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來,黃女士夫婦(化名)被同一件事折磨得苦不堪言——私處奇癢無比,仿佛有無數只螞蟻在啃噬,癢到懷疑人生。每到夜深人靜,這種瘙癢感愈發強烈,讓他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為了緩解瘙癢,他們忍不住抓撓,以至于周圍皮膚被抓得滿是血痕。
起初,夫妻倆并未將此事放在心上,只當是普通皮膚問題,在附近診所開了些口服、外洗和涂抹的藥物。然而,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法后,癥狀不僅沒有好轉,反而愈發嚴重。
無奈之下,黃女士前往醫院婦科就診。接診的醫生耐心聽完黃女士的描述后,為她進行了詳細的婦科檢查。當檢查燈亮起,眼前的一幕讓醫生也不禁皺眉——幾只小蟲正密密麻麻地趴在黃女士的體毛上,還在緩慢蠕動著。醫生用鑷子小心翼翼地將這些小蟲夾出時,黃女士瞬間瞪大了雙眼,只覺一股寒意從腳底直沖腦門,后背直冒冷汗。
醫生告訴黃女士,這些小蟲名為陰虱,正是導致她私處瘙癢的“罪魁禍首”。同時,考慮到陰虱具有傳染性,醫生建議黃女士的丈夫也進行檢查。果然,經檢查,丈夫也未能幸免,同樣感染了陰虱。
隨后,夫妻倆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了對癥治療。沒過多久,他們私處瘙癢的癥狀就得到了明顯緩解,終于擺脫了這難熬的折磨。
陰虱是怎么得的?
陰虱是一種主要寄生在人體陰毛和肛周體毛上的寄生蟲,其感染途徑主要有以下幾種:
1.性接觸傳播
這是陰虱最主要的傳播途徑。與感染陰虱的人發生性行為時,陰虱會通過接觸傳播至新的宿主。
2.直接接觸傳播
與陰虱感染者共用床單、毛巾等個人物品,或同床共枕,也可能導致感染。
3.間接接觸傳播
接觸被陰虱污染的物品,如馬桶、公共浴池、座椅等,也可能感染陰虱。陰虱的蟲卵脫離宿主后,通常能存活兩天,在此期間接觸蟲卵體,就可能發生傳染。
此外,個人衛生不潔、居住環境差、免疫力低下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感染陰虱的風險。為預防陰虱感染,建議保持個人衛生,勤換衣物,避免不潔性行為,不共用個人物品,并定期對物品進行消毒。若感染陰虱,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哪些常見的疾病容易在夫妻間傳染?
夫妻間容易傳染的常見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性傳播疾病:如梅毒、艾滋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等,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若一方患有此類疾病,無保護性行為可能將病原體傳染給伴侶。
此外,乙肝等廣義上可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疾病也需警惕。
2.消化系統疾病: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可通過共用餐具、接吻等方式傳播。夫妻間若一方感染,另一方感染風險較高。
3.皮膚病:如腳氣、灰指甲等,由真菌感染引起,可通過共用拖鞋、洗腳盆等個人物品傳播。
4.呼吸道傳播疾病:如流感等,通過空氣飛沫傳播。夫妻共同生活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若一方患病,另一方易被傳染。
5.部分癌癥:雖然癌癥本身不傳染,但夫妻雙方長期共同生活,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及情緒心理等方面高度相似,可能增加患癌風險。如長期共同暴露于吸煙、二手煙環境中,或共同保持高熱量、低纖維、高脂肪的飲食習慣,都可能增加患肺癌、胃癌等癌癥的風險。
為預防這些疾病在夫妻間傳播,建議保持個人衛生,避免不潔性行為,定期體檢,并共同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夫妻之間要如何注意疾病的互相傳染?
1.性健康防護:性傳播疾病是夫妻間傳染的主要風險之一。建議雙方保持單一性伴侶,發生性行為時全程正確使用安全套,降低感染風險。若一方出現生殖器異常(如潰瘍、贅生物等),應立即就醫并暫停性行為。
2.日常衛生習慣:避免共用牙刷、剃須刀等可能接觸血液的個人物品,防止血液傳播疾病。餐具、毛巾等生活用品定期消毒,幽門螺桿菌等病菌可通過共用餐具傳播,分餐制或使用公筷可降低風險。
3.定期體檢篩查:夫妻雙方應定期進行傳染病篩查(如乙肝、梅毒、艾滋病等),尤其是有高危行為或家族病史者。早發現、早治療可避免交叉感染。
4.健康生活方式:共同保持健康飲食、規律作息,增強免疫力。若一方感染呼吸道疾病(如流感),建議隔離治療,避免親密接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