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国产精品欲av蜜臀,可以直接免费观看的AV网站,gogogo高清免费完整版,啊灬啊灬啊灬免费毛片

網易首頁 > 網易號 > 正文 申請入駐

霍克“海颶風”:艦隊的單座誤會

0
分享至

繼續我們這個關于英國皇家海軍艦載航空兵(Fleet Air Arm,簡稱FAA)在二戰時期,特別是在遠東-太平洋戰區“艱苦卓絕”表現的沉悶又乏味的文章系列,今天我們將關注那些由英國本土設計的“非正常人類”的艦載戰斗機——也就是把陸基飛機“強行海軍化”的產物。這類設計,在所有參戰、擁有航母并在實戰中使用航母的國家中,是獨一無二的先例



登場的第一位主角就是 霍克“海颶風”(Hawker Sea Hurricane)——這是大名鼎鼎的“颶風”戰斗機的艦載版本,一種在歷史上被后人普遍低估乃至批評的型號。
雖然封面插圖與其在遠東戰區的戰果無關(因為,實事求是地說,它在那邊根本沒有戰果),但它卻展現了“艦載颶風”生涯中最著名的一段經歷:以希望開場,以悲劇落幕。

于是,我們來看這場歷史事件的演員陣容:

  • 主角是來自英國皇家空軍第46中隊(46th Squadron RAF)的 Hawker Hurricane Mk.I ——純正的陸基戰斗機
  • 舞臺是皇家海軍航母HMS Glorious(勇敢級光榮號)
  • 時間是1940年6月7日
  • 地點是挪威海岸附近的海域

“海颶風”之所以誕生得如此艱難,是因為皇家海軍原本期望投入使用的下一代艦載戰斗機——Fairey Fulmar——的量產計劃嚴重拖延。于是,在1940年1月,軍方開始認真考慮是否可以采用已有的陸基飛機作為臨時解決方案。

在這種情況下,利用現成的量產型號進行“艦載化”改裝就成為最合理、最迅速的選項。而且他們不是第一次這么干——此前已經有過將**格洛斯特“角斗士”(Gloster Gladiator)**改為“海斗士”(Sea Gladiator)的經驗。



格洛斯特“角斗士”(Gloster Gladiator)本質上是一款標準的陸基飛機(雖然后來事實證明,它其實并不完全是)。1940年4月,英國皇家空軍第263中隊的18架“角斗士”被搭載在航母“狂怒號”(HMS Furious)上運往挪威戰區。而當戰局急轉直下、形勢變得岌岌可危時,人們試圖將剩余飛機緊急撤離:6月7日,僅存的10架“角斗士”安全降落在航母“榮耀號”(Glorious)的甲板上,但僅僅第二天,它們就隨著這艘航母一同沉入海底。至于那架留在挪威的“側滑飛行員專屬”的飛機——就這么被丟在了當地。

那時候英國的選擇并不多:要么是先進的 Supermarine “Spitfire”(噴火戰斗機),要么就是技術已不算先進的 Hawker “Hurricane”(颶風戰斗機)。前者由于在皇家空軍中的極高價值,被立即列入禁用清單,不準用于海軍。

至于名義上“可用”的“颶風”,也并不是那么理想:1940年1月22日向第一海軍大臣提交的一份報告,基本上是在說明為什么“颶風”不適合作為艦載戰斗機。理由包括:

  • 無法與艦船系統聯動:沒有裝備海軍標準的無線電導航與通信系統(W/T GP系統),而海軍之所以喜歡塞兩個飛行員上飛機,也正是為了彌補這個通信上的缺陷;
  • 航程過短:比“費爾雷”管鼻燕(Fairey Fulmar)艦載機的作戰半徑短了一半,而且甚至沒有考慮過加裝副油箱的可能;
  • 沒有折疊機翼:這使得它根本放不進多數新型航母的飛機升降平臺(雖然一度考慮設計一種“折疊款”,但最終還是作罷了)。



