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屆時將在9月3日舉行大閱兵,普京第一個確認出席。而若此時特朗普真的現身北京,也許真的能在天安門廣場“補上一課”。
根據中方近期公布的信息,今年的閱兵活動不僅規格高、準備早,而且形式上將更加莊重務實。中宣部明確表示,將邀請在抗戰中曾作出貢獻的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以及部分抗戰老兵親屬出席活動。
其中,第一個公開確認出席的就是普京。俄羅斯總統助理烏沙科夫明確表態:普京將在訪問中國期間參加上合峰會、中俄雙邊會談以及中國主辦的抗戰勝利80周年慶祝活動。這不僅表明俄方對中方活動的高度重視,也再次釋放出中俄關系高度穩定的信號。
從實際意義來看,這場閱兵有三重含義:第一層,是對歷史的銘記。中國曾是亞洲反法西斯戰場的主力之一,蘇聯則是歐洲戰場擊敗納粹德國的決定性力量。中俄作為二戰勝利的關鍵國家,此刻并肩紀念,不僅是對歷史真相的捍衛,也是對試圖篡改歷史的西方勢力的有力回應。
第二層,是對現實局勢的回應。當前,美國拉攏日本、韓國等國家,意圖重構亞太安全架構,加劇地緣對抗。在這種背景下,中俄通過高規格的閱兵紀念活動強化戰略協作,本身就是一次強有力的“信號投放”。第三層,是對未來和平秩序的宣言。通過展示自主武器裝備,強調“防御性國防”,中國希望告訴世界:我們尊重和平,但絕不懦弱。
巧合的是,就在中國緊鑼密鼓籌備閱兵之際,美國也在6月14日舉行了陸軍建軍250周年紀念活動。按理說,這應當是一場能夠展示美軍強大實力與軍人精神的重大場合,但實際上,卻成了一場尷尬的“走場”。
首先是天氣烏龍,組織方未考慮氣象風險,導致原定于傍晚進行的閱兵因雷暴預警被迫提前,壓縮流程。隨后,無人機編隊、煙花表演等重頭戲被取消,現場氣氛冷清,觀眾寥寥。更致命的是,閱兵本身毫無亮點,展示的裝備老舊,隊列松散,士兵步伐不整,幾乎沒有精氣神。有人調侃道:“像是中學放學隊伍誤走入廣場。”這場“無感”儀式不僅沒能提振軍隊士氣,反而進一步削弱了美軍形象。
對比之下,中方在閱兵組織上的高標準早已成為世界標桿。從武器編隊到儀仗隊形,從指揮調度到現場管理,無一不體現出大國軍隊的專業素養。更重要的是,中國閱兵不是單純展示武力,而是將歷史、現實與未來融入一體,既有精神層面震撼,也有戰略層面考量。
有人好奇:既然普京來了,那特朗普有沒有可能也來?從理論上講,也不是完全沒有根據。
畢竟,美國在二戰時期對中國確實提供了不小的幫助。無論是“飛虎隊”援華,還是大筆物資貸款、運輸援助,美國在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候,確實起到了關鍵作用。歷史上,中國也從未否認美國在二戰中的正面作用。
而此前,特朗普本人還提出過“中美俄三方峰會”的構想,試圖重構全球格局中的“新軸心”。但遺憾的是,特朗普雖然點子不少,執行力卻不足,而且其反復無常、政治投機的作風,讓中方對他早已失去信任。
所以,即使特朗普想來,可能性是微乎其微。不過,如果他真的站在天安門前,親眼看看中國整齊劃一的閱兵隊列、國產裝備的整齊列陣、以及臺下各國代表的掌聲雷動,他或許真能意識到一個現實:現在的中國,不是隨便能拿捏的對象。
而從更深層看,這場閱兵也是對美式“強權話語”的一種回應。特朗普的“美國優先”,表面上是國家利益,骨子里卻是霸權本色。而中國通過這場大國儀式,明確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多邊合作與和平共處,這種理念的沖擊力,遠比一個“大閱兵”要深遠得多。
近年來,歐美部分國家在國際場合頻繁“淡化”中蘇在二戰中的角色,甚至有人把納粹與反法西斯勢力相提并論,試圖“重新書寫歷史”,把中俄從正義的一方擠出。這種做法,不僅荒謬,也極具政治危險性。歷史不能被篡改,否則將誤導后人、誘發新的沖突。而這次中俄聯手舉辦高規格的紀念活動,正是在向世界喊話:歷史是寫在血里的,不是寫在發言稿上的。
此外,日本近年來“軍國主義”傾向加重,不僅修憲擴軍,還在臺灣問題上公開“指手畫腳”,甚至不惜再次對靖國神社進行供奉。這些行為,本質上就是試圖淡化侵略歷史、為錯誤行為“洗白”。
此次閱兵,不僅是對過往的致敬,也是對現實的回應。通過展示先進裝備、強調自主軍工實力,中方等于是告訴日本:我們有記憶,也有實力,不會容忍歷史的重演。
根據軍方介紹,本次閱兵參閱的所有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無一進口武器。這背后的意義不言而喻:中國軍工,已經完全脫離依賴,進入體系化、信息化、自主化的新階段。
更重要的是,雖然中國“秀肌肉”,但始終強調“防御性國防”。這不是空話,而是具體政策—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干涉他國內政、不擴張海外駐軍、不主動對抗任何一國。
這套“克制中的強硬”,是與美式“先發制人戰略”截然不同的安全思維。當西方國家在全球四處制造熱點時,中國卻以務實的方式推動地區穩定、促進經濟合作、塑造和平環境。某種意義上,這也是中國對“全球南方”的一種示范:不用依附西方,也能強大自立;不用靠擴張,也能贏得尊重。
這場九三閱兵,表面上是對過去的紀念,實質上卻是對未來的宣言。普京率先確認到訪,是當下中俄高度戰略協同的現實投射。而中國通過這場盛大而穩重的儀式,既向國內展示軍事實力與國家自信,也向國際社會傳達清晰態度:我們不懼挑戰,也不主動制造對抗。我們重視歷史,也有信心面對未來。我們有記憶,但更有準備。
如果有一天,特朗普真站在天安門前,或許他會明白,一個國家的強大并非是用武力恃強凌弱,更重要的是大國風范和大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