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這又開始折騰啥新鮮事兒了!這次啊,他們可沒把精力全放在戰爭前線,而是把“槍口”直接對準了歷史的“地底”。利沃夫那個市長,居然跑去把光榮山紀念群那塊地給掀了,從里頭挖出了355具蘇軍士兵的遺體,這還不算完,居然還挖出了一位叫普京的上校。
這事兒一出來,俄羅斯那邊的反應,那簡直就是火冒三丈啊!扎哈羅娃直接就發表聲明,話糙理不糙,就一句話——“這干的都不是人事兒!”
要說這事兒啊,不懂的人就光看個熱鬧,懂門道的人可就看出里頭的玄機了。普京好好地活在世上呢,烏克蘭非得給他弄個“墓”出來,也不怕烏克蘭國內的人看了笑掉大牙。要說烏克蘭這是無心之舉,那可真是太抬舉他們了。這一波操作啊,根本就不是偶然,而是烏克蘭“去蘇聯化”一系列動作里相當重要的一步。
你再看那些西方國家,一個個就在旁邊看熱鬧,嘴上隨便表示點支持,實際上根本就沒給烏克蘭啥實質性的幫助。烏克蘭倒好,拿著祖上的墓地來給自己刷存在感。這些蘇軍的遺骸,特別是那位叫普京的上校,可遠遠不只是戰爭時期留下來的符號那么簡單,在現在俄烏這局勢下,它們已經變成了雙方撕扯的最新“籌碼”。
那烏克蘭為啥要搞這一出呢?咱們還得翻開歷史賬本好好瞧一瞧。利沃夫的光榮山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里頭埋葬著蘇聯在二戰時期抗擊德國的英雄們。尤其是那個傳奇特工庫茲涅佐夫,當年他靠著各種暗殺行動,把德國人攪得寢食難安。可就在1944年,他遭遇了烏克蘭民族主義武裝“班德拉”的伏擊,最后壯烈犧牲了。這事兒聽起來,就感覺烏克蘭和俄羅斯在歷史上就已經各站各的隊了。這要是在別的地方,可能也就那么回事兒了,但偏偏這倆國家之間的恩怨和血債,這么多年來一直都用蘇軍英雄的尸骨當“交換券”,俄羅斯能不炸毛嘛!
烏克蘭心里當然有自己的小九九。“去蘇聯化”這事兒可不是一兩天了,他們從各種符號、建筑,再到英雄的遺體,全都想清理得干干凈凈,就為了向全世界證明自己是個“歐洲國家”。可那些歐洲國家呢,也就是嘴上喊喊支持,真要他們掏真金白銀出來幫忙,門都沒有。烏克蘭想加入北約,根本沒機會;說要全面西化,最后也成了個笑話。
他們拆紀念碑、挖英雄的骨頭,以為這種低成本的“去歷史”行為,能感動旁邊那些看熱鬧的歐洲人。可那些歐洲國家一個個都是老油條了,哪會因為這點小動作就真的站出來給烏克蘭撐腰扛事兒啊。
歷史和現實這倆玩意兒,總是攪和在一起,變得特別復雜。俄羅斯指責烏克蘭這是“非人化暴行”,可不是光嘴上說說而已。像庫茲涅佐夫這樣的反納粹英雄,那可是蘇聯反侵略勝利的象征啊。可在現在的烏克蘭,對于這些英雄,他們是能淡化就淡化。俄羅斯直接就把現在的烏克蘭稱作“納粹分子”,為啥呢?理由也簡單,以前是反納粹,現在可好,直接變成鞭尸反納粹了——這種政治符號上的羞辱,對普京領導的俄羅斯政府來說,就像一根扎在肉里的刺,能不疼嘛!
