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禮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儀式,承載著教育者對學生成長的祝福與期許。中小學如何在畢業季設計一系列有意義的活動,如何辦一個讓學生難忘的畢業典禮?本期特別呈現不同類型學校管理者關于畢業禮的規劃設計與生動實踐。
永久有效的“最后一課”
劉宇
特級教師
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第一中學校長
6月,學校要舉行2025屆高三畢業典禮。作為高三年級學生在學校的最后一課,也作為學校立德樹人的關鍵一課,學生看得很重,我也看得很重。最后我們以“畢業禮物+臨別囑托+樂隊祝福”三部曲完成了學生在高中的最后一課。該活動經網絡平臺傳播后火爆出圈,產生了較好的影響力。
贈送“永久餐券”,留住年少求學的溫暖。我們為高三年級每一位學生準備了一張“永久餐券”——一是時間上永久,即你任何時候想起學校的蓋澆飯、米粉、包子等,都可以用一張券來校品嘗;二是情感上永久,我在餐票的正面寫了一句話,“滾燙青春,是你們給學校的動人印記;方寸餐券,是學校對你們的永遠牽掛”,并把學校的大門、標志性建筑明遠樓、校徽以及校訓等都畫在上面……這個餐票也就承載了學校文化,承載了學生的過往時光,把母校的溫暖時刻帶在大家的身邊。
寄情臨別箴言,鼓起未來人生的風帆。即將畢業,同學們可能不再想聽我的長篇大論,所以我思慮再三,決定送給同學們三句話:一是持續學習的能力大于你的大學和專業。大學和專業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對科學知識的持續渴望,對未知世界的無限興趣。二是抬頭看路的選擇先于埋頭苦干的努力。沒有清醒睿智的選擇,所有的苦干也許只是愚公移山,精神可嘉但收效不佳。三是身心合一的自洽優于鮮衣怒馬的成功。璀璨的成功可遇不可求,更難長久。真正的富足從不在外界的掌聲里,而在與靈魂相擁的每一刻。
這里我想表達三層意思,一是要調節“后高考”時代心理,二是提供“后高考”時代思維路徑,三是學會“后高考”時代人生幸福。
唱響真誠祝福,積蓄勇往直前的力量。校長是學校的最高“領導”,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畢業季我想給身份“祛魅”,讓學生獲得更多前行的勇氣和力量。所以,我在畢業典禮上顛覆自己的“形象”,與學校的青年搖滾樂隊一起表演了一首歌《祝福》,用“老夫聊發少年狂”的激情唱響對學生的真誠祝福。我想用行動告訴學生,只要你愿意并勇敢地邁出去,你就成功了一半;要勇于打破事物的成見,擴展思維的界限,在追求科學、真理和幸福的道路上,這個世界沒有永久的權威,只有一代又一代成長起來的時代英雄……
畢業典禮是一堂課,但這堂課沒有教學大綱,所以授課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學生的需求調整內容,作為校長,這也是我的一次新嘗試。
全員傳遞的教育溫度
王雪菲
遼寧省朝陽市第一中學燕都分校
黨支部書記、校長
又逢6月畢業季,校園里彌漫著離別與希望交織的氣息。作為校長,我常常思考:教育的意義究竟在何處彰顯?今年的畢業季,全校師生用行動給了我答案——教育,是愛的傳遞,是溫暖的延續,是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
“天之餃子”:指尖傳遞溫情。七年級學生在食堂里笨拙而認真地包著餃子時,我看到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樣。他們手上沾著面粉,額頭沁出汗珠,卻依然笑著爭論“誰搟的餃子皮更圓”。這些餃子將成為學長的“加油餐”。他們精心為自己包的餃子取了各種名字,“餃餃者”“天之餃子”“大鵬展翅餃”等,希望為九年級的學哥學姐送去畢業祝福。這份在實踐中傳遞祝福的教育,遠比任何說教更能詮釋“感恩”二字的含義。
“多情鏡頭”:青春的表達與共情。八年級的祝福短視頻讓我驚喜不已。他們用手勢舞、詩朗誦等方式傳遞著祝福與不舍。當我看到九年級學生在觀看視頻時悄悄抹淚的畫面,不禁感慨:真正的教育是喚醒心靈對美好的感知。這些短視頻何嘗不是一堂生動的“情感教育課”?它教會學生如何表達愛,也讓他們懂得,真誠的祝福從不需要華麗的辭藻。