于是人們達成了一個折中的共識:“海颶風”戰斗機(Sea Hurricane)一開始還是先用于地面機場,負責艦隊基地的防空任務,同時保留日后通過航母部署到海外領地的可能性。照片中的這架明顯已經服役過久的 “Sea Hurricane Mk.IA”,就隸屬于皇家海軍航空兵第760中隊(760th NAS),駐扎于約維爾頓海軍航空基地(RNAS Yeovilton),拍攝時間為1941年。這種型號壓根沒有裝備攔阻鉤,也就是說完全不具備艦載降落的能力。

不過,1940年5月至6月在挪威的戰事似乎意外證明了“颶風”戰斗機作為艦載機的潛力。當時的情節幾乎完全復制了“角斗士”戰斗機的那一幕:

1940年5月26日,英國皇家空軍第46中隊的18架“颶風”戰斗機成功從全速航行的“榮耀號”航母(HMS Glorious)上起飛,轉場至挪威的巴爾杜福斯(Bardufoss)基地。那時在這個峽灣與哮喘滑雪者之國的戰局簡直是一團糟,到6月7日,僅剩的10架幸存戰機與遠征部隊一起決定撤退。于是再次飛回“榮耀號”,但由于普通的“颶風”戰機沒有攔阻鉤,航母只能再次加速到最大速度、頂風航行,以便飛機能在甲板上強行降落。



“颶風”戰斗機被裝載到英國最失敗的主力航母——“光榮號”上。

一切本可以順利進行,如果不是一群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智將”做了幾個致命決定:一方面,有人批準讓這樣一艘寶貴的戰艦僅在兩艘驅逐艦護航下返航;另一方面,航母艦長蓋伊·多伊利-休斯(Captain Guy D’Oyly-Hughes)更是貢獻了“精彩操作”——成功讓兩艘德國戰列巡洋艦“沙恩霍斯特號”(Scharnhorst)和“格奈森瑙號”(Gneisenau)于次日(1940年6月8日)準確發現他們的蹤跡——等“光榮號”被發現時,已然來不及逃跑。而第一發**280毫米“重炮禮包”**就直接命中了飛行甲板,等同于廢掉了航母唯一的進攻手段——無法再讓艦載機起飛。



“光榮號”連同兩艘驅逐艦全部沉沒。這三艘艦的官兵雖展現出驚人的英勇和犧牲精神,但在艦上約1500人中僅有41人生還,其中包括第46中隊的兩名飛行員——包括中隊長肯尼思·克羅斯中校(Sqn.Ldr. Kenneth Cross)。上圖中,“颶風”戰斗機正被運往挪威,還不知道自己即將駛向深海的墳墓……

不過,真正推動“颶風”艦載化進程的并非這次悲劇帶來的經驗教訓,而是戰爭性質的變化:盟軍急需能攔截敵方偵察機和轟炸機、保衛船隊的艦載戰機,而與此同時,英國人也明白**靠美國賣給他們的Grumman F4F“野貓”**戰斗機來維持艦隊航空兵根本不現實。

幾個月的躊躇之后,英國終于動手了:1941年1月,General Aircraft公司收到第一份生產訂單,要求制造50架Hawker“Sea Hurricane” Mk.IA——雖然這型“海颶風”與真正意義上的艦載機關系還比較有限,但艦載化進程終于被推上了軌道。



這個構想是要將戰斗機用最簡易的75英尺“P型”彈射器發射出去,這些彈射器被安裝在貨船上,這類改裝船被稱為**“CAM船”(Catapult Armed Merchant,帶彈射器的武裝商船)。“颶風”戰斗機被固定在發射滑車上,通過18個火箭助推器**將其彈射升空(下圖所示)。

戰斗機完成任務(或未能完成)后,如果條件允許,會直接飛回本土;如果不能返航,飛行員就需要在護航艦隊上空跳傘,隨后由專門受過訓練的救援人員實施營救。

英國海軍部的判斷其實并不無道理——失去一架單座戰斗機的代價,遠比一整艘滿載重要物資的商船低得多。而當時的主要目標,就是**大西洋之災——福克-沃爾夫 FW-200“禿鷹”**偵察轟炸機。

