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們,大家好!
最近這段時間,美聯儲的降息動作比冬天的被窩還難掀開。市場等得花都謝了,但鮑威爾依舊一副“穩如老狗”的姿態,堅決不松口。這下好了,特朗普急壞了,直接把手伸向了美聯儲的門把手,準備搞個大動作:提前宣布下任美聯儲主席人選!
你沒聽錯,還不是換,是“提前宣布換”。據《華爾街日報》透露,特朗普正在認真考慮在今年夏天或秋天就提前官宣鮑威爾的接班人。
這比傳統做法至少早了3到4個月,堪稱“金融圈加速主義”的模范操作。特朗普這一手棋,完全是沖著鮑威爾來的。他不是單純在找接班人,他是在釋放信號,“鮑威爾你不動,我就找人逼你動。”
你以為這是氣話?可他不是第一次干這種事。上次當總統的時候,特朗普就因為不滿加息,公開懟過鮑威爾好幾回。這次他學聰明了,換個策略:不跟你吵了,直接讓“未來的你”出面搶戲。甭管誰上,先讓市場知道你鮑威爾“時間不多了”,看你還挺不挺得住。
而且,據說他已經有備選名單了,甚至在北約峰會的時候都忍不住放了風:“我大概知道要從三四個人里選誰了。幸運的是,鮑威爾快下臺了,我覺得他干得挺差的。”,這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已經在挑新司機了,老鮑你注意點,不然副駕駛都不給你留。”
那問題來了,這位“影子主席”到底是誰?目前流傳的名單有幾個老面孔,都是特朗普身邊的熟人,比如:前美聯儲理事沃什,最近演講頻率直線上升,嘴也挺毒,直接懟媒體:“別老說政治干預,美聯儲你自己也沒多硬氣。”一副“老子要來整頓職場”的架勢;還有現任理事沃勒,上周上CNBC時表示,如果勞動力市場疲軟,他可能支持降息。
你說巧不巧,正好和特朗普的節奏合拍;再比如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哈塞特,這位是老特第一任期的核心經濟顧問,配合默契,不用培訓直接上崗;甚至連現任財政部長貝森特也被拉進了備選池。
這幾個人的共同點就是:都屬于“聽話干活”的那一掛,不是經濟學家里最獨立的,但都是特朗普的“政策同溫層”。
但這事也不是說搞就能搞的。首先,美聯儲不是一個人說了算,它是個12人決策委員會。就算特朗普明天就宣布新主席,其他11個人可不是他能任命的。除非現有理事突然集體跳槽,不然你這新主席一上來,也得聽聽大家的意見,想搞“一言堂”?沒門!
而且提前宣布還有一個風險,那就是讓這個“準主席”陷入雙重尷尬:一邊是沒權力卻要承擔市場期待,一邊是還沒上崗就被貼上“政治代理人”的標簽。說話太硬,被批“傲慢”;說話太軟,又會被市場看成“馬屁精”。要是行情波動,甩鍋都找不到合適的方向。
鮑威爾這邊也不是沒回應。他在國會聽證會上再次強調:“美聯儲是獨立機構,我們不會被政治壓力干擾。如果我們現在犯錯,未來大家都會為此買單。”翻譯一下就是:你急你的,我看我的數據。你玩你的人事操作,我盯我的通脹和就業。你拿的是競選劇本,我演的是中央銀行。
當然鮑威爾的任期確實快到了,他當主席的任期明年5月就結束了,但別忘了,他作為理事的任期還可以一直干到2028年。換句話說,就算不當主席,他也可以繼續坐在會議室里投票,給你新任主席加點“意見”,分分鐘上演“前任不走,后任難坐”。
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場典型的美式政治與貨幣政策的博弈。特朗普想降息,因為這有助于選舉,有助于刺激股市、提振消費、拉高民調;
而鮑威爾想控通脹,因為這是央行的天職,是他任期內要守住的底線。一個要效果,一個講規則;一個用市場打牌,另一個用數據讀秒。
而市場呢?一邊吃瓜一邊做交易,嘴上喊著“保持中立”,心里早就在算:“如果特朗普贏了,這人真可能上;那我們是不是得提前押注降息?”這波心理戰,已經不是利率那么簡單了,而是“預期的戰爭”。
總之,這不是一場單純的人事安排,這是一次金融政策主導權的爭奪戰。特朗普提前亮牌,是為了壓制鮑威爾;鮑威爾守住獨立,是為了不讓美聯儲淪為競選工具。而市場,只能在博弈中尋找縫隙,賭下一步誰先眨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