利沃夫這次挖墓事件,其實就是當前俄烏激烈戰爭在戰場之外的沖突延伸。這事兒時間跨度可長了,得有幾十年,里頭的歷史和民族恩怨,可比新聞報道出來的復雜多了去了。烏克蘭打著主意,想用這些英雄的遺骨去和俄羅斯交換在前線的烏克蘭士兵遺體,說白了,就是想在談判桌上再搏一搏,多弄點籌碼。
但歷史這東西可不能這么隨便清算啊,一旦把它拿來討價還價,結果只能是讓雙方的仇恨越來越深。
就說現在吧,烏克蘭在戰場上那局勢,簡直就是一片被動。愛國者導彈沒多少,炮彈也不夠用,歐洲和美國答應的援助,一直飄忽不定的,地盤是越丟越多,在談判桌上能拿得出手的“籌碼”,也是越來越少,越來越難看。再看看俄羅斯,人家直接從朝鮮買來了1200萬枚炮彈,補給線穩穩當當的。美國也明確表態了,不會親自下場參戰。烏克蘭就只能天天盼著那點支援,可這支援到底啥時候來,誰也不知道。現在烏克蘭實在沒招兒了,只能變著法兒地制造各種話題,指望能在輿論場上和政治談判里找到一條出路。
這歷史啊,總會在現實里留下投影。烏克蘭和俄羅斯圍繞著英雄尸體歸屬這個事兒,已經爭了二十多年啦。從法庭打官司到外交層面溝通,來來回回折騰了不知道多少回,可一直都沒個結果。
早在2000年的時候,俄羅斯就挺有名堂地向烏克蘭提出要回這些遺骨,甚至還說可以用這事兒來談談克里米亞的問題。你再看看現在,克里米亞早就歸俄羅斯了,烏克蘭呢,地盤丟了不少,人也損失慘重,就連之前的明斯克協議,也成了一張廢紙,啥用都沒有了。
說到底啊,這一切的根源都繞不開北約東擴這事兒。要是當初烏克蘭愿意痛痛快快地歸還那些英雄遺體,說不定頓巴斯地區就不會丟,克里米亞說不定還有機會拉回來呢。可這歷史啊,就是沒有“如果”這一說。那些遺留的問題沒解決,爭議也一直擺在那兒,戰爭也就遲早會爆發。
烏克蘭還把加入北約寫進了憲法,一門心思押寶在西方身上,結果呢,美國直接給了個“明確拒絕”,這臉打得啪啪響。這三年仗打下來,烏克蘭經濟那叫一個凋零,土地面積縮水不少,人口也流失了好多。到最后,沒辦法,還是得回頭找俄羅斯談判。
俄羅斯心里可明白著呢,美國就會在背后遞個炮彈、給點輿論支持,絕對不會親自下場拿著槍沖鋒陷陣。俄羅斯有這個底氣跟烏克蘭慢慢耗下去,畢竟俄羅斯在地理優勢和人心所向這些方面都占著理呢。
現在普京主動提出要進行第三次談判,烏克蘭也只能放低姿態。再像以前那樣裝強硬,根本就沒意義了。就從烏克蘭那句“下周和俄羅斯談判”的表態就能看出來,這話語權的天平到底朝著哪邊傾斜了。
在常規談判之外,雙方還留著一個交換戰俘和士兵遺體的“人道主義窗口”。可現在倒好,連人的遺骨都成了交易的東西,這場沖突的荒誕和殘酷,簡直是暴露無遺啊!用這種讓人哭笑不得的東西當籌碼,只會讓俄烏之間的矛盾變得更加沒法調和。
這就好比把歷史重新開膛破肚,現代政治在這老墳地上瞎折騰,就像在蹦迪一樣。烏克蘭這么折騰來折騰去,也只是讓雙方的裂痕越來越深罷了。
那歐洲國家在干啥呢?作為烏克蘭最大的所謂“支持群體”,歐洲國家的處境其實也挺尷尬的。嘴上說著支持烏克蘭,實際上就是想讓烏克蘭去消耗俄羅斯的力量,自己好躲在后面坐收漁利,安安穩穩地觀察局勢。
可他們也不想想,把烏克蘭當成炮灰來換取自己的安全感,最后肯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現實一次次給烏克蘭敲響警鐘:國防安全這事兒,最終還得靠自己,要是一門心思指望別人,最后就只能淪為別人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任人擺布。
烏克蘭拆了紀念碑、挖了英雄遺骨,就以為能擺脫蘇聯的影子啦?哪有那么容易!歷史可不是你挖掉一座墓、掩蓋一段記憶就能隨便重寫的。這一筆古老的賬,在這炮火紛飛和仇恨彌漫的環境里,根本就沒人能把它清盤,然后平平靜靜地收場。
等這場戰爭的硝煙都散盡了,誰還會記得那355具遺骨呢?誰又會記得那位叫普京的上校呢?在這些大國博弈的棋盤上,人的命運啊,真的是連幾個籌碼都算不上,就連死人的遺骨,也不過是他們用來交易的工具罷了,想想真是可悲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