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不僅是偉大的政治家,而且是杰出的科學預言家。他生前對于人工智能的預言,鮮為人知,如今卻正悄然成為現實。
毛主席對于人工智能的預言是什么?他是什么時候預言的?
是1956年。
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技發展史上的關鍵一年。這一年,在毛主席的倡導下下,黨中央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并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正在這不久前,錢學森作為世界頂尖的空氣動力學家,于1955年突破美國阻撓,回到了祖國,并開始參與新中國的尖端科學研究。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1956年2月,毛主席在日理萬機中在中南海接見錢學森,討論中國科技發展路線。在交談中,錢學森向毛主席匯報了國際科技前沿動態,包括計算機技術、自動化控制、核能等領域的突破。正是在這次談話中,毛主席提出了自己對未來科技發展的前瞻性判斷。
根據《錢學森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版)記載,毛主席在談話中指出:
“資本主義國家搞機器代替人力,我們社會主義國家要更進一步,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機器不僅要代替人力,還要代替人腦勞動,成為主要生產方式。”
毛主席這一論述的背景是,西方國家的
自動化技術已經興起。20世紀50年代,計算機開始進入商用階段(如IBM 701),人工智能概念尚未成型(“AI”一詞1956年才由約翰·麥卡錫提出)。這使得毛澤東等人對于科技促進新中國的建設有了巨大的認識,也把發展科學技術作為
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需求之一。但是,毛主席認為,中國不能簡單模仿西方工業化路徑,而應“彎道超車”,直接瞄準更高階的生產力變革,所以,他把目光瞄向了更加尖端的科學技術,其中不僅包括原子彈、潛艇,還包括“機器代替人力”的“人工智能”——盡管這時還沒有“AI”一詞,毛澤東等人用“機器代替人力”替代之。
毛澤東所說的“機器代替人力的時間是”未來五十年到一百年”即2006年-2024年。他的預言在21世紀人工智能革命中得到了驚人驗證:
2006年深度學習革命開啟,Hinton發表里程碑論文,機器開始具備“類人腦”學習能力;
2016年著名的 AlphaGo擊敗韓國圍棋高手李世石,AI首次在復雜策略游戲超越人類, “機器代替人腦勞動”獲得了實證。2017年,中國國務院發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到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AI創新中心”。
2020年
中國AI專利數全球第一(占總量40%),百度、華為、商湯等企業崛起,中國成為AI應用最廣泛的國家。
2023年,美國的ChatGPT引發全球生成式AI浪潮,AI寫作、編程、設計成為常態 “主要生產方式”轉型開始,
2024年,中國發布《“人工智能+”行動方案》,制造業AI滲透率超35% ,中國的社會主義AI經濟模式初現。中國龐大的制造業和互聯網生態為AI落地開始提供了深厚的土壤,如智能工廠、自動駕駛、AI醫療在中國已經成為現實。
有人說,按照毛主席的百年尺度預言,到2056年,AI完全有可能實現。
毛主席在1956年的這一預言,展現了
“用社會主義制度駕馭科技革命”
的前瞻思維。今天中國在AI領域的領先地位,正是這一戰略構想的現實映射。正如錢學森晚年所言:
“毛主席當年說的‘機器代替人腦’,現在看就是指人工智能。他比科學家更早看到了生產力變革的本質。”
陳冠任著《治國錄:毛澤東與1949年后的中國》(全四冊)記述了毛主席1956年談話的更多檔案細節,該書記述了毛主席治國理政的27年輝煌歷程及其治國大智慧,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為經典的國史暢銷書,銷量近百萬冊,友情提示:作者“陳冠任作品書店”提供正版低價本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