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趁俄烏沖突,大量進口俄羅斯石油倒賣嘗到了甜頭,如今又開口向我國索要稀土,難道想故技重施?6月10日,印度商務和工業部長宣稱,中國停止稀土出口會影響印度汽車業發展,并聲稱部分公司已經提交稀土出口許可申請,希望“理智會占上風”,那么,印度究竟哪來的底氣如此強硬?我國對此又該如何應對?
印度的稀土索求為幾何?
在經歷中美關稅博弈后,美國更加無法掩飾對稀土的迫切訴求。中美會談雖然已經結束,我國也已經以通稿的形式,第一時間公布了談判結果,只是并未如美國所愿,全篇對稀土只字未提。
中國控制著全球61%的稀土開采量以及92%的精煉產能,美國對中國稀土高度依賴,據2023年數據顯示,該國90%的稀土進口都來自于中國,其中多種中重稀土進口占比更是接近100%,尤其是美國的軍工產業,上千種武器系統、超2萬個零部件都離不開中國稀土供應鏈,受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美國也試圖聯合其他國家重建稀土產業鏈,但核心技術的缺失以及相關產業的脆弱性,使其在與中國深度捆綁中如坐針氈。
然而就在美國包括歐洲都迫切希望中國放寬稀土進口時,另一個亞洲國家,也開始索要稀土,這便是印度。
6月10日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稱,該國商務和工業部長透露,在接收到關于國內公司的稀土儲備即將消耗殆盡后,已經與中國進行了談判,希望能夠確保稀土供應。
近幾年,印度汽車制造業進步顯著,作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市場,印度的汽車年銷量已經達到了400萬輛,2024年產量達到了601萬輛,創歷史新高,并且該國還表示,將支持電動汽車制造業發展。而稀土作為汽車領域的重要材料之一,對印度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顯,印度想要獲得更多稀土情有可原。但問題在于,印度無法保證不會進行倒賣。畢竟印度在這一方面有前科。比如在俄烏沖突背景下,印度加大了對俄羅斯的石油進口,一度成為俄羅斯最大石油買家,2023年印度購入俄油總量高達9000萬噸,2024年進口俄油量暴增12倍,但印度本國的工業能力有限,實際上用不到這么多石油,而印度之所以還要狂買俄油,目的便是為了進行倒賣賺差價,畢竟在歐美制裁下,俄羅斯石油缺銷路,歐洲同樣也缺石油。
據悉,印度通過提煉加工將俄油產品出口到制裁俄羅斯的國家,在歐盟對俄羅斯石油產品下達禁令后,印度平均每天向歐洲出口的柴油和航空燃料從原來的每天15.4萬桶增加到了20萬桶。
在此背景下,我們不得不警覺對印加大稀土出口后,印度會不會也進行倒賣,畢竟印度的信譽確實令人堪憂。更何況此前還發生過韓國企業偷賣中國稀土的案例。因此,印度要想獲得中國稀土,就必須做出不會倒賣的保證,并且我們也需要明確印度的稀土的真正用途是什么。
中國在稀土博弈中的資源性和技術性
我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儲量最多的國家,已探明稀土工業儲量5200萬噸,占世界總儲量的50%,同時又是掌握最頂尖提煉和加工技術的國家,從開采、分離提煉,到精加工,再到應用,已形成了完整的全產業鏈條。這是美國都達不到的高度,印度就更不可能了。而我國對中重稀土的絕對掌控權和對產能和供應鏈的人有效控制,正在一步步優化全球稀土市場,避免溢價和資源濫用。
而印度索要稀土,實際上暴露了其在“資源套利” 思維下的產業升級困境。但無論是想要通過倒賣賺取差價,還是通過地緣博弈彌補技術短板,都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稀土產業鏈數十年的積累沉淀。
對于我國來說,稀土是在科技、資源、貿易博弈中獨特的戰略籌碼,同時也關乎著未來我國能否持續進行技術突破,進一步將資源和技術優勢轉化為博弈的關鍵底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