總共改裝了35艘CAM商船(其中12艘被德國潛艇擊沉),以及5艘所謂的FCS艦(Fighter Catapult Ship,戰斗機彈射艦)——這些是皇家海軍的輔助艦艇,也裝備了與CAM船相同的彈射裝置(損失1艘)。

為了操作這些“彈射戰斗機”(俗稱**“HurriCat”** 或 “Catafighter”,這兩個詞的核心部分“Cat”來自“Catapult”,即“彈射器”),皇家海軍還專門組建了商船戰斗機中隊(MSFU,Merchant Ship Fighter Unit)。這些戰斗機其實是舊款“颶風”Mk.I,但配備了海軍專用無線電臺和彈射滑車專用連接裝置。



盡管這些裝有彈射器的“趣味商船”曾出現在幾乎所有護航路線(大西洋、地中海、甚至是蘇聯這邊的北方航線)上,但它們的使用并不算廣泛。從1941年7月到1943年7月,僅有10次實際彈射起飛被記錄在案。其中,只有一架戰斗機成功迫降在陸地上——是在1942年9月18日、阿爾漢格爾斯克附近,護送PQ-18船隊時。其他飛行員均使用降落傘跳傘逃生,其中一人不幸遇難。

據記載,這些戰斗機共擊落了3架FW-200“禿鷹”、4架He-111和1架Ju-88。除了“禿鷹”外,其余敵機均是在極地船隊護航中被擊落的。德軍的防空火力也擊落了一架“颶風”。圖中所示為:“HurriCat”戰斗機于1941年8月在**CAM商船“帝國潮號”(Empire Tide)**上進行測試時的情景。

而這種創意十足的設想最終被常規“海颶風”戰斗機(Sea Hurricane)——更準確說,是其所依托的護航航母所取代。其中也包括英國的另一項發明:MAC艦(Merchant Aircraft Carrier,商用航空母艦)——這是19艘配有飛行甲板的商船(包括谷物船和油輪),由商船船員操控航行,但具備艦載航空能力,通常可搭載3~4架固定翼飛機,最常見的是“劍魚”式攻擊機。



英國護航航空母艦“復仇者號”(HMS Avenger)是由美國通過租借法案移交的一艘航母,搭載著“海颶風”戰斗機(Sea Hurricane)。正是在這艘參與PQ-18護航戰役的艦船上,英軍首次成功測試了“颶風”戰斗機在短小護航航母飛行甲板上的起降能力。當時的艦載航空聯隊包括12架“海颶風”和3架“劍魚”攻擊機。然而,這艘英雄之艦也有悲慘的結局:1942年11月15日,在直布羅陀附近被德國U-155潛艇擊中魚雷沉沒,在艦上528名船員中,僅有12人生還。

與此同時,真正意義上的艦載戰斗機型號“霍克 海颶風 Mk.IB”(Hawker Sea Hurricane Mk.IB)的發展與“彈射起飛型”基本同步。1941年7月21日,在一場前往挪威沿岸的突襲行動中,海軍航空兵首次將其投入實戰,成功擊落一架德國的Do-18飛行艇。

實際上,這些艦載戰斗機的來源是皇家空軍(RAF)將庫存中約300架老舊的“颶風”Mk.I(其中不少已嚴重磨損)以“送佛送到廟”的態度轉交海軍。其中不少飛機都存在嚴重的機械問題:勞斯萊斯“梅林”III發動機漏油、功率不足,冷卻與液壓系統失效、剎車故障等問題層出不窮。



改裝工作再次由“通用飛機有限公司”(General Aircraft Ltd)負責,主要改進包括:局部結構強化、安裝可收放的著艦鉤、安裝彈射器連接點、更換為艦用無線電設備,并在飛行員后腦勺的裝甲板上加裝一塊**“靠枕式軟墊”**以增強保護。

但由于加裝艦載設備后戰斗機重量增加至3.5噸,最大速度不超過500公里/小時,爬升性能也顯著下降(全載情況下升至6000米需10分鐘)。武裝未變,仍是8挺.303口徑“布朗寧”機槍。圖中為一架隸屬于第768訓練中隊的Sea Hurricane Mk.IB,攝于1942年蘇格蘭。