“時光標本”:成長的儀式感。在觀看學生三年成長紀念視頻時,我也幾度動容。三年前那群在軍訓中哭鼻子的孩子如今已長成挺拔的少年;運動會上跌倒又爬起的身影,藝術節上自信綻放的笑顏……這些片段被時光串成珍珠,成為每個學生獨一無二的人生印記——這份視頻光盤,是學校留給學生的珍貴禮物:記住你從何處出發,方能明白將去向何方。
“知識火炬”:傳承的力量。最令我欣慰的是九年級學生自發整理學習資料贈予學弟學妹的舉動。有位學生在物理筆記扉頁寫道:“這本筆記陪我征服了電路難題,現在交給你,相信你也能解開屬于自己的‘謎題’。”這哪里是舊書傳遞?分明是學習精神的薪火相傳。教育的美好正在于它永遠不是單向輸出,而是一代代人相互照亮的過程。一樓大廳設置的“我為母校留書香·知識共享角”,將成為我們校園文化的新地標。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恰如其分地道出了今年學校畢業季系列活動的真諦。在這個特別的季節里,我們用愛編織溫暖,以情傳遞力量,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接地氣與提心氣的共鳴
錢志安
正高級教師,新疆喀什大學附屬中學
黨支部書記、校長
一場別開生面、別出心裁的畢業典禮,是強化學生信心、滋潤學生情感、涵養學生人格的優質載體。我們策劃舉辦了高三年級畢業典禮暨高考送考儀式,主要通過重溫母校情、感悟師生情、聯結校友情的方式深化學生的高中情感印記,并強化學生的高考信心。這樣的畢業典禮,需要著重考慮三點。
畢業典禮的定位要準。畢業生是畢業典禮的主角,吸引人、啟發人的畢業典禮要重視畢業生的獨立個性與訴求。為此,學校在畢業典禮設計籌備之初就做了充分的學生調研,將畢業生喜聞樂見的元素融入其中,從而讓學生產生“被重視”“被需要”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增強了對母校的認同感與歸屬感。
同時,畢業典禮的主題定位要準,一是彰顯青春昂首起航的朝氣,二是傳遞母校保駕護航的底氣,三是激揚人生揚帆遠航的志氣。學校以此為契機,通過精心設計的主題給予學生直觀的啟示,提示他們即將迎來新的人生階段,引導他們成為與己融洽、與世和諧的“社會中的人”。
畢業典禮的內涵要深。挖掘好畢業典禮的豐富內涵,才能更好發揮思想引領、情感陶冶、人格塑造的作用。今年畢業典禮我們將畢業情感與高考情結相貫通,一方面通過校長寄語為學生上“最后一課”,激勵學生在創新激蕩的世界中保持“獨立思考”的定力與“終身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通過高一、高二學生列隊祝福,讓畢業生切實感受到母校和校友的無私支持與堅實力量。
畢業典禮的感召要強。畢業典禮不僅是畢業生的“小儀式”,更應是全校師生的“大課堂”。為此我們邀請全校師生共同參加畢業典禮,親眼見證母校情、師生情、校友情的生動上演。如此,全校師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得以增強,學校校訓、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成為聯結全校師生的情感紐帶。
總之,畢業典禮要找準定位、深掘內涵、增強感召,不是把“真善美”講得“假大空”,而是讓“高大上”變得“接地氣”,從而最大限度讓學生感到關心,激發成長的內生動力,引導學生終身求知求學、全面成長成才。
接力成長為追光少年
吳德平
江西省萬載中學初中部黨支部書記
學校以“銘鵬程壯志,鐫思辨心維,當追光少年”十五字箴言,書寫一場特別的畢業禮。
鵬程故事:一座橋的精神傳承。學校的三個教學樓“龍河書院”“崇文書院”“鵬程書院”依馬腦山而建,與山下的“鵬程橋”相伴,都成為龍河畔的美麗風景。每年畢業季我都會帶著畢業生踏上這座斑駁的石橋,在橋中央駐足,遠眺龍河水奔流不息,想象它入鄱陽湖、融長江,直奔大海。今年我們設計了“種子接力儀式”,畢業生撒蒲公英種子,從橋東緩步走向橋西,從龍河的西岸撒到東岸……這份畢業禮物,是讓學生懂得:真正的鵬程萬里,永遠始于對腳下土地的深情回望。正如今年全國高考卷作文題目中艾青的詩《我愛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思辨成長:百年書院的智慧之光。萬載中學的前身龍河書院,曾以“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十五字訓導學子。初三學習《岳陽樓記》時,師生重現傳統書院的“講會”場景,就“先憂后樂”展開激烈論辯。這場思辨最終凝結成畢業墻上的黑色剪紙:左手持卷、右手執炬的學子形象,下方銘刻著“慎思明辨”四個篆字。這種思辨精神已融入日常,在語文課前3分鐘的“生活思辨”上學生透過生活現象思辨生活的本質;在“經典新解”讀書活動中學生用現代視角詮釋文學經典的智慧……新青年唯有以這般理性目光審視世界,方能穿透浮云迷霧,真正擔當起時代交付的千鈞重任。
