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全面抗戰開始,隨即,中共領導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開赴抗日戰場。
但是,紅軍當時有三個方面軍,十幾個師,為什么編成八路軍只有三個師呢?
其實,有下面幾個原因。
一、蔣介石的刻意限制
全面抗戰爆發后,國共雖達成合作意向,但蔣介石始終對紅軍心存戒備,并非真心合作,試圖通過限制八路軍的編制和人數來削弱中共的力量。最初,國民政府只同意紅軍改編為三個師,每師轄2旅4團。這一編制遠低于紅軍實際人數。且蔣介石等人刻意壓縮八路軍的軍官編制、限制武器裝備數量,旨在將紅軍納入國民黨軍體系,便于掌控。
二、中共的戰略妥協
起初,毛澤東提出紅軍編為六個師,后來讓步于四個師。最后,面對蔣介石的壓制,毛澤東等人從民族大義出發,為促成抗日統一戰線,選擇了讓步——接受蔣介石提出的三個師的編制。因為,一方面,紅軍接受改編可避免內耗,可以集中力量對日作戰;另一方面,三個師的編制雖有限,但可以保留紅軍的核心骨干和指揮體系。這樣有利于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馬上參與抗日救國之列,救國家于危亡。
此外,中共通過靈活策略,在編制外保留了部分游擊隊和地方武裝,為實力擴充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如后來成立了新四軍。
陳冠任暢銷書《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凝聚在毛澤東旗幟下》說:“八路軍三個師的編制是國共博弈的產物,蔣介石試圖限制紅軍,而中共以妥協換取抗戰合法地位,最終在保存實力的基礎上實現了全民族抗戰的團結。這一安排雖然起初對中共不友好,卻為后來八路軍在敵后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所以,這是毛澤東等人一個十分高明的‘讓步’。”
該書為該社的年度暢銷書,也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關于毛澤東的歷史暢銷書。該書與《大河向東:他們為什么追隨毛澤東》多次名列暢銷書排行榜,銷量已過百萬冊,深得讀者好評。
友情提示:該書已經出現盜版,購書請到正規書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