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AI大模型、多模態交互、具身智能等技術的突破,消費級機器人從科幻概念逐步走向現實。
2024年4季度以來,資本瘋狂涌入初創消費級機器人企業。
從情感陪伴機器人到人形機器人,從低價機器狗到教育編程產品,國產消費級機器人正以多元化的形態回歸需求本質,重塑消費市場。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機器人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以下為正文:
01
從“工具”到“伙伴”的進化
當以大模型為外殼的傳統設備工具難以實現真正的商業化,機器人領域的創業者們就開始了回歸用戶需求的思考。
與工業級機器人不同,消費級機器人的用戶群體覆蓋幼兒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也更多應用在與人打交道的服務場景。
由此,推動人機交互從“工具化”向“伙伴化”升級,就成為消費級機器人的必要進化之路。
目前,市場上機器人的交互多依賴于第三方合作或自有的AI大模型,交互也多處于初級水平。
想要打破這層交互桎梏,就需要增強機器人自身的感知與長時記憶能力。
成立于21年的玄源科技正借助大模型的解析能力,推出“動態記憶系統”和“多模態情感協同”技術,助力機器人能感知用戶情緒并形成長期記憶。
然而,在被認為陪伴機器人品類最豐富、使用程度最高的日本市場,具有高互動與陪伴性能的機器人LOVOT,業績似乎并不亮眼。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9年發售以來, LOVOT在全球總銷量不足2萬臺,其開發公司GROOVE X在2023財年凈虧損近27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6億元),公司的累計赤字約3.95億元人民幣。
由此,技術提升之外,如何讓機器人真正成為“消費級”就得讓消費者買得起。
作為四足機器人的領軍企業,宇樹科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未來公司機器狗的價格或降至三四千元。
為此,宇樹加碼自主研發與垂直整合,通過自研自產電機、3D激光雷達等核心部件,成功降低了硬件成本,公司新一代機器狗Unitree Go2售價僅9997元起。
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宇樹2024年機器狗銷量高達2.37萬臺,約占全球市場69.75%的份額,相較于波士頓動力2000臺左右的銷量,可謂遙遙領先。
作為家用機器人的先驅,機器狗已能夠替代導盲犬、家用監控攝像頭、智能家居控制中樞等設備。
未來,機器狗或可作為消費級機器人廠商的過渡產品,在人形機器人行業尚未成熟,價格接受度也不及預期的時刻,支撐起部分公司的商業盈利與技術遷移。
02
資本與產業的“雙向奔赴”
在AI浪潮中最具活力的消費級機器人產業,創業者正抓住時代浪潮,投身新興市場,值得欣慰的是,資本又一次與之雙向奔赴。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消費級機器人是AI大模型的最佳落地場景之一,且C端市場付費周期長、用戶黏性高,往往具備“硬件+內容+服務”的生態潛力。
由此,2024年四季度以來,消費級機器人領域就開啟了一波融資潮。
24年年中,上海珞博智能,這家由原小鵬汽車內飾設計負責人孫兆治創立的AI陪伴機器人公司,完成約千萬元天使輪融資,公司目前已完成前三輪原型機的設計開發,首款產品定位為“AI潮玩”。
同年12月,追覓科技原中國區執行總裁郭人杰成立的樂享智能也完成首輪融資,投資方包括IDG資本、經緯創投、真格基金和Monolith等,本輪融資總金額近2億元人民幣,投后估值約6億元,后續產品定位為消費級機器人。
25年4月,由哈工大機器人研究所博士、連續創業者李蘊洲創立的玄源科技,宣布完成Pre-A輪近億元融資,由東方富海領投,聯想之星、金鼎資本跟投,本輪融資距離公司天使輪融資僅有不到一季度時間。
特斯拉擎天柱項目前工程師、前大疆RM部門高管楊碩成立妙動科技,研發小型消費級機器人;OpenAI前算法負責人姜旭,創立亮源新創,開發具備環境交互能力的陪伴機器人。
從以上幾家代表性企業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在成立極短時間內就獲得資本市場重投或快速實現產品研發落地的企業,往往都來頭不小。
