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飛沖天定格在歷史的天空,這便是傳奇的開篇。
41年前1984年6月12日,沈陽飛機廠(現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的轟鳴聲劃破天際,一架修長的兩側進氣戰斗機騰空而起,14分鐘后飛機輕盈著陸,人群歡呼,首飛宣告成功。
這就是我國自行研制的第一架高空高速全天候殲擊機——殲8Ⅱ飛機。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陽所首席專家王永慶的設計生涯就是從殲8Ⅱ飛機開始的。他如此評價殲8Ⅱ:“殲8Ⅱ飛機是中國航空工業全行業、全領域自主創新的集大成者。通過殲8Ⅱ飛機的研制,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形成了系列裝備體系,實現了大量關鍵技術突破,形成了型號研制的基本管理方法,培養了一批新的人才和領軍人物。”
兩 側 進 氣
20世紀70年代,根據當時美蘇引領的世界戰斗機發展趨勢和戰斗機在局部戰爭的實戰表現,超聲速戰斗機的空戰越來越多地發生在中、低空和接近聲速的場景。這需要戰斗機具備良好的高機動性能,包括優異的轉彎、加速、減速和爬升性能。
于是,航空工業部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殲8戰斗機大改方案,啟動研制殲8Ⅱ戰斗機。這將是一款全天候戰斗機,能夠在晝夜和復雜氣象條件下攔截敵方轟炸機、殲擊轟炸機,能與敵方戰斗機空戰并奪取制空權,兼有一定對地攻擊能力。
1981年5月,殲8Ⅱ飛機方案論證會在北京召開。論證會確定了殲8Ⅱ的研制重點是突出低空機動性和超視距作戰,并對與之相應的分系統進行更改。要實現超視距作戰,最主要的是把原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以便安裝高性能的雷達。
沈陽所殲8Ⅱ設計團隊經過十多年的研究和試驗,在參考了國外飛機兩側進氣的設計特點后,終于成功設計出了殲8Ⅱ飛機的兩側進氣道:其進氣效率在低速時比殲8提高6%,而超聲速時仍保持了殲8的高水平,并且超聲速進氣調節系統設計得十分簡潔。
▲殲8Ⅱ木質樣機
在當年的歷史條件下,達成這樣的成就相當艱難。王永慶這樣回憶當年的研制故事:當年條件有限,只能依靠一個卡西歐計算器。這個計算器算簡單的函數還可以,面對復雜的情況顯然不夠用。殲8Ⅱ的進氣道,全稱為“外壓式二元三波系超聲速可調節進氣道”。沒有大型風洞,沒有仿真軟件,只能做工程估算,用縮比模型來做驗證……但是,團隊硬是在技術基礎、設計手段等都缺乏的條件下,把殲8Ⅱ搞出來了。
系 統 工 程
為了確保殲8Ⅱ飛機的研制進度,總設計師顧誦芬根據實際情況,對總師系統的組建做出原則性規定,形成了“型號總設計師—系統總設計師—主任設計師—主管設計師”四級責任制,把整個飛機研制工作集成為一個系統,明確了主要責任,更協調解決了不同單位技術人員在發生技術問題、進度、經費問題時的矛盾,加快了型號研制進程。
▲殲8Ⅱ總設計師顧誦芬
▲殲8Ⅱ研制團隊
這種型號系統工程管理方法后來在航空工業的型號研制工程中被廣泛采用。
平 臺 探 索
對于戰斗機來說,如果說發動機是“心臟”,進氣道是“咽喉”,那么火控雷達和航電系統便如“雙眼”和“大腦”,導彈便如“弓箭”。
為了彌補殲8Ⅱ在雷達、航電、火控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戰斗機的差距,我國決定利用美國技術改進殲8Ⅱ的綜合火控系統,這就是“八二工程”。雖然由于歷史原因,這一項目被迫中途終止,延誤了國產飛機的研制進程。但是“八二工程”所留下的技術和項目管理方法,仍舊對我國自主研發新一代航空電子技術起到了顯著的借鑒作用。
1988年,空中受油機工程緊急啟動,轟6被選為加油機改裝平臺,而殲8Ⅱ則是當時唯一適合的受油機改裝對象。殲8Ⅱ受油機通過加裝可拆卸固定式受油探頭裝置、改進燃油系統、加裝國產慣導、加裝空中測距塔和微波著陸設備,實現空中加油功能。1990年11月21日,殲8Ⅱ首架受油機首飛成功。1991年12月23日,殲8Ⅱ受油機與轟6加油機首次空中加油成功。
▲“海空衛士”王偉拍攝的空中加油照片
我國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技術的突破也與殲8Ⅱ息息相關。1990年末,航空航天工業部實施殲8Ⅱ三軸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驗證機計劃(簡稱殲8ⅡACT)。1996年,項目團隊完成了飛機改裝、系統地面鑒定試驗和機上地面試驗,1996年12月29日實現首飛,1999年完成全部試飛任務。試飛員對飛機的起飛、著陸性能、減速性能、自動駕駛儀功能以及系統工作可靠性等給出了細致全面的評述,飛機的穩定性、操縱性和起飛、著陸性能均優于過往,達到了“靜則穩、動則靈”的設計目標。殲8ⅡACT驗證機的研制成功,為中國后續多個型號飛機應用電傳飛行控制系統鋪平了道路。
▲殲8ⅡACT驗證機
20世紀90年代,為使戰斗機能夠配裝使用我國新研制的主動雷達制導型中程空空導彈,沈陽所在殲8Ⅱ平臺上設計研制了殲8F戰斗機。殲8F戰斗機投入使用后,深受部隊歡迎。基于殲8F的支持,中程空空導彈的研制任務獲得了成功,并為殲8系列之后國產戰機空中戰斗力的保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驚 艷 航 展
1989年6月,殲8ⅡM戰斗機在巴黎航展第一次公開實物展出。殲8ⅡM是在殲8Ⅱ基礎上改進的、面向國際市場的戰斗機,采用了先進的火控系統、慣性導航系統、新型任務計算機、雷達告警裝置等,功能齊全、攻擊力強。殲8ⅡM首次亮相,就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外媒驚呼:“中國的,中國的飛機也來參展了”“東方睡獅終于醒來了!”而中國航空工業,也在世界航展上看到了自己與國際同行的差距。
1996年的首屆珠海航展上,最亮麗的風景莫過于殲8ⅡM飛機的飛行表演。它外觀設計簡潔流暢,線條硬朗,其機身修長,有“空中美男子”之稱,機身下攜帶的8枚空空導彈也展現出強大的戰斗力。它以一飛沖天的姿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航空事業向21世紀騰飛的凌云壯志。
時光飛逝,隨著我國空中力量的不斷增強,殲8Ⅱ已經逐步退出主力戰機的行列。但是殲8Ⅱ平臺的研制歷史就像一座豐富的礦藏,值得我們不斷研究、借鑒。
它已不再是鋒利的劍,但永遠是鑄劍的碑。
本文轉載自:中國航空工業集團
訂購
風上風云|云端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