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英華
我今年53歲,在老家街邊開飯館整整24年了。
我從當年的小年輕,熬成了頭發花白的大叔,也要把過去小小的早餐攤,開成了如今幾家分店的飯館。
在這拼搏的24年里,回首自己的過往,和身邊人的起起落落,我漸漸發現了一個真理:在賺錢這件事上,要是不打破這三個老觀念,想賺到大錢,比登天還難。
1、不破“家鄉觀”,很難賺得到大錢
我老家在皖北一個小縣城,2000年初那會,縣城連個像樣的商場都沒有。
記得我剛接手家里飯館時,每天守著幾張桌子,想著只要踏實干,總能把日子過下去。
可看著發小們一個接一個往外跑,我才知道,原來外面的世界真能把人徹底改變。
老周是我光屁股長大的兄弟,初中畢業就跟著他叔學修自行車。那會縣城里自行車多,他在路口支個小攤,補胎、換鏈條,倒也能養活自己。
但慢慢地,路上騎電動車、摩托車的人越來越多,他的生意一天不如一天。
有年春節,我們幾個發小聚在一塊,老周遇見高中同學老王。老王當年去了廣州,從電子廠流水線干起,后來瞅準電商風口,跟著朋友開網店。
那次見面,老王開著一輛豪車,還在飯局上炫耀了他在廣州買的房子,當時惹得很多人都羨慕不已。
而老周對此非常觸動,回家后翻來覆去睡不著,沒幾天,他就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把修車攤盤了出去,然后去大城市討生活。
他直接去了杭州當快遞分揀員,當時那邊的電商行業突起,快遞工作很吃香。他從快遞分揀員干起,每天凌晨四點就得起床,在倉庫里搬包裹,累得腰都直不起來。
可老周機靈,干了幾個月,發現附近電商公司多,打包用的紙箱需求大。他就厚著臉皮跑去紙箱廠談合作,又挨家挨戶去小公司推銷。
如今老周的紙箱廠,在杭州小有名氣,生意異常的好。而他也在濱江買了房,孩子還送去了私立學校。
再看看縣城里和他一起修車的伙計們,有的改修電動車,收入勉強夠糊口;有的干脆擺爛在家,等著親戚介紹零工。
這就是破不破家鄉觀的區別,出去闖的人,雖然一開始會吃很多苦,但只要抓住機會,就能徹底改變命運;而守著家鄉的人,即便再努力,也很難有大的突破。
2、不破普通人的“社交觀”,有賺錢的機會也握不住
剛開店那幾年,我和很多人想法一樣,覺得朋友多了路好走。
今天張三喊喝酒,我搶著結賬;明天李四約打牌,我準點到場。總想著平時多聯絡感情,以后遇事能有個照應。
那年我想把飯館翻新,擴大店面。想著找熟人幫忙,既能保證質量又能省錢。
結果找了一圈,平時稱兄道弟的朋友,要么說最近活太多排不開,要么報價比外面還高。
有個做裝修的朋友,說好給我優惠,結果用的材料偷工減料,沒幾個月墻面就開始掉皮。最后不僅多花了錢,還因為是熟人不好翻臉,只能吃啞巴虧。
后來認識做建材生意的老陳,才知道什么叫精明人辦事。
有次他的貨車在高速上出事故,一車瓷磚碎了大半。換作別人,肯定想著和客戶扯皮、拖延。
可老陳二話不說,當場賠了全款,還連夜調貨補發。客戶原本火冒三丈,看他處理得這么干脆,反而對他刮目相看,后面又介紹了不少生意給他。
老陳常跟我說:“別把時間浪費在酒肉朋友身上,能用錢解決的事兒,千萬別欠人情。人情債最難還,還不一定靠譜。”這話聽著扎心,可細想確實在理。
后來我飯館的灶臺突然壞了,要是以前,我肯定到處打電話找熟人修。
那次我直接在網上找了家口碑好的維修公司,談好價格,師傅兩小時就到了。雖然花了幾百塊,但人家專業,修好后還幫我檢查了其他設備。
從那以后,不管是采購食材還是維修設備,我都明碼標價談生意,反而事情辦得又快又省心。
還有一回,我想去參加餐飲展會拓展進貨渠道。原本想著托關系拿優惠展位,結果四處打聽都沒下文。最后一咬牙,直接按市場價定了展位。
在展會上,我認識了幾個優質供應商,不僅拿到了獨家醬料配方,還談成了長期合作。
現在想想,要是總想著靠人情辦事,可能早就錯過了這些機會。
3、不破普通人的“財富觀”,一輩子都只能掙那一星半點
后廚老張是我店里的老員工,勤勤懇懇干了十幾年,前些年才在縣城老小區買了套二手的老房子,并且今年兒子準備結婚,他卻拿不出什么錢給孩子娶媳婦。
而老張有個小3歲的堂弟,就不一樣,文化程度沒有老張高,只有小學文憑,但堂弟卻比老張更有發展。
當年他堂弟17歲,就跟著村里的人去上海打工,當時堂弟還想拉著老張一起去的,但老張覺得太遠,并且大城市的前難掙,就沒去成。
剛開始,堂弟在工地上搬磚,又苦又累,也掙不了多少錢。可后來他注意到工地上的建筑垃圾清理很麻煩,很多工友都不愿意干這又臟又累的活。
堂弟卻主動攬下了這個活,還和幾個老鄉一起,成立了一個小型的建筑垃圾清理小組。
他們騎著三輪車,挨家工地去問需不需要清理垃圾,一開始很多人都看不上他們。但堂弟不放棄,價格比別人低,干活還麻利。
慢慢地,找他們的工地越來越多。攢了些錢后,堂弟發現除了建筑垃圾,上海的寫字樓、商場對日常保潔的需求也很大。于是,他咬咬牙,租了間小辦公室,買了些專業的清潔設備,正式開起了保潔公司。
沒幾年他的公司越做越大,如今底下都有上百個員工,在上海也承包了好幾棟寫字樓和商場的保潔業務。不僅在上海買了房和車,還把父母接到了身邊享福。
老張每次說起堂弟,眼神里都是羨慕和感慨:“我干了一輩子體力活,還不如堂弟闖幾年。以前總覺得只要肯吃苦,日子就能好起來,現在才知道,光靠傻干根本沒用。”
我遠房表哥也差不多,他早年在紡織廠當工人,三班倒的工作,每月工資不到三千。后來廠里效益不好,表哥下崗了。
他發現工廠附近租房需求大,就東拼西湊借了些錢,買了幾棟老舊民房。簡單翻新后,隔成小單間出租。
當時這種操作,引來很多親戚朋友的相勸,說投資那么大,猴年馬月才能掙回來。然而,一開始卻是比較冷淡,但隨著周圍的工廠擴建,工人越來越多,他的房子就供不應求了。
現在表哥光收房租一年就有三四十萬。
表哥曾跟我說:“賺錢靠的是腦子,不是力氣。要是只知道埋頭干活,不懂得抓機會,累死也賺不到大錢。”
這話讓我深有體會,我開飯館這24年,要不是7年前學著做外賣、搞會員制,光靠堂食生意,早被市場淘汰了。
最后總結起來就這么一句話,不破家鄉觀,就看不到外面的機會;不破社交觀,總在無效人情里打轉;不破財富觀,累死累活也難翻身。
如果你現在還在為賺錢發愁,不妨靜下心來問問自己:是不是該換個活法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