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芯智聯生產車間,工程師正在進行設備調試。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柳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劉柳
實習生 范載岳 通訊員 吳畏
無人車送快遞、無人機送外賣已屢見不鮮。但無人配送的物品,要么需要人工接力送到顧客手上,要么需要顧客去固定取貨點拿,看似高科技帶來生活便利的場景,卻受衛星信號影響,依然存在著入戶“最后100米”的難題。
如今,在武漢東湖高新區綜保區內,誠芯智聯科技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誠芯智聯”)破解了這一難題,只要一個巴掌大的黑盒子——智駕域控終端,無人駕駛在衛星盲區也能跑起來,且精準度達到厘米級。
誠芯智聯是一家年輕的公司,2022年落戶武漢,聚焦在衛星信號受限或受干擾情況下無人設備的定位與感知,主攻慣性導航技術及融合產品開發。
“無人駕駛技術日趨成熟,高精度導航技術作用日益凸顯。”誠芯智聯董事長樊國鵬解釋,現階段車載導航主要依賴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當車輛進入隧道、地下車庫或密集高樓區時,衛星信號減弱,可能導致定位偏差甚至發生事故。
要實現厘米級的精準定位,離不開一種關鍵的感知元件——MEMS IMU,即一種高性能慣性傳感器。與傳統工藝制造的慣性傳感器相比,MEMS IMU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功耗低、可靠性高、適于批量化生產、易于集成和智能化等特點。
“通過高精度陀螺儀和微型傳感器捕捉車輛每毫秒的加速度、角速度變化,再經過AI算法分析,就能確定行進車輛的位置。”6月16日,樊國鵬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展示了公司低空多棲物流多元異構平臺:配備智駕域控終端的機器狗、無人車,不僅能在無人操作下獨立上電梯,從一樓馬路走到二樓大廳,精準避障,還能實時繪制出出入大樓的路徑。
他還描述了一幅從“人找車”到“車找人”的未來應用場景:車輛自動進入沒有衛星信號的停車場,完成找車位、停車等操作,并記錄來時路線,用車時,一鍵呼車即可將小車“召回”至出入口。
去年底,該公司工廠進行二期擴能,打造全國規模最大的MEMS IMU全自動標定產線。擴建后的工廠總面積約4800平方米。車間負責人郭開林介紹,該生產車間正在進行設備調試,預計7月正式量產,年產能不低于260萬套。
今年誠芯智聯又將目光瞄準人形機器人領域,加速推進高精度慣性導航技術與5G、AI等前沿技術的融合創新,為人形機器人的環境感知與自主決策提供底層支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