1941年夏天在“皇家方舟號”(HMS Ark Royal)上進行的對比試飛顯示,處于技術殘破狀態的“海颶風”在3000米以下的飛行性能甚至不如“準戰斗機”Fairey Fulmar Mk.II。不過,當時別無選擇,至1941年底已有約100架Sea Hurricane Mk.IB交付海軍使用,它們在1942年的多次戰斗中承擔了主要負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8月的“基石行動”(向馬耳他運送補給船隊)以及9月的PQ-18護航作戰。總計,Sea Hurricane Mk.IB服役于32個飛行中隊,在那一年撐起了皇家海軍艦載戰斗力的半邊天。



照片中展示的是802中隊的一架“海颶風”Mk.IB戰斗機,拍攝于1942年夏季,航母為前文多次提及的“復仇者號”航空母艦(HMS Avenger)。
在1942年年初,人們嘗試通過更換機翼來改進這些老舊的戰斗機:將原本的機翼更換為陸基型“颶風”Mk.IIC的機翼,后者裝備有四門20毫米“伊斯帕諾”(Hispano)機炮。然而,在測試中,這種“新瓶裝舊酒”的改進型號,即Sea Hurricane Mk.IC,最高時速僅能達到480公里/小時。根據一些資料,這個型號只停留在原型階段,而另一些資料則指出,個別原型機確實被短暫用于“鷹號”、“狂怒號”和“勝利號”航空母艦上,并可能參加了“基石行動”(Operation Pedestal)。

英海軍重新啟用配備機炮的“海颶風”的轉折點出現在1942年晚春,當時這支“窮親戚”部隊——皇家海軍艦載航空兵,幾乎是在丘吉爾的個人干預下,終于收到第一批81架裝備20毫米機炮的“Hurricane Mk.IIC”。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版本早在一年前就已廣泛供應給皇家空軍(RAF),而此次交付海軍的卻是全新出廠的戰斗機。

這些新機配備了更強勁的勞斯萊斯“梅林”XX型(Merlin XX)發動機,功率達1460馬力,即便起飛重量達到3700公斤,其最高時速也能達到550公里/小時。此外,兩具200升的副油箱(PTB)將其航程提升至近1500公里。

至此,“海颶風”煥發了新的生命,被正式定型為更先進的艦載型號:Sea Hurricane Mk.IIC。



新型戰機于1942年秋季投入現役,從護航航母的甲板起飛,參加了11月在法屬北非進行的“火炬行動”(Operation Torch)——美英盟軍在北非的登陸作戰:三艘此類護航航母上共搭載了約40架“海颶風”。照片拍攝于稍晚時期,展示了835中隊在“奈拉納號”航空母艦(HMS Nairana)上的兩架戰斗機。時間為1944年1月。照片右側的戰機(編號NF672)于1944年5月26日在地中海參與擊落德國重型遠程偵察機容克斯Ju-290(隸屬FAGr.5)。“海颶風”采用白色涂裝,這是航母機組的自主決定,目的是與海岸司令部(Coastal Command)采用相同的思路,降低飛機在水面上的可見度。

到1942年底,護航航母幾乎成為“海颶風”唯一的搭載平臺,而“海颶風”的生產于1943年8月停止。與此同時,美國制造的格魯曼“巖燕”(Grumman Martlet,即“野貓”各種型號)大批量供應入列,其可折疊機翼設計節省了甲板和機庫空間。大型航母上則出現了奇跡般的Supermarine “海火”(Seafire)。835中隊作為最后一支艦載中隊,于1944年9月用“巖燕”替換了“海颶風”。

