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至少連續兩次作夢,徘徊在故宮城墻外邊,似乎好像燕子李三,躍躍欲試,想一躍而翻入宮內,只是找不到鞋子,急出一身冷汗而忽然驚醒。別說找不到鞋子,就是有什么魔鞋神履,自己又能飛檐走壁超過燕子李三,也不可能一躍而入紫禁城,如若傳說中的呂四娘之與雍正,其實,是異想天開。
紫禁城既然非凡夫俗子之若我輩,能夠一躍而進,那么,歷史人物非謂馮玉祥呢?據說偉人一生一次也沒有進過紫禁城,只是在午門上瞭望沉思良久。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非俗子凡夫之若我輩,而能知其然也。吳冠中先生畫過紫禁城,也以漢字入畫的形式寫過紫禁城,就像其嘗試以漢字的形式表現黃河,土地一樣,想表現紫禁城與長城這樣特定的民族符號,其實,也是繪畫精神之探險。
一轉眼已經有N+X年沒有去過故宮了,對于紫禁城的印象,只依稀記得需要尾隨著長長旅游隊伍,一直走到足脹腳痛。而如果真去故宮,找不到鞋穿,唯實還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需要凡事須研究,才能明白。古人云: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佛洛依德夢的解析,也認為夢非偶然。現在,老楚同志還清楚記得三十年前,中學時期夢見一個朋友從很遠的地方來看我,這原本根本不可能,第二天卻偏偏就是這位朋友來看我了。那時候沒有任何通迅手段,這種巧合,只能說是心有靈犀,而沒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
然而,不到兩周就夢見兩次找不到鞋子,就不免讓人忐忑,難道有某種暗示么?古有周公解夢,今有DeePseeK,于是乎,怯怯問:
夢見找不到鞋子,《周公解夢》如何解析?
僅僅17秒 DeePseeK給出N+M條解析:
夢見找不到鞋子,在傳統的《周公解夢》以及現代心理學的解析中,通常被被認為與行動力、方向感、身份認同,或現實阻礙有關。
找不到鞋的深層意義,是提醒你慢下來審視方向,而非停止前行。正如《易經》所言:“履道坦坦,幽人貞吉”,保持內心的清醒堅定,腳下的路自會明朗。
在人生某些時刻,我們都會感到像赤腳站在冰冷的石板路上,茫然四顧。但請記得,那份焦慮并非預示失敗,而是你內心對方向的敏感與尊重。真正的方向感往往誕生于允許自己短暫迷失的勇氣中——因為只有停下腳步的人,才能聽見內心最清晰的回響。
---噫吁兮, 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入情入理。DeePseeK堪比可以和古今中外心理學大師比權量力的大師,而非自詡為可以和古今畫家比權量力的范曾,讓人心悅誠服。老楚同志所著《沒有希望的希望》不就是這種心理狀態嗎?不敢猜想偉人在午門望著紫禁城沉思何如?如吳冠中先生用漢字入畫的方式,解析紫禁城這一特定的民族符號,就是一次精神歷險的嘗試。
附∴:
赤足者的紫禁城
--楚水《紫禁城》之分析
夢是私人的神話,神話是公共的夢。當我連續兩次夢見自己徘徊在紫禁城外,像燕子李三般躍躍欲試卻找不到鞋子時,這個私人的神話便與那個磚紅色的公共夢境產生了奇妙的共振。
然而紫禁城是什么?是朱紅的城墻,是金色的琉璃瓦,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的宮殿,更是盤踞在民族記憶深處的圖騰。我們這一代人,從小就被灌輸著對這座城的復雜情感——它既是輝煌文明的見證,又是封建壓迫的象征;既是藝術珍品的寶庫,又是權力傾軋的劇場。我們被允許靠近它,尾隨著長長的旅游隊伍,拖著脹痛的腳,在導游的喇叭聲中匆匆掠過那些禁止入內的區域。我們被允許觀看,卻不被允許理解;被允許觸摸,卻不被允許擁有。
找不到鞋的焦慮,或許正是這種矛盾的投射。鞋子是什么?是行動的許可,是身份的憑證,是踏入禁區的勇氣。沒有鞋子,我們只能在城墻外徘徊,像那個在午門上沉思的偉人一樣,既不能真正進入,又不能決然離去。馮玉祥一生未入紫禁城,卻在1924年將溥儀逐出宮門,完成了對這座城最徹底的"進入"——他用不進入的方式,重新定義了進入的可能。
吳冠中先生用漢字解構紫禁城的嘗試,提供了一種精神探險的范式。當傳統的透視法無法承載這座城的重量時,他轉向了書寫的線條,讓漢字的筋骨支撐起建筑的魂魄。這不是簡單的形式創新,而是一種文化解碼——用文明最初的符號,破解文明最后的堡壘。在那些扭曲變形的"宮"字與"城"字中,紫禁城第一次向凡人敞開了它的大門。
三十年前那個關于友人的夢,揭示了一個更為深邃的真相:有些聯系不需要物理的通道。當通訊手段全部失效時,心靈卻能穿越最堅固的城墻。這或許暗示著,理解紫禁城的鑰匙,不在那些緊閉的宮門之后,而在我們自己的文化基因里。呂四娘刺殺雍正的傳說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想象的復仇——一個弱女子可以越過所有物理屏障,完成對絕對權力的審判。
《易經》說:"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赤足行走的恐懼,或許正是覺醒的開始。當我們不再依賴那些既定的鞋子——那些導游路線、歷史教科書、政治宣傳——我們反而可能找到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路。紫禁城的魔力在于,它既是我們必須跨越的障礙,又是我們終將回歸的起點。每一次夢見找不到鞋子,都是潛意識在提醒我們:重要的不是進入那座城,而是理解為什么我們如此渴望進入。
在午門上沉思的偉人,在畫布前解構的畫家,在城墻外徘徊的夢游者,他們其實在進行同一種精神歷險——不是征服紫禁城,而是超越它。當我們將這座城從物理實體轉化為心理符號時,它的城門便自動打開了。因為真正的紫禁城,從來就不在北京的中軸線上,而在每個中國人的夢境邊緣,半開半掩,既拒絕又引誘著我們這些永恒的門外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