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菌斑是威脅口腔健康的常見問題,雖然肉眼難直接察覺,卻會持續損害牙齒與牙齦
一、牙菌斑的形成與危害
牙菌斑由細菌、唾液蛋白和食物殘渣混合而成,24 小時左右就能初步形成 。
如果刷牙不徹底,細菌會在口腔繁殖,牙鄰面、牙齦溝等清潔死角,
因為溫度、濕度適宜,細菌會分解殘渣產酸,進而腐蝕牙齒、刺激牙齦,引發齲齒、牙周炎等疾病。
二、牙菌斑的預警信號
初期表現:
牙齒表面發黏、有軟垢,可能伴有口氣異味。
加重后表現:
牙齦紅腫出血,比如刷牙、咬東西時滲血;
牙齒敏感酸痛;還可能出現牙縫變大、牙齦萎縮 。
出現這些情況,意味著牙菌斑已經開始破壞口腔健康,需要及時處理。
三、科學清除與預防方法
(一)日常清潔
采用巴氏刷牙法,每次刷牙保證至少 2 分鐘 ;
每天用牙線或水牙線輔助清潔,切斷細菌獲取營養的途徑。
(二)定期洗牙
每半年到 1 年洗牙一次,震碎牙結石(牙菌斑鈣化后的產物,危害更大 )
洗牙時牙醫還能檢查口腔隱患,提前發現問題。
(三)飲食習慣調整
減少碳酸飲料、粘性甜食攝入,進食后及時漱口,不給細菌繁殖創造條件。
四、這幾個誤區需要避開
牙簽使用誤區:
用牙簽暴力戳牙縫,容易損傷牙齦、擴大牙縫,建議換用牙線清潔牙縫。
清潔認知誤區:
認為牙齒刷白就是干凈,其實牙齒發黃可能是菌斑和外源性染色共同作用,清潔核心是除菌,而不是單純追求美白。
牙齦出血處理誤區:
牙齦出血時不敢刷牙,其實出血是炎癥信號,不清潔會讓菌斑更肆虐,應該好好刷牙,輔助緩解炎癥。
掌握科學方法,能夠有效應對牙菌斑。日常認真清潔、定期檢查,能維護口腔健康,如果牙齦反復出血、牙齒持續酸痛,要及時就醫,早干預可以減少口腔問題帶來的痛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