各種書籍對“海颶風”供應數量的估計約為800架,其中約400架為Mk II型,不過不同子型號之間存在一些細節差異。



在英文文獻中,艦載部隊早期裝備的機槍型Mk.IIA和Mk.IIB改裝型“海颶風”鮮有提及,這不令人意外:艦隊接收的Mk.IIA/B通過更換機翼為配備機炮的版本,輕松改裝為Mk.IIC型。唯一的確認例外來自地方上的一次創新嘗試:1942年初,一架原計劃交付印尼荷蘭部隊的Mk.IIB因發動機故障滯留在“無畏號”航空母艦(HMS Indomitable)上,由880中隊的技師修復并改裝成艦載型(照片中位于遠排左側,拍攝于“基石行動”期間)。該機配備了防塵濾清器,這是艦載“海颶風”所未裝配的。

但這并非復雜故事的終點:機槍型的“準二型”戰機曾參與北非“火炬行動”的戰斗,這些飛機是加拿大生產的Mk.XII型(基于英國“海颶風”Mk.IIA/B的授權復制版),其中約50架也被改裝為艦載機。多數通過更換機翼升級為Mk.IIC,但顯然仍有部分保持原貌,成為“海颶風”Mk.IIB艦載型(加拿大編號被英國人棄用,因覺得別扭)。問題復雜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加拿大產“海颶風”與英國產飛機零件不兼容,特別是美國制造的帕卡德V-1650“梅林”發動機的零配件,無法與英國產飛機通用。



?Sea Hurricane? Mk.IIB,來自804中隊,搭載于航空母艦“沖擊者號”(HMS ?Dasher?),于1942年11月8日在阿爾及利亞圣勒海灘迷失方向并緊急迫降。文獻中還提到至少另外五架Mk.IIB改型的戰斗機。美軍的“星條標志”被涂在英國飛機上,暗中希望法國人不會與美國人開戰,但這一算盤落空了。

接下來本該講述這款飛機的“太平洋傳奇”,但事實上并沒有。所有相關的行動幾乎都與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的880中隊和唯一一艘航母“無畏號”(HMS ?Indomitable?)有關。這也很合乎邏輯且簡單,因為這是唯一一艘新型艦隊航母,可以將“颶風”戰機放置在前部升降機上,并且可以把戰斗機收進機庫。其他航母情況更糟(也是最常見的):飛機只能堆放在甲板上,稍好些的情況下,“颶風”的尾部會被掛在甲板外的特制斜坡上,比如護航航母“復仇者號”(HMS ?Vindex?)上就是這樣。



1941年11月,這艘航母被派往遠東支援新加坡的“Z聯隊”。結果沒來得及(也是好事)。1942年1月27日,從這艘航母在蘇門答臘附近海域起飛了48架陸基“颶風”,加強了島上的航空兵力。航母本身未參加戰斗(也是明智之舉,航速較快)。1942年4月,在南云航母對錫蘭的襲擊中,薩默維爾上將指揮的艦隊中有兩艘艦隊航母,面對極其復雜的任務,盡力避免被日本人發現以免遭到毀滅性打擊。雖然成功避免了被完全發現,但只是部分成功。880中隊的九架Mk.IB“海颶風”來自“無畏號”,再次無事可做,表現依然出色。



這是一張上色照片,記錄了1942年8月在航空母艦“無畏號”(Indomitable)甲板上對“海颶風”(Sea Hurricane)戰機武器進行維護的場景。

1942年5月,在解放馬達加斯加島擺脫法國殖民統治的“鐵甲行動”(Operation Ironclad)中,對曾經的法國盟友進行了回擊。與其他兩艘航母上裝備并積極投入戰斗的飛機類型不同,那九架“海颶風”的作用主要限于護航編隊的防空、零星的對地攻擊以及唯一一次已知的對阿拉什機場的轟炸行動。



照片中這架880中隊的“Sea Hurricane” Mk.IB正是未來英國皇家海軍航空隊王牌飛行員理查德·科克(R.J. “Dickie” Cork)駕駛的——他有9.5個空戰勝績。此次行動期間,他被計入摧毀了7架地面飛機(3架MS.406和4架Potez 63)。類似的事件發生在5月5日,法國方面遭受了類似損失,但這些戰果通常歸功于“復仇者”(Albacore)和“馬特利特”(Martlet)飛機。

