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江蘇一磚窯廠的工人趙保群接到一通來自北京的電話。
電話那頭,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保群,我早就恢復工作了,你怎么不來北京找我?”
面對對方的質問,趙保群不知所措,就是想不起來對方是誰。
想了片刻后,他想到了前幾天政府領導交代他的話。
據政府領導交代,北京的一名老首長一直在找他,想當面感謝當年他的照顧之情。
趙保群這才有了印象,他在退伍之前,的確照顧過很多首長,但出于保密需要,他并不知道首長們的真實身份。
他實在想不出來,電話那頭到底是哪個首長。
一、一次特殊的任務,給彼此留下深刻印象
1972年,還有不到一年就要退伍的趙保群,臨時接到一項秘密任務:去北京301醫院照顧一位名為張續的病人。
臨行前,首長特別交代他,只需要做到一條:不讓外人靠近,照顧好病人。
看來,這個張續也是有身份的人。不過,這不是趙保群第一次看護有身份的人,因此,對他來說,不算有什么難度。
據趙保群回憶,他第一次見到張續的時候,是在病房里。
當時的張續,60出頭的年紀,頭發蒼白,滿臉胡子拉碴,看著很憔悴。
主治醫生告訴他,張續剛剛給姑娘做完手術,共計縫合了21針,尤其是左腿受傷嚴重,為了以后走路便利,接下來要做牽引和復位治療。
張續知道他來了,卻沒有跟他講話。雖然首長要求不能跟病人多說話,不能亂說話,但是沒有要求他不能跟病人說話。
他要照顧張續好幾個月,一直不說話,照顧病人的工作如何開展?思前想后,趙保群決定開口,打破僵局,“您好!請問您需要什么?”
讓他沒想到的是,張續不僅沒有回答他的話,甚至都沒有抬眼看他。
他之前照顧過有個性的首長,因此,不再強求說話,開始按部就班地執行任務。
每天給張續翻身、喂飯、擦洗身體,還幫他刮胡子、理發等。
趙保群是一個有心人。有一天,主治醫生隨口提了一句,茄子對骨折愈合有幫助,他記住了。
專門去菜市場買茄子,做好了之后,帶到醫院里來給張續吃。
時隔多年后,趙保群才知道張續不喜歡吃茄子,看在他辛辛苦苦做好了的份兒,不再挑三揀四,最終選擇吃了幾口。
還有一次,晚上,趙保群正準備下班,忽然聽到張續低聲咳嗽得厲害,看見張續滿頭大汗。
他當即選擇留下來,給他倒水,又找來毯子蓋上,一直等到張續的情緒這才稍微平靜下來。
兩人雖然還是沒怎么說過話,但發生的一件件事,讓兩人之間的默契感建立起來了。
7月28日晚上,剛剛把一切收拾妥當,準備坐下來好好休息的趙保群,突然看到張續四肢抽搐,隨后口吐白沫。
“有人下毒?”情況十分危急,張續嘔吐不止,甚至還有昏厥的前兆。
他快速跑出病房去找醫生。當時值班室卻空無一人,他又立即跑去找經常來給張續看病的宋軍醫家里去。
在宋軍醫、護士等人的不懈努力下,經過兩天兩夜的搶救,把張續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從此以后,趙保群對張續的照顧更加細致。
張續開始主動說話,而趙保群腦子里總是擔心“中毒”事件再次發生。
他好奇究竟是誰要害人,但是鑒于張續身份特殊,又不敢開口問。
6個月后,趙保群接到命令,回到部隊,辦理退伍返鄉手續。
他記得張續,就像他記得自己曾經照顧過的所有首長們,而對于張續來說,趙保群是自己始終惦記著的小戰士。
二、張續真實身份不簡單
正如趙保群猜想的那樣,張續的確是一個有身份的軍人,他就是享有“神劍將軍”之稱的張愛萍。
趙保群之所以被安排去301醫院,是因為那時的張愛萍,正身陷囹圄,左腿致殘。
張愛萍17歲就入黨了,將個人的前途與我黨的革命路線緊緊地聯系在一起。
大革命失敗,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我黨很多同志處于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下,張愛萍沒有退縮,而是堅定地站在了革命斗爭的第一線。
在后來的反“圍剿”時期,他又跟隨紅四方面軍長征,前往陜北。