追光少年:馬腦山上的永恒星辰。馬腦山頂上原來有座觀星臺,這里流傳著“追光者”的傳說,現在“觀星臺”變成了我們的“向陽亭”。畢業典禮設計“星光傳遞”環節,每位畢業生都獲得一片鍍星銅片,上面刻有獨一無二的星座坐標。當他們在“未來信箱”投下給10年后自己的信件時,銅片會嵌入校園的“星辰墻”。學生欣怡在周記中寫道:“追光不是追逐遙不可及的幻影,而是讓自己成為光源。”這句話后來被鐫刻在觀星臺的基座上。畢業前夕學生還在鵬程樓后的菜園里種下向日葵,說這是“永遠朝向太陽的追光者”。
以鄉土為根,以理性為刃,以光明為志,愿我們的少年追光而行,最終也能成為那束光……
成人與成才的寄望
劉雙喜
安徽省舒城第一中學黨總支書記
每一場精心設計的畢業禮,都是我們為青春鄭重加冕的儀式,更是為成長注入力量的生動課堂。
“十八而志,責任在肩”:成人儀式的莊嚴賦能。當18位班主任為學生代表鄭重佩戴上成人帽、發放憲法讀本的那一刻,一場關于責任與擔當的“啟蒙禮”悄然完成。這頂成人帽早已超越尋常飾物,它凝結著師長深沉的目光、父母溫暖的囑托,更象征著社會對成熟公民的殷殷召喚。法院法官的憲法宣講,全體學子的成人誓詞宣讀,以及邁過“成人門”在簽名墻留下鄭重一筆等,這一系列儀式以具象化的方式,將“成人”二字所蘊含的公民意識、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深深烙印于學子心間。
“校徽雖小,精神永續”:定制禮物的深遠寄望。一枚小小的校徽,作為畢業定制禮物被鄭重贈予學子,“日厚其德,日進其業”的校訓銘刻其上。這份定制禮物輕巧卻厚重,承載著學校對學子“根植厚德,終身成長”的永久期待。在未來的人生路上,它將不斷提醒學子:真正的成就不僅在于專業精進(“日進其業”),更在于人格的不斷完善與道德的持續涵養(“日厚其德”)。
“紙短情長,潤物無聲”:家校互動的溫情升華。畢業禮最動人的“創新”莫過于家長與孩子互贈信件或禮物的環節。一封封未曾拆開的信箋,一件件精心準備的禮物,在相視而笑或相擁落淚的瞬間,傳遞著難以言表的親情與理解。
這個環節是一次雙向的情感對話,父母的愛與期許,孩子的感恩與承諾,在靜默的紙筆間、在溫情的饋贈中完成了最深沉的交流,為學子注入奔赴未來的力量。
舒城一中的畢業禮精心設計每一環節,無不圍繞“立德修業”的核心,致力于為學子鐫刻下深刻的精神印記,為其未來成長與成才注入持久的動力。
過去與未來的交匯
王干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梅華小學
黨支部書記、校長
每一年的畢業禮,我們早早地就開始謀劃和準備了。
2025年春節期間,學校面向六年級全體學生開展了兩項活動:一是以“童年里的小美好”為主題的征文比賽,二是以“為未來畫像”為主題的繪畫比賽。這兩項活動就是為畢業禮的設計而策劃的。
假期后學校收集了學生的作品,通過多輪修改與精心設計,梅華小學2025屆畢業禮物誕生了——作文集《童年里的小美好》和文創品《未來·美好12年》。
作文集收錄了81篇學生作品,分成“美好·那些事”“美好·那些人”“美好·那個校”三個篇章。學生筆下的童年普通而親切,真實又動人——有久別歸鄉與父母過年守歲的喜悅;有初入校園滿眼好奇與一臉懵懂的稚嫩;有賽道拼搏的刺激;有溪中抓魚的歡笑;有對伙伴的依依不舍;有對恩師寬嚴相濟的懷念……
學校想通過這本作文集告訴學生:真正的美好在平凡的小事里,在相處的人群間,在生活的細微處;在親人的擁抱里,在師長的關懷下,在朋友的嬉鬧中……人世間最讓人念茲在茲、感觸深刻的不僅是轟轟烈烈的“大”,更有那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不值一提的“小”。
畢業文創品形似明信片,一套12張,一張代表一年,明信片正面是“為未來畫像”主題繪畫的學生作品,背面除學校校徽與校名外,左半部有從2026年至2037的年份數字,有從馬到蛇的生肖形象,有從甲骨文到隸書的生肖漢字的書法演變;右半部則指引學生記錄對未來每一年的思考、規劃、感悟,具體包括今年計劃、是否實現、復盤原因、開心的事、難忘的人、一年心語等。
