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李欣然 發自天津
世界經濟論壇與瑞士開放獲取出版商Frontiers近日在天津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上聯合發布了《2025十大新興技術報告》(下稱“報告”),報告評出的十大新興技術分別是協同感知、生成式水印、綠色固氮、納米酶、工程化活體療法、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GLP-1類藥物、自主生化傳感、結構電池復合材料、滲透能發電系統,以及先進核能技術。這是世界經濟論壇第13年發布該報告。
6月24日,世界經濟論壇《十大新興技術報告》發布現場
報告的聯合發布方Frontiers的首席執行總編Frederick Fenter與新浪財經就報告中十大技術反映的行業趨勢與前景展開了深入交流。
十大技術聚焦可持續發展和健康領域
Fenter詳細介紹了這份報告的形成過程。他指出,首先需要開展調研,并將結果提交給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理事會。此后,Frontiers編輯委員會對這些資料進行了進一步的整理與處理。在確定報告的方向上,主編們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需要列出那些符合特定標準的新興技術,須滿足幾個關鍵條件:其原理已被證明是有效的;已被一些創新公司采用;并且有望在未來大約五年內實現全面的工業開發。
Fenter強調,這一過程既體現了那些被征求意見的專家們的個人見解,也為創新指明了方向。在醫療健康領域,他特別提到了一些新興技術的興起,尤其是“自主生化傳感”技術。他認為,這一技術將極大地幫助人們改善日常的整體健康狀況,使人們對自己的健康有更清晰的了解。當與“工程化活體治療”結合時,它將利用微生物作為“工廠”,在體內生產酶和激素等物質。Fenter相信,這兩種技術的應用將使人們達到更高的健康水平,體現了對健康生活解決方案的高度關注。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Fenter認為有兩個技術尤其重要。第一個是“綠色固氮”技術。考慮到農業生產每年對化肥的巨大需求,以及現有化肥生產技術高能耗和高二氧化碳排放的問題,采用生物啟發式方法或電化學方法來生產氨,將有望在更低的經濟和環境成本下實現目標。此外,“先進核能”技術也不容忽視,它為社會提供了實現可持續、更清潔、更經濟發展的能源,這充分展現了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刻踐行。據悉,這兩項技術在本次報告中的呈現均有來自中國的教授學者參與撰寫。
十大技術將對交通、能源、健康、出版等多領域產生實質性影響
談及這些技術對社會的潛在影響,Fenter指出,當我們審視這些技術時,可以發現它們為改善城市生活提供了多種方案,尤其是對交通系統的結構和組織進行了優化。他特別強調了兩項技術:一是“協同感知”技術,它能夠實現汽車之間以及汽車與交通系統間的直接通信,使交通更加順暢,提升城市交通的運行效率;二是“結構電池復合材料”,它利用汽車結構組件作為電池材料,可顯著減輕汽車重量并提高能源效率。這兩項技術都致力于提升城市生活質量,尤其在城市交通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除此之外,Fenter還介紹了報告中涉及的有助于人們更精準地掌控個人健康狀況的技術。他表示,“自主生化傳感”技術類似于正在研發的葡萄糖傳感器,人們可以佩戴這些設備,并將其連接至電話或連續監測系統。這使人們能夠實時了解自身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影響,醫生也可以據此提供健康建議,幫助人們邁向更健康、更長壽的生活。此外,“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GLP-1類藥物”也是十大技術之一。鑒于全球約有5000萬人受此類疾病(如帕金森病、阿爾茨海默病)困擾,這項技術有望讓他們更長時間地享受高質量生活。
在能源領域,Fenter指出隨著“先進核能”技術的出現,未來企業將有機會規劃使用更經濟、更清潔且更豐富的能源。
最后,Fenter提到了與他所在的科學出版業緊密相關的“生成式水印”技術。這項技術凸顯了人工智能在各個領域的重要性,包括科學出版。他指出,在Frontiers正在進行的90多項人工智能計劃中,科學出版商的職責是將實驗室研究成果準備并驗證為可發表內容,確保其準確無誤地融入知識體系。而人工智能將徹底變革這一流程的每個環節。“生成式水印”技術在保障信息有效性、維護知識產權以及提供可信信息方面至關重要,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存在生成錯誤信息風險的背景下,信息的來源、原始性和真實性將變得極為關鍵。
報告首次引入“生態系統準備度地圖”,全面評估技術的商業化成熟度
Fenter指出,在每年編寫報告的過程中,他們都會努力探索新的內容,從不同視角和維度進行剖析,旨在使這些頂尖技術的總結更具實用性。一個關鍵問題在于社會基礎設施對這些技術的接受和部署準備程度如何。為此,他們在今年的報告中首次引入了“生態系統準備度地圖”(ecosystem readiness maps)采用了STEEP分析方法,從社會(S)、技術(T)、經濟(E)、環境(E)和政策(P)五個方面綜合評估技術的準備情況。
Fenter解釋說,在社會層面,需要探究大眾對新興技術的心理和認知準備情況;在技術層面,要排查阻礙技術應用的瓶頸;在經濟層面,必須考慮資源獲取等經濟因素;在環境層面,要提前評估技術對環境的潛在影響;在政策層面,尋找合適的監管框架至關重要。盡管這種STEEP分析與報告主體內容有一定重合,但它提供了從不同維度思考技術實施的獨特視角。
Fenter進一步說明,增加生態系統準備度地圖這一部分的目的是,通過這些額外的框架,幫助人們全面了解技術實施的條件和挑戰,為推動技術從理論走向實際應用提供更有價值、更具指導意義的參考依據。
“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GLP-1類藥物”前景廣闊
在十大新興技術中,Fenter特別指出,“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的GLP-1類藥物”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這類藥物最初作為糖尿病治療藥物研發,隨后發現對減肥也有顯著效果。如今,其醫學應用正在不斷拓展。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是其極具潛力的應用方向之一。但這些藥物目前價格昂貴、成本過高,亟需降低成本。同時,還需深入研究其安全性。
此外,Fenter提到,GLP-1類化合物能夠穿透血腦屏障,減輕大腦炎癥,清除有害蛋白,具有強大的治療潛力。不過,仍需進一步研究其副作用,以確定其是否真正有效且安全。他認為,如果這些藥物能達到預期效果,將是醫療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這可能會促使醫療保健系統重新調整資源配置,將重心更多地放在預防性醫療服務上,提前阻斷疾病,更高效地利用醫療資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