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陽稿》八卷,首二卷為詩歌,后六卷為文章。明末佛山高明區懷瑞在當陽任職期間,鑒于當陽的歷史地位與現狀,創作了大量反映社會現實、表達人文關懷的詩作與文章,這些作品后來被整理成《玉陽稿》。
(其一)
九子山中鳩亂啼,合溶鎮上馬頻嘶。
霪霖十日沮漳泛,時有衙官來護堤。
(其二)
東市繰絲何太忙,西河蠶熟喜顛狂。
年來逋負門攤稅,已逼征輸過麥黃。
(其三)
璣組玄纁久寂寥,不知何事貢花貓。
敝裘晏子無人問,惟向遼東覓紫貂。
(其四)
紫陵亭榭已千年,圣水笙簫亦悄然。
見說霞香三百里,只知天上葬神仙。
以下是《沮上吟四首》的白話文翻譯:
(其一)
九子山中,斑鳩胡亂啼叫,合溶鎮上,馬兒頻頻嘶鳴。連綿的陰雨下了十天,沮水、漳水泛濫成災,時有官府官員前來巡視,保護河堤。
(其二)
東市的繅絲工人為何如此忙碌?西河的蠶兒成熟,人們欣喜若狂。近年來,門攤稅負沉重,已經到了麥黃時節,征稅的緊迫程度卻絲毫未減。
(其三)
昔日的珠玉和黑色、淺紅色的絲織品早已沉寂無聞,如今卻不知為何要用花貓作為貢品。穿著破舊皮衣的晏子無人問津,人們只向遼東尋覓珍貴的紫貂。
(其四)
紫蓋寺的亭臺樓閣已經歷了千年風雨,圣水寺旁的笙簫聲也悄然無息。聽說此地有霞光香氣彌漫三百里,只知道這是天上神仙的葬身之地。
合溶十里舊桑麻,燕子春來不見家。
今日隔江兵火盡,更從何處訪桃花。
合溶,當陽河溶鎮。
《合溶鎮即事》這首詩,以合溶鎮為背景,描繪了戰亂后的荒涼景象,以及詩人對往昔和平生活的懷念。以下是對這首詩的白話文解釋:
合溶鎮這片地方,曾經十里之內都種滿了桑麻,春天來臨時,燕子歸來卻找不到自己的家。如今隔著江面,戰火已經熄滅,但我又該從哪里去尋找那曾經的桃花源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