設計12張,既是生肖的輪回,又是時間的更迭,更是階段的跨越——從學習走向工作、從兒童走向成人、從童年走向青年、從校園走向社會……這個小小的文創作品,就是要告訴每一位學子:珍惜時間,做時間的主人,成為自主管理者;規劃未來,做未來的驕子,成為自覺設計者。
學校用學生自己的作品,以文集與文創的形式,鏈接過去與未來、童年與少年。同時,不管過去還是未來,不管童年還是少年,“美好”都是共同的祝福。
把平凡的日子釀成詩
易璨
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沙湖學校副校長
當夏日的蟬鳴與孩子的歡聲笑語在校園上空交織,站在九年一貫制學校的畢業禮現場,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觸摸到教育的厚重與溫柔。
最動人心弦的,是畢業典禮上那兩個“時光信物”。當我們把刻著校徽、原創IP圖案和“2025屆”字樣的徽章別在六年級學生胸前時,他們眼睛里閃著光。這枚小小的徽章是六年的圓滿句點——它刻著運動會上接力賽摔破膝蓋仍咬牙沖線的倔強,藏著藝術節里全班頂著烈日排練到汗水濕透衣衫的團結,更是邁向初中的鄭重起點,提醒孩子帶著小學積攢的勇氣去擁抱更大的世界。
九年級的“紅繩系愿,跨過成才門”,承載著更深的期許。當年輕的教師帶著微笑小心翼翼地為畢業生系上紅繩時,有個男生突然張開雙臂給了老師一個大大的擁抱,那一刻,紅繩纏繞的何止是絲線?是幾千個日夜的牽掛,是9年間從初春新芽到深秋碩果的守候。看著孩子們手撫紅繩昂首跨過“成才門”,我知道這一步既是對母校的告別,又是向未來的承諾。
把平凡的日子釀成詩,將漫長的時光熬成糖,讓每個孩子都能在9年歲月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星辰與方向。那些為籌備畢業禮熬夜的日子,此刻都化作了最溫柔的伏筆。我們搭建的不僅是儀式與平臺,更是對每個生命的看見與守護。而畢業禮上的徽章與紅繩,永遠是他們青春最閃耀的印記。
·主編手記
讓畢業禮為成長蓄力
本報記者 韓世文
一年一度的畢業禮如約而至,這不是學段終結的簡單宣告,而是青少年生命歷程中承前啟后的關鍵節點。富有創意與內涵的畢業禮、滿含深情與激勵的畢業寄語,不僅能為學生留下深刻回憶,更是校長辦學理念與學校育人文化的生動展現。這樣的典禮與寄語,以“禮”為形,以“語”為骨,以“育”為魂,構建了6月校園里最美的教育場,也彰顯了好的畢業禮“六有”美好價值。
有情,即充滿溫暖、感激、不舍與祝福的情感流動,通過師生互訴心聲、家長寄語視頻、學生回憶分享等環節,營造溫暖感人氛圍,讓畢業禮成為情感傳遞的紐帶。
有意,即活動設計具有深刻內涵和教育價值,如通過校長致辭、校友分享,引導學生思考成長與未來;設置宣誓環節,鼓勵學生樹立志向;開展親子對話,賦予成長意義,讓畢業禮成為人生新階段的起點。
有形,即通過莊重的儀式、符號和流程,賦予典禮神圣感和難忘的記憶點。在全員參與中,設計可觸、可感、可參與的具象載體,推動祝福在師生、家校、生生之間自然流淌,讓畢業禮的形式本身具有“最后一課”的育人價值。
有料,即從學生需求和特點出發,通過系統化設計直擊學生發展痛點,展現學生成長成果。可以上演學生自編自演的校園短劇、互動游戲,或設計創意合影、個性化畢業紀念品,也可以展示優秀作品、科技創新成果等,以多元的表達形式讓不同個性的學生都能找到情感投射的出口,讓畢業禮既有看點又充滿趣味。
有根,即強化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作為校友的歸屬感,傳承學校的文化精神與傳統。比如從學校精神出發的畢業寄語,回顧學校歷史、講述杰出校友故事的集中學習,邀請杰出校友分享、頒發校友會徽章的特別儀式等,讓畢業禮成為學生成長路上安頓心靈的“驛站”。
有續,即延伸畢業禮影響力,讓學生有帶得走的“精神”也有留得下的“物質”,有展望未來的生動謀劃也有關注“后畢業”心理的智慧指導,可以設計能伴隨學生成長的實體紀念,強調終身學習與應變的能力,讓畢業禮成為情感延續和回憶珍藏的起點。
這“六有”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一個立體、豐滿、深入人心且對學生未來有積極影響的畢業禮。這樣的畢業禮為成長蓄力,也為未來謀劃可能。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不錯的話
歡迎【關注】&【星標】&【轉發】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