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歲的老劉(化名)頻繁眼前一黑
到醫院一查
竟是供給大腦血液的“生命線”——
頸動脈嚴重狹窄
醫生甚至從血管壁
剝離出形似雞爪的厚厚斑塊!
每天2包煙
55歲男子頸動脈里取出一只“雞爪”
55歲的老劉是實打實的“老煙槍”
每天雷打不動抽2包煙
近兩個月
他頻繁眼前一黑,區別于低血糖的黑矇發作
他只有單側右眼有癥狀
同時伴有十幾秒的視物模糊
這引起了老劉的警惕
于是來到寧波市第二醫院神經外科就診
頸動脈彩超顯示
其右側頸內動脈狹窄超過90%
屬于重度頸動脈狹窄
醫生為老劉制定了
頸動脈內膜斑塊切除術(CEA)方案
耗時2小時
從血管內剝離出4厘米的硬化斑塊
形狀像極了“雞爪”
斑塊位于頸總動脈、頸內動脈、頸外動脈交匯的三岔路口,因此形似“雞爪”
頸動脈是大腦供血的“主干道”,當血管壁粥樣硬化斑塊堆積,導致頸動脈狹窄,血液流通受阻,大腦便會缺血,出現一系列因人而異的癥狀,比如老劉表現為單眼視物模糊及眼前發黑(一過性黑矇),錢大爺則表現為頭暈頭痛。此外,突發一側肢體無力、麻木,言語不清或理解困難等也是頸動脈狹窄的常見癥狀,一旦出現要高度警惕。
無獨有偶,74歲的錢大爺(化名)也在近期查出右側頸動脈重度狹窄,他有3年頭暈病史,1個月前加重,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史。醫生為其手術后,癥狀緩解。
內蒙古大叔中風后千里求醫
醫生提醒:無癥狀狹窄有時更危險
醫生提到
有癥狀的頸動脈狹窄容易引起患者的重視
還有相當一部分患者
是無癥狀的
無癥狀的狹窄也會因為斑塊脫落等
引發腦卒中、心梗等導致患者致死或致殘
甚至可以說
無癥狀的重度狹窄更加危險
59歲的內蒙古吳大叔(化名)便是在經歷一次兇險的小中風后,才發現頸動脈重度狹窄90%。中風治療后,他仍遺留下右肢行動不便、握不住筷等后遺癥。
吳大叔來到該院求醫,在手術中剝離出一段長約3厘米的硬化斑塊,斑塊里不僅有脂質沉積,還有不穩定的血栓,導致他中風的罪魁禍首可能是自這里脫落的血栓或斑塊。
追溯病因,吳大叔也是一位每天兩包煙、煙齡長達30年的“老煙槍”,早早確診高血壓,這些都是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此外,肥胖、飲酒、熬夜、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及高血脂癥、高血糖等基礎疾病也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贬t生介紹。
寧波市第二醫院神經外科王凱醫生為患者手術
頸動脈彩超可讓斑塊顯形
40歲以上建議篩查
60歲以上及高危人群提高篩查頻率
如今無創的頸動脈超聲技術完善,能夠早期發現頸動脈狹窄。王凱建議,40歲以上人群體檢時應主動加做頸動脈彩超,若發現斑塊,建議每年復查一次;60歲以上或高危人群建議每半年至一年篩查一次。
治療方面,大多數狹窄程度不超過70%的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服藥控制;
對于狹窄率≥50%的有癥狀患者,以及狹窄率≥70%的無癥狀患者,建議手術治療,防止出現嚴重并發癥。
頸動脈狹窄并非不可逆轉,通過早期篩查、規范治療和科學管理,這條連接心臟與大腦的“生命線”完全能夠保持暢通。
醫生提醒,預防頸動脈狹窄,要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煙限酒;規律運動、良好睡眠;控制體重、血壓、血糖、血脂;高危人群定期體檢,早發現,早干預。
來源:寧波晚報、健康寧波、廣東民生DV現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