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天前還在跳廣場舞,轉眼卻倒在早餐攤前——她的故事敲響營養缺失的警鐘。
67歲的胡姨幾天前還在和姐妹們跳廣場舞,今早出門買早點時卻突然暈倒在地。周圍人以為是低血糖,可胡姨已經昏迷不醒。緊急送醫后,被診斷為腦梗。雖然搶救及時,但她的左側肢體活動已大受影響。
胡姨的遭遇并非孤例。我國腦梗發病率位居全球第一,是美國的2倍。在尋找“罪魁禍首”時,人們常想到高血壓、高血脂,卻忽視了兩個“隱形推手”——鋅與鎂的缺乏正在悄悄摧毀著我們的血管健康。
01 微量元素,腦健康的大護衛
鋅,這朵“生命之花”的凋零正成為腦梗的幫兇。最新發表在權威雜志《Stroke》的研究揭示了一個驚人事實:血清中的鋅含量與腦梗發生率呈明顯負相關,這在女性群體中尤為顯著。
為什么這個默默無聞的微量元素如此關鍵?鋅具有強大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動物實驗證實,補鋅能顯著減少慢性炎癥,降低高血糖狀態。
臨床研究更發現,飲食中鋅攝入量越低,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越嚴重。鋅通過調節炎癥反應、降低氧化應激,保護血管免受損害。
鎂,則是血管的天然鎮定劑。腦梗急性期患者常有血清鎂含量降低。補鎂治療能幫助改善神經功能缺損,促進恢復。鎂能調節血管張力,維持正常心律,這對預防心源性腦梗尤為重要。
02 營養短板,腦梗的隱形推手
鋅、鎂缺乏只是營養失衡的冰山一角。在我國腦梗高發的背后,還隱藏著更大的營養危機——葉酸與維生素B12的普遍不足。
補充葉酸可使腦卒中風險降低19%。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25%時,腦卒中的發生風險就能下降近五分之一。維生素B12缺乏在老年人中也相當普遍,特別是患有萎縮性胃炎的人群,比例高達3%-43%。
“我國腦梗越來越多,與營養失衡密切相關。”一位神經內科醫生指出,“許多患者只盯著血壓數字,卻忽視了這些看不見的‘營養警訊’。”
03 餐桌上的護腦衛士
預防腦梗,從餐桌開始。合理補充關鍵營養素是抵御腦梗的重要防線:
鋅的補充:牡蠣、蝦米、鱸魚等海鮮是鋅的優質來源,牛羊肉、動物內臟也富含鋅。素食者可選擇蘑菇、上海青、獼猴桃、蘋果等蔬果,以及堅果和豆類。
鎂的食物來源:綠葉蔬菜、全谷物、堅果都是鎂的良好來源。特別推薦菠菜、杏仁和黑巧克力,它們不僅美味,更是“鎂”食。
葉酸補充技巧:多吃菠菜、西藍花等新鮮蔬菜,以及動物內臟、豆類和堅果。葉酸遇熱易流失,建議采用涼拌、榨汁等烹飪方式。對于H型高血壓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選擇0.4毫克規格的葉酸片。
維生素B12補充:動物肝臟、乳制品、蛋類、魚類和貝殼類富含維生素B12。老年人吸收能力下降時可考慮膳食補充劑。
04 全方位護腦計劃
除了關鍵營養素,綜合生活方式調整為腦健康筑起更堅固防線:
飲食遵循“三低一高”原則:低鹽、低脂、低糖、高纖維。早餐一碗燕麥粥配上涼拌菠菜,既補充鎂又富含膳食纖維;午餐一份清蒸鱸魚搭配糙米飯,補充優質蛋白質和鋅。
適度運動不可少: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等,能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冬季運動要特別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導致血管收縮。
戒煙限酒是底線:尼古丁損傷血管內皮,增加血液黏稠度;酒精增加心臟負荷,影響血液循環。戒煙限酒是預防腦梗的必選項。
定期監測關鍵指標:除血壓外,50歲以上人群應定期檢測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微量元素狀況。冬季血液粘稠度比夏季高10%左右,寒冷季節更需加強監測。
67歲的胡姨經過三個月科學康復,如今已能拄拐行走。她每天早餐必有涼拌菠菜和全麥面包,餐后服用醫生開的營養補充劑。復查時,同型半胱氨酸值從危險的21μmol/L降至安全線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