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蘭博士的理念促使眾多企業采用六西格瑪及其他質量管理策略,他曾警告說,美國企業在改進業務流程、產品和服務質量方面進展過于緩慢,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岌岌可危。
作為全球質量專業人士的領軍人物,朱蘭在康涅狄格州斯坦福—人們為慶祝他百歲壽辰(2004)及他創辦的朱蘭學院成立25周年而齊聚一堂—對在場人士表示:“美國的質量改進是漸進式的,而非革命式的。我們把工作機會輸出國外,整個產業一度衰落。如果這種狀況持續下去,美國將面臨失去經濟超級大國地位的嚴重風險。”
多年如一日地強調質量的重要性,朱蘭在為他舉辦的午宴上發表了上述言論。家人、朋友以及受益于他建議的眾多企業高管,共同為他將于12月24日到來的100歲生日慶賀,并向他1979年在康涅狄格州威爾頓創立、專門研究質量管理問題的朱蘭學院致以崇高敬意。
朱蘭表示,企業的首席執行官應親自擔當公司質量控制工作的領航者。他贊揚摩托羅拉在20世紀80年代創辦了自己的質量控制大學,并率先在六西格瑪管理策略上開辟了道路。
朱蘭在日本質量領導地位中的作用
20 世紀50 至 60 年代,日本實業家將質量措施確立為商業優先事項。那些日本實業家中的領袖們高度贊賞朱蘭在1954 年于日本的一次演講中首次給予他們的指導意見。朱蘭表示,盡管最初傳遞這些理念的是他和另一位美國管理大師W·愛德華茲·戴明,但真正將這些思想融入制造與質量控制流程的,是日本人自己。
“他們知道自己需要幫助,于是認真傾聽,還把我的著作翻譯成日文。我在很多國家都做過類似講座,但他們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朱蘭說。結果是,日本幾乎在商業的每個環節都融入了質量管理,從而在全球范圍內獨樹一幟。
“美國并非質量領域的世界領袖,領導者是日本。二戰前,日本是次貨的出口國,”朱蘭對聽眾說道,“他們試圖通過貿易獲取實力,他們的高管深知必須提升質量,后來就有了今天的成就。”
東京理科大學產業管理與工程系教授、質量管理領域知名專家狩野紀昭(Noriaku Kano)也贊同朱蘭的觀點,并特地從東京趕來參加此次慶典。狩野回憶,自己在1966 年以研究生身份首次見到朱蘭時,就已經深刻感受到他對日本發展的重要影響。
事實上,朱蘭在日本實業界聲名顯赫,以至于曾獲日本天皇授勛。狩野是多位在慶典上分享與朱蘭及其創辦的朱蘭學院合作故事的演講者之一,該學院專門為企業和非營利組織提供質量管理咨詢。
全球質量領袖贊譽朱蘭的貢獻
前馬爾科姆·鮑德里奇國家質量獎(Malcolm Baldrid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主任、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質量項目退休主管柯特·雷曼(Curt Reimann)回憶起朱蘭曾在國會作證,指出日本正通過強調質量在全球經濟中競爭。“我認為當時議員們憂心忡忡,但更需要的是行動,”雷曼說。正是在朱蘭擔任該獎監督委員會成員期間,鮑德里奇獎才于1986年創立。
曾任朱蘭學院(Juran Institute)首席執行官、現任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紡織學院院長的A·布蘭頓·戈弗雷(A. Blanton Godfrey)認為,美國企業犯下關鍵性錯誤:在20世紀50年代未能采納朱蘭的理念,而當時日本已深刻領悟其益處。“那時的關注點是生產率,而不是質量。目標不是做好,而是更快,”戈弗雷指出。“而日本人聽取了這些建議,最終成為了質量產品的出口大國。”
朱蘭的一位學生恩里克·馬索(Enrique Maso)特地從西班牙巴塞羅那趕來參加慶典,感謝他多年的教導。馬索回憶起1949年某天,他在紐約華盛頓廣場與當時在紐約大學任教的 Juran 教授討論商業管理,足足聊了五個小時。“我將一切都歸功于 Juran 教授,”馬索說。后來他成為西班牙多個行業的重要人物,并曾擔任巴塞羅那市長。