到了抗戰時期,張愛萍先后在八路軍擔任團長、司令員等職位,率部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
創建和發展了蘇皖邊區敵后抗日根據地、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等。
在當時我軍不占優勢的情況下,他率部進行了一系列反“掃蕩”作戰,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為抗戰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抗戰結束后,張愛萍又投身到了解放戰爭中,先后在華東野戰軍等部隊擔任要職,參與指揮了津浦路阻擊戰、淮海戰役等多次重大戰役。
毛澤東主席曾對張愛萍的軍事才能給予了肯定,稱他是“二野的老黃牛”。
毛主席用“老黃牛”來形容張愛萍,不僅肯定他在工作中默默奉獻的精神,也是對他堅韌不拔、任勞任怨精神的肯定。
新中國成立后,身為軍人的張愛萍,適應國家發展的需要,在周總理等人的幫助和支持下,著力促進軍事技術發展,推動我國國防科技走向更高的層次。
張愛萍也是負責“兩彈一星”項目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周總理曾說過:“張愛萍同志對我國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當時,國之重器——導彈被人們稱呼為“神劍”,由于張愛萍在導彈研究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中做出了很多貢獻,因此有人以“神劍將軍”來贊譽他。
三、時隔23年,歷經波折再次重逢
1986年,張愛萍將軍因年事已高,逐漸從一線退出來,開始尋找曾在“特殊年代”,救過自己一命的趙保群。
當年,形勢對張愛萍十分不利,因此,他不敢跟趙保群說太多話,害怕連累到趙保群。
他只知道趙保群是江蘇人,在北京衛戍區的某個團當兵。
趙保群所在的團,沒過多久就被解散,至于兵團里的那些人去了哪里,屬于保密信息,不對外公開。
張愛萍還是堅持尋找他,即便一再杳無音訊,也并未選擇放棄。
直到江蘇廣播電視臺的記者吳邦義得知此事后,他聯系各個廣播站幫忙找人,最終在海安廣播站傳來了好消息。
他們經過信息比對,確認此趙保群就是張愛萍要找的趙保群。
趙保群退伍后,回到家鄉,并沒有得到妥善安置,做過很多份工作,曾在供銷社干體力活;也曾去磚瓦廠搬磚……
日子過得很艱苦,但他從未跟外人講自己在北京當兵的事情。
當年,他離開301醫院,返回部隊時候,張愛萍曾說過,如果以后遇到困難了,可以來找他。
趙保群沒有忘記這句話,不過,無論日子再怎么艱難,他從未想過再去找張愛萍。
直到他在廣播里聽到張愛萍在尋找自己,他也只是淡然一笑,從不想借此改變自己的命運。
面對張愛萍質問他為什么不去找他的時候,趙保群也只是淡然地笑了笑。
尤其是兩人見面之后,趙保群得知張續就是張愛萍上將之后,他更不愿意因為自己的事情而給將軍添麻煩。
(張愛萍和趙保群)
不過,張愛萍始終想報答趙保群在特殊時期對自己的照顧,寫了一封感謝信以及一百元的匯款寄給了趙保群。
20多年過去了,趙保群始終踐行張愛萍曾在病房里對他的教導:永遠做一個正直的人。
他的家庭情況雖然艱難,但是能夠吃上飯。于是跟妻子商議后,把這筆錢捐給了當地的一所小學。
后來,趙保群妻子生病住院,張愛萍夫婦得知此事后,又寄了400元給他。
然而,趙保群卻把這些錢捐給了醫院里更需要錢治病的病人們。
與張愛萍的往事被更多人知道后,趙保群更加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不給老首長添麻煩。
他曾先后16次去北京看望張愛萍,這段情分一直延續到2003年張愛萍將軍逝世。
總結:
趙保群保持著軍人退伍不褪色的本色,身為將軍的張愛萍不忘曾在困境中幫助過自己的普通士兵,兩人之間的情誼經得起長達23年的考驗,足以證明,兩個人都是非常正直、真誠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