7月11日,滁州城區將有6宗共467畝經營性用地走上拍賣臺。這并非普通的土地出讓——當我們將鏡頭拉遠,會發現這場土拍背后,正浮現出一座城市向“長三角中心區現代化城市”進軍的空間戰略藍圖。
NO.1|壹
核心板塊集中放量,奧體明湖成焦點
根據2025年滁州推介會,2025年滁州擬26宗優質地塊的分布已透露城市發展方向。主要位于當前滁州重點發展的奧體-明湖板塊。
這些地塊的共性十分鮮明:
交通動脈環繞:緊鄰滁州大道、敬梓路等城市主干道
奧體經濟輻射:距滁州奧體中心直線距離均不超過2公里
生態資源加持:明湖公園、城南濕地公園環伺
全維配套成熟:吾悅廣場、市一院南區等均在1公里生活圈內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容積率指標(1.2-1.8),明確指向高品質住區開發。這與規劃中“提升中心城區居住品質”的要求深度契合。
NO.2|貳
從“一主四副”到“一心七片”的戰略躍遷
在《滁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中,一場空間革命正在發生:
“一主四副”城鎮格局:
以滁州中心城區為核心,聯動來安、全椒、天長、明光四城,構建多中心網絡化格局
“一心七片”功能布局:
中心城區劃分為塘壩新城、老城、城南、高鐵新城、明湖、經開區、蘇滁園七大功能片區
2025年重點推介的地塊大部分在城南明湖片區,正是規劃確定的“城市新中心”。這里將承載行政文化、商業商務、生態居住等核心功能,成為展示現代化滁州的窗口。
更精妙的是土地開發與交通動脈的咬合:滁寧城際鐵路(全國首條跨省城際)在板塊內設站;規劃中的地鐵2號線連接瑯琊新區與全椒站;“兩環十八射”快速路網中的中都大道、滁州大道縱橫貫通 。
當長三角進入“軌道上的城市群”時代,這些地塊實質上是滁州嵌入區域交通網的戰略支點。
NO. 3|叁
雙圈互動下的“橋頭堡經濟學”
滁州的野心遠不止于安徽。規劃文本中35次提及“南京”,28次強調“合肥”,揭示其雙圈互動的戰略定位:
地理現實:到南京祿口機場1小時車程 ;乘京滬高鐵到南京僅18分鐘 ;
空間策略:建設浦口—南譙、頂山—汊河兩大省際毗鄰功能區,打造合滁寧產業走廊。
本次土拍雖未涉及毗鄰區地塊,但開發模式已顯現區域思維:南京兒童醫院滁州分院入駐明湖板塊 ;滁寧城際花博園站帶動TOD開發 ;低容積率地塊要求匹配南京外溢改善需求 。
滁州正在實踐一種“橋頭堡經濟學”:通過土地精準供應,將地理鄰近轉化為功能協同。
NO. 4|肆
超級底盤,萬億工業走廊的土地保障
制造業,才是滁州最大的底牌。2024年GDP突破4000億的背后,是光伏儲能、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新三樣”產業的爆發。規劃對此給出空間回應:
工業用地提效:新建工業用地容積率不低于1.2 ,高標準廠房容積率不低于2.0
產業空間重組: 1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集約擴容,蘇滁高新區土地指標單列
值得注意的是,住宅地塊1.2-1.8的容積率,與工業用地下限基本持平。這種居住與產業開發強度的趨同,暗示著產城融合的深層邏輯——讓產業人才“住進產業鏈”。
第一房研究院觀點:土地供應背后的城市進化論
從本次土拍我們洞察到三大趨勢:
空間錨定效應強化
467畝土地全部錨定城南核心區,徹底打破“攤大餅”模式。當合肥濱湖、南京河西用20年驗證了單核突進的成功,滁州正以更精準的供地復制這條路徑。
軌交土地紅利釋放
滁寧城際2023年滁州段通車后,南京段建設正在加速。本次出讓地塊距規劃站點均在800米范圍內,堪稱“準地鐵盤”。參照蘇州11號線開通帶動昆山房價躍升的案例,軌交紅利兌現窗口正在打開。
競品替代效應顯現
南京江北新區住宅均價已突破3萬,而一河之隔的汊河地塊樓面價僅3000元左右。當滁州將醫療、教育等配套提升至近寧水平,對南京剛需客的“替代效應”將幾何級放大。
更值得關注的是規劃中的伏筆:
2035年中心城區人口目標從當前120萬增至180萬。這意味著未來十年需新增約600萬㎡住宅。按平均容積率1.5計算,至少還需供應6000畝住宅用地——本次出讓僅占未來需求的7.8%。
“城鎮住宅用地”的方塊,實則是撬動長三角格局的杠桿支點。
當南京人在河西搶房時,滁州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那些標注著
隨著滁寧城際列車呼嘯駛過明湖,軌道兩側的地塊價值曲線正在陡峭化。這不是普通的土地拍賣,而是一座城市向千萬級人口都市圈遞交的入場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