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已經有多家大型藥企高管發生變動,涉華潤三九、華潤雙鶴、復星醫藥、北大醫藥、葵花藥業......
「華潤系」多家藥企高管變動
6月25日,華潤雙鶴發布公告,姚東晗因工作安排原因辭去副總裁職務,后續將擔任華潤雙鶴黨委專職副書記。
姚東晗原定任期至2027年7月10日,此次調整屬于提前離任,但公告稱不會影響華潤雙鶴正常運作。近年來,華潤雙鶴進行業務優化,強化慢病管理、專科等領域,管理層不斷調整。
截至目前,華潤雙鶴的高管團隊如下:
截圖自東方財富網
6月24日,華潤三九發布公告,黃先鋒由于工作調整原因辭去副總裁一職,辭職后繼續在華潤三九擔任黨委專職副書記職務。
截至目前,華潤三九還有喻翔、周輝、麥毅、王亮、王克等多位副總裁。華潤三九高管團隊如下:
截圖自東方財富網
華潤三九預計今年營收實現雙位數增長,凈利潤將匹配營收增長水平。近幾年來,華潤三九營收增長迅速,2024年實現營收276.17億元,同比增長11.63%。CHC(自我診療)業務表現強勁,2024年營收約124.82億元,占總營收的45.20%。
同日,昆藥集團新任副總裁確認,根據發展及生產經營管理需要,聘任賀明為副總裁。更早之前(6月19日),華潤醫療董事長更替,于海接任,并提名委員會主席及授權代表。
近年來華潤系加速行業整合,通過并購和內部重組優化業務結構,管理層頻繁調整。其人員調整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并購整合、業務聚焦推動高管換血(如華潤三九部分高管進入天士力和昆藥集團);醫保控費等政策因素倒逼管理層優化(如華潤醫療)等。
從華潤系調任的各大高管來看,內部晉升和外部聘任同時進行。內部晉升的高管熟悉華潤管理體系,能快速推進戰略落地;外部聘任的高管多在創新業務領域。
復星醫藥新一屆領導團隊確定
6月24日,復星醫藥完成董事會換屆,宣布系列人事任命:陳玉卿獲重新委任為董事長;關曉暉獲重新委任為聯席董事長;文德鏞獲重新委任為副董事長;劉毅獲委任為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李靜、Xingli Wang、Wenjie Zhang獲委任為聯席總裁等。
4月29日,復星醫藥發布公告稱,因工作安排調整,吳以芳、王可心分別辭去董事長、聯席董事長職務;選舉陳玉卿擔任第九屆董事會董事長、關曉暉擔任第九屆董事會聯席董事長、文德鏞擔任第九屆董事會副董事長。
陳玉卿是復星醫藥的老將,其于2010年加入復星醫藥,歷任人力資源部副總監、人力資源部副總經理、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總裁助理兼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等職位,2025年4月起任執行董事、董事長。
關曉暉于2000年5月加入復星醫藥,歷任總裁助理、財務部總經理等職位。2025年4月起,關曉暉任復星醫藥聯席董事長;劉毅于2015年11月加入復星醫藥集團,曾任醫療器械事業部首席技術官等職務。
從此次任職的多位高管履歷來看,陳玉卿并非醫學專業背景出身,但在復星醫藥集團內部長期負責人力資源等工作。大多新晉高管均有扎實的醫藥背景和大藥企、跨國藥企履歷。
復星醫藥近年來持續推進國際化布局,陳玉卿將全面負責復星醫藥的戰略以及與戰略目標匹配的組織發展、團隊培養和人才儲備等重要工作。
復星醫藥高管團隊:
北大醫藥總裁辭職
6月25日,北大醫藥公告稱,袁平東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董事、總裁職務,同時辭去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職務,且不再擔任其任何職務。
北大醫藥對袁平東任職期間的表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認為自其2016年任職總裁以來,為北大醫藥經營業績實現扭虧為盈直至推動利潤創歷史最好水平,作出了巨大貢獻。
2024年北大醫藥營收為20.60億元,同比下降6.10%;凈利潤為1.38億元,同比增長211.10%。2025年Q1,北大醫藥凈利潤為0.46億元,同比增長3.62%,保持穩健增長。
自2024年12月易主后,北大醫藥高管團隊進行了大范圍調整,截至目前北大醫藥的高管團隊如下:
袁平東在銷售領域表現出色,曾任太極集團銷售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北大醫藥主要從事化學藥品制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制劑營銷網絡現已基本覆蓋全國,與此同時,其還擁有分別以北京、湖北地區為核心的醫藥商業流通中心。2024年,北大醫藥供應鏈管理業務收入規模較去年同期提升12.86%。
作為重慶市醫藥協會副會長,袁平東致力于推動北大醫藥成為重慶醫藥產業“千億規模生力軍”。此前,在袁平東帶領下,北大醫藥的鹽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及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獲批,成為重慶首個獲批企業;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通過一致性評價,增強集采競爭力;外延合作產品包括鹽酸曲美他嗪緩釋片、塞來昔布膠囊、鹽酸氨溴索注射液等,進一步完善了北大醫藥的產品結構,提升市場競爭力。
北大醫藥業績的增長主要得益于醫藥工業板塊重點產品銷量的提升以及醫藥流通板塊全資子公司北京北醫醫藥業務收入規模的增長。
北京北醫醫藥營收主要來自于為國際醫院提供醫療設備、藥品、耗材等供應鏈服務。2022-2024年,北醫醫藥與國際醫院累計發生關聯交易金額分別為8.14億元、9.86億元、11.23億元,分別占北大醫藥營業收入的39.19%、44.94%、54.51%。
近日,國際醫院與北醫醫藥協商后,決定在長期服務合同到期后即終止業務合作。這將導致北大醫藥自2025年6月起至2025年年末可能面臨銷售收入減少約6億元,凈利潤減少約4000萬元的風險。
北大醫藥稱,將在與國際醫院的業務終止后積極清收對國際醫院的應收賬款,并將通過持續重點聚焦醫藥制造板塊主營業務,努力提升經營業績以彌補因與國際醫院業務終止可能導致的收入和利潤減少。
管理層大變動以及醫藥流通板塊主要營收受影響下,北大醫藥的下一步走向值得繼續觀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