來自瑞典 Sandholm Associates 的倫納特·桑德霍爾姆(Lennart Sandholm)則告訴在場人士,他早在1965年擔任瑞典伊萊克斯(Electrolux)質量控制經理時,就已熟悉 Juran 的管理策略。他幾乎每次 Juran 在瑞典舉辦研討會都會參加。迄今為止,Juran 一共訪問過瑞典 31 次。桑德霍爾姆對 Juran 說:“您的來訪為我們奠定了長久友誼的基礎。您是我家庭之外,對我人生影響最深的人。”
來自英國的大衛·哈欽斯(David Hutchins,ILSSI 國際精益六西格瑪研究所合作伙伴之一)也飛抵現場。他回憶道,1984年10月英迪拉·甘地遇刺當天,朱蘭正在倫敦為他和其他與會者演講。盡管會場外的街道上人聲鼎沸,朱蘭 仍然堅持完成了演講。
朱蘭學院現任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瑟夫·德菲奧表示,朱蘭的理念已被美國、日本、西班牙、瑞典、英國和加拿大的眾多大型企業采納。德菲奧在1985年擔任派金·艾爾默(Perkin Elmer)經理時結識朱蘭。他回憶道:“朱蘭教授傳授的價值觀讓那家公司足足得以維持了大約二十年。”在這次為朱蘭舉辦的慶典籌備過程中,德菲奧也參與其中。如今,在他的領導下,朱蘭學院繼續弘揚朱蘭的遺產,幫助全球各地的組織提升商業管理水平。
質量大師的傳奇人生起點十分卑微
現年逾百、與結婚77年的妻子薩迪共同居住在美國紐約州賴市的朱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隨母親和五個兄弟姐妹從前奧匈帝國的一個小鎮移民到美國明尼蘇達州的明尼阿波利斯;他的父親則在三年前就已先行登陸美國。
會議室外的展區向來賓們深入展示了朱蘭的一生,其中包括他的出生證明、他出生地羅馬尼亞小村莊的照片,以及他在明尼阿波利斯與家人同住的簡陋房屋的照片。1917年他從明尼阿波利斯東高中的畢業照中,那張神情煥發、意氣風發的青年肖像,仿佛在宣告他已準備好為這片收養他的土地貢獻才智。
像那個時代的許多人一樣,朱蘭也干過各種工作——苦工、鞋店售貨員、擦鞋匠、雜貨店店員和簿記員。但與大多數同齡人不同,他決心攻讀大學學位,并于1920年考入明尼蘇達大學,最終以電氣工程學位畢業,后來又取得了法律學位。多年后,他回報母校,資助成立了如今的“朱蘭質量改進中心”,并令學校設立以他命名、旨在促進商業質量的研究生獎學金。
朱蘭的職業生涯豐富多彩:上世紀30年代末,他曾擔任西方電氣公司的工業工程主管;二戰期間,他出任租借援助事務助理管理員;戰后則全身心投入質量管理咨詢。1937年,他提出的帕累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至今仍為管理界所奉為圭臬。
他于1951年出版的《質量手冊》現已第五次印刷;1964年首版的《管理突破》則提出了更為通用的質量管理理論,并逐步演變為摩托羅拉、通用電氣等諸多企業采納的“六西格瑪”管理模式。參加午宴的200多位嘉賓手中,許多人都捧著他最近由麥格勞-希爾出版的自傳《質量的締造者》。
朱蘭至今仍在撰寫質量管理基礎與實踐相關的著作,并計劃再出版一本新書。74歲那年,他創立了朱蘭學院,首批項目之一便是制作一套質量改進視頻系列,并向全球各大企業發行。“可能有一百萬人聽過那些錄音帶,”朱蘭笑言。1987年,他才放下學院首席之職,以便有更多時間繼續巡回演講。
朱蘭來自一個成就斐然的家庭
朱蘭以簡潔清晰的語調告訴午宴來賓,他出身于一個成就非凡的家庭。他介紹了長子查爾斯(Charles),在農業地產領域開辟了事業;女兒西爾維婭(Sylvia),獲得俄羅斯文學博士學位;還有一批從事各行各業或正在大學求學的孫輩和曾孫輩。
對于73歲的查爾斯·朱蘭來說,這既是慶祝父親百歲華誕的日子,也讓他回憶起往昔。他說:“我從小就被教導要堅信美國夢,而我親眼見證了它在我們一家人的實現。”他回顧道,叔叔內森(Nathan)成為奧斯卡獲獎導演,姑媽米涅娃(Minerva)取得博士學位并投身教育事業,叔叔魯迪(Rudy)創辦了市政債券公司。“所有這些才華,都源自那個破舊小屋,”他感慨地說。
“父親童年十分艱苦,無論是在明尼阿波利斯還是在羅馬尼亞,貧困幾乎沒有差別。這并非一個人的成功故事,”查爾斯說道,“而是一個典型的美國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