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耗子”越南付出代價,盜挖中國石油數十年,最終付出慘痛代價。眾所周知,我國的南海方向上始終存在著兩個在立場態度上反復橫跳,極度不懷好意的國家。一個是菲律賓,另一個就是越南,而且這兩個國家在對我國發起挑釁的時候背后都有大國支持。菲律賓背后的大國是美國,越南背后的大國是前蘇聯,但長期偷油吃的越南已經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慘痛代價。據媒體報道,越南國家石油集團在2018年3月的時候叫停了在南海爭議海域勘探石油的項目。
有外媒認為,越南叫停石油勘探開發項目的緣由是我國給了越南太大壓力,越南在綜合考慮之后不得不作出懸崖勒馬的決定。
當時的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外媒的猜測進行了嚴厲駁斥,否認了中方給予越南壓力的猜測說法。
暫且不論真實情況是不是我國給予了越南壓力,單單看結果就不難發現,越南要付出慘痛代價,因為叫停不是說叫停就可以叫停的,越南要支付違約金。
原因在于,南海爭議海域勘探石油項目并非越南公司獨自開發,反而是和西班牙雷普索爾石油公司合作開發。
有消息稱,越南因為叫停石油合作項目而不得不向西班牙支付70億元的違約賠償金,如果按照當時的匯率來計算,這就是10億美元。
10億美元可不是一個很小的數字,為什么越南會選擇自掏腰包,寧愿支付賠償金也要叫停海上石油開發項目呢?
這其中包含了很大深意,而非如同表面上看到的那般簡單,或者這樣來說,相較于其他更為嚴重的后果,這10億美元只能算是毛毛雨。
原因是這塊名為“赤帝”的油田是泛太平洋石油公司于2009年在越南單方面劃定的南昆侖海盆07-03區塊勘探到的。
這塊油田的緊貼著印尼單方面宣稱的專屬經濟區界線,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
外媒也對此認為,開發這塊油田將使得越南的石油天然氣產量維持均勢態勢,只要國際油價能保持在60美元每桶,開采就有利可圖。
但2018年前后,越南直接叫停了兩個海上油氣開發合作項目,其中“赤帝”油田開發項目是越南政府相關部委作出了傾向于終止的決定。
這意味著越南部委綜合考慮了除去經濟收益之外的東西,也許不開發油田的損失,越南可以從其他方面增補回來。
按照越南的發展情況,2018年前后正處于跨國公司大規模轉移生產基地至東南亞的前夕,為什么單單是越南拿到了大部分好處?
這其中并非沒有原因,事實上,越南很可能以停止海上爭議油氣合作項目開發為由向我國遞上了投名狀。
也就是我國施壓越南為假,越南將停止海上油氣合作項目作為談判籌碼為真,目的是得到跨國公司生產基地轉移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便利優惠。
如果情況不是這樣的話,當下的越南不會和我國維持著如此親密的關系,盡管越南也希望在對美關稅談判上取得重大進展,最好是獲得零關稅待遇。
但千萬不要忘了,越南企圖獲得零關稅待遇的基礎是越南對美國有大額順差,而順差就來源于越南逐漸承接了我國制造業的轉移。
倘若我國將制造業轉移給馬來西亞、泰國或者是其他國家,越南還會擁有當下繁榮發展的經濟現狀嗎?這個問題的答案很顯然是不言而喻的。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越南放棄了眼前利益,卻得到了更大的長遠利益,雖然盜挖我國石油數十年得到了許多好處,可越南仍然比不上海灣國家。
盜挖開采石油資源終究是竭澤而漁的一條路徑,盡快搭上我國經濟發展的便車才是正確途徑,所以越南便在2018年之后出現了明顯轉向,不斷對我國釋放善意。
現在的越南在經濟方面已經完全可以用翻開新篇章,超越舊天地來形容,別的不說,南方的胡志明市就越來越有“小上海”之稱。
越南雖然因為違約而支付了巨額賠償金,但就此同西方國家劃清界限,加速向我國靠攏的行為舉措卻得到了我國的贊賞和支持,對外付出代價是真,對內拿到好處也是真。
兩相結合之下,越南其實成為了制造產業鏈轉移的最大贏家,即使是菲律賓也不能相提并論,不然的話,菲律賓、緬甸、柬埔寨干嘛還要搞電詐產業,泰國高度歡迎國人前去旅游呢?
不就是都想從我國身上拿到好處嗎?只是越南更具有遠見,而其他國家都比較短視罷了。
參考資料:
外媒:越南迫于中國壓力叫停南海油氣開發|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