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地產高富帥。
近期地產一品塘推出了民營房企大盤點,深圳,廣州,杭州還在牌桌的民企雖然比高峰期年代減少很多,但是核心力量依然還是相當堅挺。
作為全國市場最好的城市,大上海曾經是多少房企追逐的夢想之城,曾經top50房企一大半總部都位于上海,其中民營房企占據半邊天的江湖。
隨著潮水退去,上海成為如今國企央企的天下,早期的閩系軍團集體徹或轉型,大上海也成為了民企軍團陣亡集散地,曾經的大虹橋如今也開始沒落。
大虹橋,如今已從規模房企總部云集的“地產華爾街”轉變為大量辦公樓空置、產業轉型的區域,與此同時,央國企和部分本土房企成為上海市場的主導力量。
作為如今全國樓市最牛的市場,大上海本土房企這幾年也開始發力或轉型,那些非高周轉全國化擴張的上海房企,這幾年也開始尋找發展機遇。
地產一品塘今天獨家企劃之:上海還活躍在江湖的民營房企,看看大上海的民企軍團戰況如何,民企軍團在大上海還能突圍嗎?
說到上海如今還較為活躍的民營房企,上海大華集團必然是排名第一,就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土拍市場上,唯一的民企軍團就拿下一塊地,證明民營在上海仍有綜合實力。
從這近三年來上海土拍市場來看,上海大華也是少有的幾乎每年都有拿地動作的純民營本土房企,大華作為上海民營之光也毋庸置疑。
在五批次土拍首日,大華集團以底價30.5億元競得大虹橋徐涇地塊,這是繼三批次以接近25億拿下靜安大寧一宗“地王”后大華在上海土地市場的第二次出手。
大華作為上海本土民企,在規模房企上海總部云集的高峰期那些年,似乎動靜不大,也沒有對外過多擴張,負債率較低,也就躲過了這一輪的行業深度調整。
隨著其他高負債高風險民企陸續退出市場,上海大華彎道超車,特別是早期通過在寶山持續深耕舊改的幾年,也積累了不少的資源跟資金,也為后續開疆拓土做好了鋪墊。
伴隨著前面幾年的全國化擴張,大華似乎也走起了前輩們的老路,開始全國化布局,這一步棋似乎不是特別順利,導致除去上海以外項目虧損嚴重。
2023年之后,大華集團暫停了上海以外拿地動作,前面幾年大華在高周轉策略下,項目的品質和業主滿意度受到影響,業主維權事件頻發。
近兩年上海大華全面回歸深耕上海市場,2024-2025年每年拿地金額都在60億以上,這也充分說明這家公司綜合資金實力還是相當扎實的。
整體來看,上海大華是一家有著特殊管理風格的民營房企,實權都在老人手里,有激進的作風,但是也有其核心競爭底牌,還能在江湖廝殺已經實屬不易。
上海寶華,作為早期上海的豪宅專家,這幾年依然還活躍在江湖,外地人可能對這家房企較為陌生,個人覺得前期發展有著杭州濱江的既視感。
面對物欲橫飛的時代,和浮躁求快的市場環境,能靜下心來打磨產品的實屬難得,特別是上海早期市場,屬于市場超級上揚時代,很少有房企花心思在產品研發。
然而,有這樣一家房企,孜孜不倦的深耕上海市場,以魔鬼細節和匠心品質成就了一個又一個膾炙人口的城市經典項目,讓更多美好發生。
寶華早期代表作如寶華城市之星(靜安)、寶華海尚郡領(浦東)等,均以高品質、高得房率、優質物業著稱,客群聚焦高凈值人群。
作為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民營房企,相對于大華來說顯得更加非主流,在很早的上海市場,寶華地產就已經運用了大量石材與紫銅在項目公共空間,在當時絕對是耳目一新。
在2024年的上海市場,寶華出品的寶華紫薇花園就直接驗證了自家豪宅操盤的綜合實力,內卷示范區已經是寶華給到市場反饋的第一殺手锏。
在今年4月,松江區車墩鎮新宅地以1.6萬/㎡樓板價低調成交,寶華時隔一年再補倉,借協議出讓繞開土拍紅海,這也是寶華2023年以來的首次拿地動作。
其實很多開發商初次來到上海,寶華開發的項目也是必然要去參觀學習的,很多房企都經歷了“質疑寶華、學習寶華、成為寶華”的過程。
