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在新津吃魚也好吃。但是做成流水線之后總還是差點意思。
——今天的編輯 門牙
一般隱秘的小店,頂多是沒有大眾點評,它直接是在各大地圖上——查無此店。
去之前,我讓老板兒三哥給我個定位,他發來的是:新津區,興義鎮,三新路。僅此而已。
通常從成都去往新津的路途,像這種不起眼的路邊鄉村小店,莫得哪個舍得抬頭多看一眼。更無人深想,它是否好吃。
殊不知,袁三哥卻在此鎮守整六年。
前頭是平平無奇的門臉,吃肉,你選;順到堂子往后頭走,別有洞天,吃菜,現走地里頭摘起來。
簡簡單單家常菜,燒炒拌煮又一天。一雙手,兩口鍋,幾道菜,吃的就是一個新新鮮鮮。
三哥家吃啥子?
“車魚,車ter,車雞,車這拐……鴨子。”
三哥滿口的新津話,人也熱情。問他一句,他起碼連到回復3條以上20秒的語音。講得飛仔細。
三哥管魚、兔兒、雞、鴨叫“高檔菜”,他說這些是需要提前預約提前說。蔬菜,則是他的舒適區:90%以上都是自家種植的蔬菜,吃都吃不完。
以前只在新津吃過魚,第一次因為一家家常菜專程前往。三哥家就在興義鎮上,挨到斑竹林,旁邊就是農博園。
走到這邊,我第一感覺就是,天藍,草綠,風清,房子修得巴巴適適的,一路開闊。
店在路邊。原本店招上“袁三哥家常菜”幾個幾乎掉色的大字若隱若現,不是新立在路邊火紅色的牌牌,我差點走過。
中午太陽正紅火,三哥這兒早已關爐熄灶,沒啥子生意。多遠他就招呼我:你打的電話是不?馬上把ter給你燒起!
然后他開燈,開火,開冰箱。上班了。
紅燒兔兒是我來的這天早上定下的。聽說三哥這兒肝腰炒得好,必須要點一份兒。
素菜自是安排地里頭現摘起來的,簡單炒份兒紅苕尖,掐掐老嫩,嘗嘗水頭。
燒兔兒由店里的小師傅掌勺,三哥反而是下手。他一邊給案板上翠綠翠綠的萵筍認認真真切滾刀,一邊抬眼掛到小師傅那頭的進度,隨時準備在最精準的分秒補位。
開火先燒水。現宰的兔丁需要馬上下鍋過水。三哥這兒沒得啥子妖艷火閃的板眼兒,給一抽樸實的料酒緊夠。
過好水就可以下油鍋了。小師傅使一把大勺,在左右兩口鍋之間來回游走絲滑切換。
頃刻間,白生生的兔肉便浸潤在一汪豆瓣兒打底的紅湯中,鍋兒一顛,金光燦燦。
如此白手起家地燒一鍋兔兒,無科技,純狠活。實話講我還是稍微有點擔心,這個兔子,入不入味哦?
兔子在鍋頭燒起,三哥便領我往地里頭走。“這該來,后頭有風扇,涼快。”
在餐館和菜地之間有兩張桌子,坐在這里吃飯,看到地里頭原生態的青菜葉子,心頭只覺穩當。天熱,三哥這兒也只有兩臺大風扇對到扇的條件。
我走進菜地略略打望了一眼,簡直認不全。地里頭有莧菜、生菜、白菜、紅苕尖,旁邊是瓜藤,底下是毛豆兒,再往里面走,地上還結了一個小西瓜。
這片菜地不大,但確實如三哥所說,你要想吃啥子素菜他都給你摘得下來,吃都吃不完。
“車飯了哦!”
喊我的是個大姐,她這一聲喊得,真沒把我當外人。
肝腰合炒率先鎮桌。雖說它是川菜的一大代表,傳說中“下鍋18鏟”的精髓所在,但其實在整個四川范圍內,各家炒出來的肝腰,多少都會暴露自己的習慣和愛好。
三哥這盤肝腰,油亮亮的。肝腰肉眼可見的新鮮,非要雞蛋里面挑骨頭的話,我私心覺得腰子的花朵稍微小了點兒。
倒是不影響它的好吃。因為嫩。
它不如外頭那些館子的肝片、腰花那樣又大又厚,小個小個地,反而更加均勻地裹上了泡椒、豆瓣兒經大火猛油激發之后的一汪精華。
薄薄的芡汁,微微將湯汁掛了一點點糊糊,然后牢牢地附著在每一片肝腰上,再細細密密地深入肌理最深處。
這肝腰最打動我的點,是它的泡椒底子墊得好,除了紅泡椒,還有野山椒,發酵型的辣味,層次豐富。
其次是最后起鍋時的酒烹得好,一口接一口吃下來,甚至會有些回甘。好吃好吃。
苕尖兒是蒜炒的。蒜舂得細碎,掩藏在綠油油的縫隙中,暗暗釋放香氣。
一盤素菜,才走地里頭摘下來,水里頭薅兩把洗干凈便可下鍋。按道理說,閉到眼睛炒都是妥的。
彼時正好遇到三哥來問我菜咋樣?我說:“咋的喃?你的苕尖沒擇的嗦?吃起是老的。”
三哥把備好的一筐子苕尖端來給我看,莖壯葉肥,水汪汪。他說他這個是沒打過藥的,吃起水份要稍微少一些,但是很香。
聽了我的意見,三哥又蹲在菜地前擇起菜來,親手澆灌出來的菜葉子,真正要丟,他還有點舍不得了。
紅燒兔終于來了。份量不大,兩個人吃剛好。且放在肝腰和苕尖之后吃,算是漸入佳境的正題,蓋面菜。
成都的兔兒越賣越貴,而且好多兔兒吃起都是骨頭多肉少。三哥燒出來的這份兔兒還算是誠不我欺,兔子肉細刷嫩滑,資格川式紅燒的口味,不管你是不是四川人,吃不吃得辣,都友好。
當然肯定要說清楚的是,人家現起鍋燒的一盤兔兒,自然不比那些頭一天燒好、還擱了一晚上的隔夜燒菜入味。若是搭口嫌味淡,且待它多浸泡5分鐘。
三哥一把大勺之下的“高檔菜”還算不錯。我最喜歡的是里面的萵筍坨坨,下鍋時間準確,吃起外皮耙,但內里還是又脆又硬肘。
牙齒對它的每一次切割,都會爆出一絲青萵筍獨有的清香,搭配兔肉一起吃,那種相互成就的合拍與登對,一時還真有點分不清到底是誰搭臺誰唱戲。
一桌飯菜吃完,三哥親自按響計算器,一共120元。價格親民。
整體感覺,就像走到他們屋頭,他炒了一桌子拿手菜給你吃。說不上驚艷如滿漢全席,但足以體現四川人在弄吃的細枝末節的各種精細講究。
臨走前,門口終于又上一桌新客,是幾個大哥。點了幾瓶酒,上了一盤涼拌豬耳朵——
豬耳朵切薄片,同樣大小、形狀的黃瓜片做配,又是一盤新嶄嶄的鮮香麻辣下酒好菜。
放眼整個新津,自是不缺好吃的,挨到挨到吃一轉,也不見得能吃到三哥這兒來。
不過如果有一天,你車子開到興義鎮,路過農博園,不妨在三哥這兒剎一腳。
吃魚,吃兔兒,吃雞,吃鴨子,要吃啥子蔬菜就在地里頭去摘。這便是這家路邊小店最頂級的招待。
今日編輯 | 再吃新津的門牙少女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門牙的門牙哪兒去了
新津沿途,請您欣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