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痕深處》
總在燭花將燼時,我與千年前的愁緒猝然相逢。案上《片玉詞》的紙隙間,游動著無數未完成的韻腳,像一群被月光驚起的寒鷺。
我的瓷盞蓄著整個南宋的雨水。那些被詞人摩挲過的憂傷,漸漸在青瓷釉里凝成冰紋。有時是吳文英窗前碎了的琴音,有時是賀鑄袖中褪色的紅箋,更多時候,只是尋常巷陌里,一樹梨花與月光漫長的對白。
近來始悟,最深的離別都帶著草木的慈悲。晏幾道的“落花人獨立”,原是在教我們如何優雅地破碎;蘇東坡的“人生如逆旅”,竟把漂泊釀成了可飲的光陰。那些被墨香浸透的憂傷,終會在某個清晨,突然化作你硯池里游動的錦鯉。
夜讀時總聽見有人剪燭。那些遺落在《陽春集》里的嘆息,漸漸長成我窗外的竹影。忽然明白蔣竹山為何要寫“流光容易把人拋”,原來最鋒利的愁緒,往往裹著最溫柔的綢緞。而今我的筆架懸著半聯殘句,像懸著一枚永遠不落的斜陽。
宋人最懂,離愁原是時光的刺繡。秦觀在“飛星傳恨”里藏了銀針,周邦彥用“小楫輕舟”勾著金線。而我們這些后來者,不過是偶然被詞句刺痛的看客——卻要捧著這痛,在二十一世紀的鋼骨森林里,尋一處安放古愁的暗格。
我漸漸相信,每個詞牌都是時光的驛站?!队炅剽彙防镉肋h停著柳七的蘭舟,《青玉案》中始終溫著辛棄疾的冷酒。當我們吟誦“眾里尋他千百度”時,何嘗不是在萬千平行時空里,尋找自己遺落的某個版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