到此,“海颶風”取得的非凡戰績也就結束了,接下來我們轉向1/72比例的馬達加斯加題材模型涂裝設計。

首先介紹捷克廠商“DP Casper”出品的“鐵甲行動”(Operation Ironclad)水貼(Decal),該套件傳統上包含了大多數參與此次行動的部隊和裝備。



馬達加斯加的“海颶風”以科克(Cork)著名的飛機(序列號AF955)為代表。文章中還有另一架飛機的照片(序列號AF974),不過這兩架飛機都被歸類為地中海時期的機型。就這么記錄吧。

而“塑料模型綜述”部分則介紹了永不褪色的經典模型——由NOVO/FROG公司出品。



其前身FROG也提供了完全相同的型號選擇。

實際上,廠家最初計劃推出的是純粹的裝備機炮的空軍版本“颶風”Mk.IIC,但也提供了一個替代方案——訓練用760中隊的“海颶風”Mk.IA的“彈射”版本(該機確實存在,序列號為V6700)。對于“海軍”版本,模型底部有一個非常簡陋的假裝著陸鉤的裝飾,但實際上Mk.IA的子型號并沒有著陸鉤。機翼自然是單翼的“機炮翼”款。



模型的透明駕駛艙罩在八十年代曾被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的“Tashigrushka”工廠損壞,后來由車里雅賓斯克的硬核模友們細心修復(見照片)。對,就是那個“颶風”的駕駛艙罩。

除此之外,還得提一提當時(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模型細節的貧乏,以及同樣“精致”的帆布材質模擬。總的來說,這類模型通常不用于組裝,而是放在“收藏角”里,唏噓懷舊(最好配著白蘭地)。

1999年,Revell公司推出了“海颶風”Mk.IIC的模型版本供組裝。



發布了兩版模型,分別提供了不同的涂裝方案。每版都包含了訓練中隊的版本和“艦載機”版本(分別是824中隊,服役于航空母艦HMS ?Striker?,以及835中隊,服役于HMS ?Nairana?,后者就是“白色涂裝”的那款)。

這是一款簡單、價格親民但整體表現不錯的模型,附帶傳統的高質量貼紙。



缺點方面,挑剔的愛好者常提及發動機罩偏短,更像是Mk.I型,而非Mk.II型。在72比例尺模型中,這差別約為1.5毫米,雖說是小事,但愛好者們看法不一。

1995年,日本品牌“Hasegawa”推出了整套72比例尺“颶風”系列模型。直到2013年,他們才首次也是唯一一次發布了“海颶風”版本。雙模型組合套裝中含有“Sea Hurricane” Mk.IB和Mk.IIC兩個版本。



其中,Mk.IIC以835中隊的白色涂裝出現;Mk.IB是768中隊的訓練機(文中有照片),還有一架隸屬800中隊、參加過“基座行動”(Operation Pedestal)的戰斗機。

實際組裝時,幸運且熱情的模型愛好者得到的模型與Revell品牌差別不大,貼紙質量偏硬,價格卻在當時看來相當高昂。



這套模型的一大優點是包含了罕見的“短鼻”Mk.IB版本,機頭部分作為單獨零件呈現。

2010年,AIRFIX品牌加入了“海颶風”的競賽,發布了Hawker “Hurricane” Mk.IIC模型,用戶可組裝“Sea Hurricane” Mk.IIC版本。



該版本采用了經典白色涂裝,來自835中隊。

模型細節豐富度,即使和Revell相比,也稱不上特別出色。



想改裝成“海軍版”,需要用鋸子在尾部鋸掉一塊地方,以安裝帶有剎車鉤的零件。內部結構簡單,呈現出近乎“戰壕風格”的骨架線條,許多玩家并不喜歡。

為了AIRFIX愛好者俱樂部,推出了以“火炬行動”(Operation Torch,北非登陸)為主題的特別版套裝。



套裝中搭配了經典的“Swordfish魚刀”艦載機和“Sea Hurricane” Mk.XII(即Mk.IIB)模型——塑料件和普通版本完全相同,唯一區別是裝配了對應的機翼,頗為意外的是AIRFIX生產線中并沒有單獨的Mk.IIB版本。