寶華是上海民營房企中少有的“幸存者”,其堅守產品主義與區域深耕的策略值得借鑒。盡管規模不及濱江,但在行業洗牌期展現出了韌性。
上海宸嘉,應該對于很多地產人來說,絕對是一家非常陌生的開發商,但是就因為陌生,其打造的產品一經上市就給很多老牌巨頭上了一課。
上海宸嘉2019年才剛剛成立,其底牌就是上海中海的老牌嫡系操盤團隊+險資資金的雙重組合,看似沒有什么聯系,實則背后意義非凡。
依托險資的一些核心資產+金融系統的一些資源沉淀,宸嘉早期是通過收購來擴充土地,并且在上海,武漢,成都三地打造了其頂級產品線:嘉佰道。
特別是去年在上海重金打造的頂級產品,宸嘉100嘉佰道打破傳統格局,實現了單盤在上海的銷售紀錄,2小時狂銷61.78億,422套頂級豪宅秒罄。
這在早些年的地產江湖,是絕對不敢想象的,一個陌生的開發商在上海這種競爭環境,居然打造了一個全新顛覆審美的頂豪作品。
宸嘉的異軍突起,釋放了給了很多民企房企一個強大的信號,如今不需要名氣,不需要炒作,就拼產品的時代終于來了。
上海嘉佰道的出現,勢必讓上海豪宅進入一個新的審美方向,豪宅藝術化似乎也是從這個項目審美開始,豪宅不是硬件堆砌,更是一次審美格調的提升革命。
宸嘉的崛起證明,即便在“國進民退”的時代,產品主義仍有機會逆襲。它或許無法成為那些頂級巨頭,但是地產江湖必然有它的存在。
上海天瑞金,似乎也是這兩年上海民企最有爭議,而且仍然還在持續拿地的房企,或許有陣營才有話題,有了話題自然受到關注。
與其他本土房企深耕住宅開發不同的是,天瑞金集團走的是產業地產路線,但是又不同于中南高科,聯東此類專注廠房開發的類型,天瑞金的產品系類似高端商辦。
從北京到蘇州,再搬到上海,天瑞金走過了很多前輩的老路,全國化發展,總部搬遷上海,似乎未來很有可能也會考慮登錄資本市場。
其實從產品角度來看,天瑞金還是相當有品位的,在產業地產江湖殺出了一條差異化路線,沒有選擇低端批量廠房策略,走的是高端路線。
不過如今大環境不好,小企業考慮成本增加,大企業又要政策扶持,想要在高端產業賽道殺出一條血路,也絕非易事。
最值得關注的是,天瑞金這幾年的雇主品牌可謂是在全國都是算是風口浪尖,中高管流動的消息幾乎每半年就會放出,其口碑確實不算特別優質。
但是小編認為,流動大應該是企業文化驅動,這也是每家房企其獨有的特點,外面的經理人也勢必要學會適應。
不過其內部對于工資這一塊,沒有持續降低或拖欠,就憑借這一點就已經強過很多房企了,因此還是那句話,如今就業壓力大,有個工作實屬不易,該忍的還得忍下去。
位于上海總部的復星產發集團,應該來說大家也算是熟面孔了,其打造的蜂巢城市的綜合產業新城概念,小編當時還是覺得非常耳目一新的。
復星產發其實仍然是依托早期的復地地產團隊,加上這幾年較為流行的大產業賽道,復星的地產業態還是相當豐富的,但是其糟糕的產品打造能力被同行詬病。
如今雖然復星產發早就暫停拿地,不過其在上海+海南也還是有不少的土地儲備,未來的核心工作就是這兩個區域,還在牌桌玩還是問題不大的。
前面幾年高峰期,復星產發也還是挖了不少明星高管加盟的,特別是以龍湖系為代表的一批運營+營銷職能口業務高管,不過如今還在職的已經不多了。
復星這塊招牌已經真正走過了整個地產開發周期,想當年復地地產也是曾經的行業top10,不過江湖已經不在,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除去以上本土房企較為活躍以外,上海龍盛置地,上海聯美集團而都還在江湖有一定聲音,其在上海存量市場仍然還是有不小的資產儲備。
另外還有華麗家族與上海東苑集團,在近些年都有與頭部房企合作開發的項目面世,屬于較為低調,但是仍然有聲音的民企。
上海民營房企群雄爭霸的時代已經完全過去,隨著行業深度調整,剩下的只有少數“幸存者”在夾縫中求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