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燃料耗盡了,意味著衛星壽終正寢。
花幾十億造的衛星,沒舊也沒壞,就是油箱空了,只能眼睜睜看它變廢鐵,多不劃算。
于是就有了衛星加油。
全球能實現衛星加油的國家并不多。
美國和咱們中國就是其中一員。
那么中美兩國在這方面到底誰更牛?
美國:商業開路,穩字當先
美國在這條路上走得最早也最遠。
2019年,諾格公司就成功發射了MEV-1,開創了太空加油的先河。
它的任務就是給IS-901通信衛星續命。
那顆衛星的燃料快用完了,按理說是該退休了。
但它的通信設備依然很給力,就這樣放棄了,多少有點可惜。
MEVl并不是直接往衛星的油箱里加燃料,而是跟那顆衛星對接上,然后接管了它的推進系統。
像給衛星裝了個外接電源一樣,讓它繼續跑下去。
MEV-1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
美國目前在軌燃料補加技術競爭激烈。
諾格的被動加油模塊(PRM)已被美太空軍定為軍用衛星標準接口,成為太空加油的主力技術。
PRM技術成熟且穩定,能安全地轉移燃料,讓衛星更靈活、活得更久。
與此同時,初創企業也不甘示弱。
Orbit Fab公司開發了快速連接燃料傳輸接口(RAFTI)。
這是一種能快速對接、實現推進劑傳輸的閥門接口,也獲得軍方認可,價格親民約3萬美元,計劃在2025年和2026年通過TETRA-5和TETRA-6任務進行測試。
還有Astroscale也在積極研發自己的加油技術,計劃在2026年夏天發射APS-R太空船,專門為太空軍衛星加油。
太空加油的市場潛力不容小覷。
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衛星個個身價不菲,發射一顆新的衛星動不動就得要好幾億美元。
要是能靠加油給它們延壽,至少能省下35%左右的成本。
專家預計市場規模會從2024年的12.9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2.4%,到2032年達到約33億美元。
美國太空軍特別看重這技術。
他們覺得這不僅能大幅提升軍用衛星的靈活性和生存力,還能減輕發射新衛星的壓力,更有利于打造一個更靈活的太空作戰體系。
他們還在琢磨著建造一個真正的太空加油站,實現燃料儲存和轉運,推動太空物流體系的建設。
在對接精度方面,美國現階段的太空加油對接精度約為10厘米。
這個精度對于目前來說是夠用,能夠保證穩定對接和燃料傳輸。
但在茫茫太空,面對復雜的環境或者那些非合作目標,10厘米的誤差也意味著對接操作得非常非常精細才行,提升空間肯定還有。
中國:后來居上,精度驚人
中國在太空加油領域起步稍晚,但進展迅速。
2017年,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跟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對接,完成我國首次推進劑在軌補加試驗。
前前后后忙活了五天左右,燃料怎么安全送過去,管道會不會漏氣,關鍵的連接插頭怎么精準對上又分開這些細致活,都試驗了遍。
從那以后,咱們國家就開始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在軌服務能力。
現在的太空加油,早就不單是加個燃料那么簡單。
它更像是個全能維修工,能干的事兒多了。
幫衛星看看哪兒不對勁、調整下位置姿勢、充充氣、加加液體充充電等等。
為了讓這個維修工更稱職,我們專門設計了模塊化的服務飛行器,自帶智能導航系統,還配了條靈活的大機械臂。
這樣它就能穩穩當當找到目標衛星,對接上去,完成各種補給任務。
換句話說,衛星不再是用完就扔的一次性產品,而是可以反復充電復活的活躍體,這大大提升了衛星的使用效率和經濟價值。
咱們的補加服務飛行器一次能攜帶大約1.3噸燃料,理論上能為20多顆衛星提供服務。
這省下的運營成本可不是一點半點,也讓咱們在全球太空服務這個大市場上,搶到了一個相當有利的位置。
中國的太空加油技術突破,也引發了西方的高度關注和不小的緊張。
他們認為咱們在地球靜止軌道上的加油和維護,很可能會改變太空產業的游戲規則,會給他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新風險。
雖說以前他們沒少在空間站合作和核心技術上卡咱們,但架不住咱們自己爭氣啊。
靠著自己研發的北斗導航和領先的太空加油技術,咱們正慢慢成為全球太空服務的重要提供者。
技術層面,實踐二十五號衛星的亮點尤為搶眼。
它搭載了激光雷達與視覺揉合在一起的太空鷹眼系統,實現了2厘米級別的超高精度對接。
這套系統靈感來自咱們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里已經很成熟的激光雷達技術,成功解決了高速飛行衛星對接的難題。
相比美國10厘米的精度,中國的這一水平無疑更為驚艷。
這種高精度不僅保證了燃料傳輸的穩定和安全,還讓整個操作效率更高、更靠譜。
本文內容90%以上基于自己原創,少量素材借助AI輔助。但是所有內容都經過自己嚴格審核和復核,文獻來源如下:
1、維基百科.《任務續航飛行器》
2、Phys.org.《延長地球同步衛星的壽命》
3、諾斯洛普·格魯曼新聞中心.《諾斯羅普·格魯曼衛星加油技術被選為太空系統司令部(SSC)首選加油解決方案接口標準》
4、防務日報.《美國太空部隊分析太空加油的優勢/利弊》
5、國際宇航聯合會.《減緩軌道衛星加油過程中燃料晃動干擾的實驗研究》
6、中國政府網.《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進行3次交會對接和3次推進劑補加》
7、觀察者網.《白玉京:中國實驗衛星太空加油,為啥西方反應那么大?》
8、飛行者聯盟.《中國實現“太空加油”,兩大技術挑戰成功,美國直言已全方面落后》
9、北美華人e網.《中國高科技又領先一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