2018年,波蘭品牌“Arma Hobby”推出了完整的72比例“颶風”系列,涵蓋未來的“海軍版”車型。



套裝中搭配了經典的“Swordfish魚刀”艦載機和“Sea Hurricane” Mk.XII(即Mk.IIB)模型——塑料件和普通版本完全相同,唯一區別是裝配了對應的機翼,頗為意外的是AIRFIX生產線中并沒有單獨的Mk.IIB版本。

2018年,波蘭品牌“Arma Hobby”推出了完整的72比例“颶風”系列,涵蓋未來的“海軍版”。



確實,有位外國“阿米戈”幸運地入手了該模型套件,結果發現其中的“樹脂件”明顯變形了——考慮到模型的售價,這本該讓人暴跳如雷,但那位玩家性格溫和、心態好,最終也就釋然了。

至于那款幾乎人人都做的“Sea Hurricane” Mk.IIC,也沒有讓人久等:



套件中包含了兩種方案——白色機身版本,以及帶有美國識別標志、參與北非登陸作戰的版本。

該模型的最大缺點至今未變,那就是:價格離譜得令人發指……

最后總結一下:我們得到了一架完全可以作戰的艦載戰斗機,是在極短的時間內以“我把你從現有零件拼湊出來”的原則組裝而成的。雖然確實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誰又沒有缺點呢?

如果進行一點點實用主義陰謀論推測,那就非常明顯:從一開始就把“海颶風”當作一種權宜之計,等待美國艦載機的到來。所以他們并沒有設法設計折疊機翼(即便當時英國的航空工業技術非常發達);使用的大多是明顯過時且嚴重磨損的舊飛機;而且拖到最后才做出顯而易見的決定——以更先進的Mk.II型作為基礎進行艦載化。而最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臨時方案還真就奏效了。

感謝收看收頻道編譯的內容!

聲明:取材網絡,謹慎辨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張廷生出任甘肅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張廷生出任甘肅省疾控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澎湃新聞
2025-07-21 11:28:31
《男驚條約》橫空出世:法學女碩士的婚前協議,李鴻章都不敢簽

《男驚條約》橫空出世:法學女碩士的婚前協議,李鴻章都不敢簽

爆史君帶你讀歷史
2025-07-20 17:23:34
涼了,這良心App被徹底關停

涼了,這良心App被徹底關停

鋒潮評測
2025-07-21 17:36:13
原來每個人的命運冥冥之中早有定數!茅塞頓開 都是最好的安排

原來每個人的命運冥冥之中早有定數!茅塞頓開 都是最好的安排

特約前排觀眾
2025-07-21 00:05:06
已經宣布獨立建國,但中國和聯合國均不承認的10個國家!

已經宣布獨立建國,但中國和聯合國均不承認的10個國家!

七號說三國
2025-07-09 15:24:41
中國女籃亞洲杯獎金:張子宇、王思雨等2萬-5萬,宮魯鳴20萬

中國女籃亞洲杯獎金:張子宇、王思雨等2萬-5萬,宮魯鳴20萬

深析古今
2025-07-21 17:33:17
最后1年給快船!保羅底薪投奔哈登,組六巨頭豪陣,比宇宙勇還狠

最后1年給快船!保羅底薪投奔哈登,組六巨頭豪陣,比宇宙勇還狠

嘴炮體壇
2025-07-21 23:37:13
12比0全票通過,中國選擇棄權,胡塞武裝:中國只能幫你們到這了

12比0全票通過,中國選擇棄權,胡塞武裝:中國只能幫你們到這了

小lu侃侃而談
2025-07-20 21:16:30
開國大將王樹聲去部隊看望女兒王四毛,哨兵攔住他:請排隊填表

開國大將王樹聲去部隊看望女兒王四毛,哨兵攔住他:請排隊填表

一只番茄魚
2025-06-25 17:22:31
86歲“晚節不保”,這次,一紙退休金扯下了李雙江的“遮羞布”