當前,大批跨界創業者涌入消費級機器人賽道,自動駕駛、智能硬件領域的技術大牛也批量入場。
從整體格局上來看,消費級機器人領域正形成頭部領跑與長尾混戰的新格局。
行業頭部公司,科沃斯、石頭科技等通過技術下放搶占3000-6000元價格帶,政策補貼推動下沉市場滲透率提升。
宇樹科技、智元機器人這類已經小有名氣的初創公司,憑借背靠頂級資本和技術垂直整合能力,聚焦產品商業化落地。
中小玩家則通過細分場景進行差異化競爭,目前,妙動科技主攻小型陪伴機器人,享刻智能深耕餐飲后廚,珞博智能押注“AI潮玩”女性市場。
可以預見,未來行業或將在資本與技術的助力下加速整合,具備技術縱深和供應鏈優勢的企業有望率先出線。
03
市場爆發前夜已至
2025,消費級機器人已迎來爆發前夜。
從當前創業者的集體押注可以看出,消費級機器人企業正顯著的向家庭服務場景、AI教育與陪玩這幾大賽道聚攏。
一方面,機器狗、桌面機器人、智能家居控制中樞正融合為家庭服務生態。
宇樹Go2已能搬運快遞、控制家電,而萌友智能的Ropet機器人也通過表情互動和遠程控制,成為家庭情感紐帶,打破日本LOVOT等品牌對高端情感機器人的壟斷。
未來,隨著硬件成本下降和AI泛化能力提升,家庭機器人或有望成為繼掃地機器人后的下一爆點。
另一方面,當教育機器人不再局限于編程教學,而是通過大模型實現個性化輔導,AI機器人就從“玩具”轉向“伙伴”。
過去兩年時間里,作業幫、網易有道、步步高、百詞斬等企業就先后推出搭載大模型等技術的AI小硬件,具有輕便、智能的特性,且覆蓋多學段或聚焦垂直場景。
24年末,盧卡智能創始人顧嘉唯官宣了Luka智能新品“AI學伴小黃機”,定價899元,首發優惠價599元,低價的“AI伴學團”讓機器人教育賽道有了爆發的可能。
據36氪消息,顧嘉唯已成立靈宇宙這家新公司,匯聚了微軟、谷歌、百度等核心技術人才,定位在關系式交互大模型方向,希望先從家庭場景的消費級機器人切入市場。
值得關注的是,憑借成本優勢和技術迭代速度,國產機器人正加速出海。
宇樹機器人是無可質疑的出海巨頭,玄源科技的首款AI陪伴機器人產品也已經研發完成,并已實現量產,也將同步開啟國內市場。
04
熱點能否成為賣點
當資本與產業形成合力,熱點能否成為賣點就要看需求端給出何種評價。
那么,消費級機器人市場真的能容納如此多的國產初創企業嗎?
我們或許可以從自動駕駛行業的演進中得到答案。
當特斯拉鯰魚效用攪動車企的智能駕駛野心,從技術激光雷達到純視覺派的技術分化,到Tier1搶奪市場與車企加碼全棧的商業模式變革,我國的智駕已經走過了近十年的創業大潮。
2018年,智駕行業一下子涌現出了近二十家初創企業,后來,互聯網大廠、物流企業紛紛強勢加碼,資本市場融資熱潮不斷。
然而,時間來到2025年,頭部的純智駕車企一只手似乎也數的過來,除了跨界車企將智駕作為輔助業務,那些被洗牌的純智駕車企,或草草退出市場,或在邊緣化的市場困境中尋找差異化突圍機遇。
將目光投向機器人本身,同樣的雙足、輪式與四足形態之爭,同樣的“純視覺派”與“多傳感器融合派”的路線抉擇,這極大影響了機器人廠商的成本與商業化效率。
與智能駕駛企業通過“量產-數據-算法”閉環構建壁壘不同,消費級機器人企業需在家庭服務、養老陪護、工業搬運等場景中驗證實用性,更小的場景對技術要求也更高。
從市場普遍規律來看,未來,消費級機器人的第一梯隊或由科沃斯、宇樹這類能夠實現全棧自研與場景閉環的企業所牢牢占據。
而享刻智能、珞博智能這類細分場景廠商或集中享受單一場景紅利,而那些依賴低價代工或仍專注于功能單一型產品的企業或許只能在長尾市場搶奪所剩不多的“蛋糕”。
未來,消費級機器人各廠商或應首先聚焦于行業現實需求,實現機器人大模型與垂直場景結合,替代“通用性”幻想,避免一味追逐炫技功能,陷入“偽需求陷阱”。
黎明前的日子總是很難熬,但總有人會首先迎接陽光。
05
尾聲
iRobot創始人科林·安格爾曾表示,“事實上,有90%的機器人公司都能生產出非常酷炫的產品,但卻沒有消費者愿意為其買單。”
站在消費級機器人站上爆發臨界點的2025年,無論是宇樹春晚一舞成名,還是智元遠征A1量產交付,行業正從實驗室Demo走向真實場景。
消費級機器人的終局,必定不在于參數堆砌,而在于找到技術可用性、價格合理性與體驗顛覆性的平衡點。
在技術理想與商業現實的撕裂中,中國消費級機器人創業者正通過回歸用戶需求,定義消費級機器人的未來。
搜索添加芯流微信Andrew_7251,深入交流更多機器人行業新進展。市場與項目咨詢、人才服務、決策研判,添加Aristodemus0403。
- XINLIU -
喜歡就獎勵芯流一個“”和“在看”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