86歲“晚節不保”,這次,一紙退休金扯下了李雙江的“遮羞布”

緣史記
2025-07-14 16:40:16
投資28億的大型民營醫院,將要開業了

投資28億的大型民營醫院,將要開業了

看醫界
2025-07-21 11:56:31
廣西考生自稱很衰,填了40個志愿,39個公辦卻被民本錄取了

廣西考生自稱很衰,填了40個志愿,39個公辦卻被民本錄取了

小義了不休
2025-07-21 22:29:36
林彪為何多次探望遠離政治的賀子珍?孔東梅:恐怕只有一個原因

林彪為何多次探望遠離政治的賀子珍?孔東梅:恐怕只有一個原因

歷史星空回望
2025-07-20 06:00:06
1年360萬!保羅投奔哈登小卡揭示四大事實,快船明夏面臨三種結局

1年360萬!保羅投奔哈登小卡揭示四大事實,快船明夏面臨三種結局

老梁體育漫談
2025-07-22 00:30:33
普京政府再談中俄合作,圖們江出海口的事,俄羅斯已只字不提?

普京政府再談中俄合作,圖們江出海口的事,俄羅斯已只字不提?

混沌錄
2025-07-03 23:16:12
7月21日,黑龍江、河北、天津、湖南養老金上調金額可查詢,查查

7月21日,黑龍江、河北、天津、湖南養老金上調金額可查詢,查查

探源歷史
2025-07-21 17:33:47
惡魔基因天生壞種?母親執意生下“超雄”兒子,長大后驚嚇全部人

惡魔基因天生壞種?母親執意生下“超雄”兒子,長大后驚嚇全部人

冰雅憶史
2025-07-21 11:38:31
力壓吉利長城!又一汽車巨頭誕生,百年難見的氣運之子

力壓吉利長城!又一汽車巨頭誕生,百年難見的氣運之子

象視汽車
2025-07-21 07:00:08
郭麒麟親媽胡中惠:離婚后遠赴日本,25年過去,她已成為億萬富婆

郭麒麟親媽胡中惠:離婚后遠赴日本,25年過去,她已成為億萬富婆

溫讀史
2025-07-19 16:30:00
《長安的荔枝》上映四天,口碑暴漲,票房已經達到2.59億

《長安的荔枝》上映四天,口碑暴漲,票房已經達到2.59億

長頸鹿娛樂資訊
2025-07-21 22:54:56
2025-07-22 02:31:00
胡侃雜史 incentive-icons
胡侃雜史
中外軍事科技與古代歷史以及冷熱兵器
1796文章數 394關注度
往期回顧 全部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頭條要聞

男子為終身質保花60萬買蔚來 1年跑17萬公里權益沒了

體育要聞

這四位大兄弟,你們真敢要3000萬吶

娛樂要聞

五哈全員為寶石老舅送祝福

財經要聞

炒港美股"補稅潮"突襲?一文了解始末

科技要聞

劉強東闊氣出手!兩月投了4家具身智能公司

汽車要聞

勞斯萊斯前設計師全新力作 榮威M7正式亮相

態度原創

手機
健康
房產
家居
公開課

手機要聞

曝REDMI K90全系50MP長焦、定制新屏

呼吸科專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謠言!

房產要聞

歷時15年!廣州最難拆的一條村,也終于走到了句點

家居要聞

別樣老上海 重塑復古優雅

公開課

李玫瑾: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無障礙瀏覽 進入關懷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闸北区| 甘南县| 蓝山县| 洪江市| 牟定县| 察雅县| 德格县| 会东县| 乐平市| 汽车| 蒙自县| 宜都市| 滨州市| 德庆县| 白城市| 尼玛县| 长寿区| 岳西县| 班戈县| 潞城市| 商城县| 华池县| 河源市| 娱乐| 通榆县| 烟台市| 凤庆县| 临沧市| 类乌齐县| 贞丰县| 霍山县| 岚皋县| 武冈市| 宜州市| 天门市| 建瓯市| 文昌市| 彰化市| 玛沁县| 禄劝| 乐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