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齊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間。
若問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處!
【畫作】齊白石 鳥語花香四屏 鏡心
【作者】齊白石 (1864~1957)
【創作年代】1948年作
【材質】設色紙本
【形制】鏡心
【尺寸】99×35cm×4
【題識】(一)春風花草香。白石作。
(二)鳥語花香。寄萍老人白石。
(三)星塘老屋后人齊白石著色。
(四)借山老人八十七歲時尚客京華。
【鈐印】借山翁、白石翁、齊大、吾年八十七矣、白石
【出版】《齊白石花鳥畫范本》,第82-83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年版。
本套《花卉四屏》,是齊白石衰年變法之后的得意之作,作于八十七歲,其時藝術成熟、名望鼎盛,作品精氣閃爍,令人怦然心動。此作可稱“紅花墨葉派”之典型,筆墨酣暢,骨勢雄健,四屏皆設色"喜紅",滿溢喜慶吉祥。四屏以大寫意賦彩法各繪牡丹、紅梅、菊花、及牽牛花卉,構圖完美,互為呼應;每屏點景草蟲如蜜蜂、蚱蜢、蜻蜓,及鳥雀,雖非精細一格,卻也體物栩栩,純然獨創。
四屏之一名"春風花草香",繪牡丹湖石,富貴典雅。牡丹花瓣用朱紅勾勒點染,以濃墨點蕊,艷而不俗;淡墨勾勒葉片輪廓,墨筆勾劃葉脈。枝葉用墨濃淡結合,大筆寥寥,飽滿生動。其花卉脫略形跡,離形而以神會求似。牡丹葉片及花莖向左側傾倒,似有清風自畫外吹來。筆道老辣,痛快淋漓。畫右以大筆觸淡掃湖石,以蘊"高壽"之意。蜜蜂一對,振翅花上,與所題暗合,有"踏花歸去馬蹄香"之趣。
四屏之二名"鳥語花香",繪紅梅喜鵲,喜上眉梢。以淡墨寫梅花枝干,蒼勁有力;以沒骨法畫梅,洋紅點瓣,濃墨點蕊點萼,綽約生動。喜鵲高棲梅干,觀梅靜立,羽色分明。
四屏之三繪秋菊蚱蜢,隱逸高潔。畫中紅、白秋菊三朵,二濃一淡,濃者以曙紅巧妙布色,配以朱線勾勒,沉穩而不失生機;淡者僅以墨線雙鉤,淺墨點染,淡雅清逸。墨葉滋潤淋漓,濃淡相宜,更以籬笆兩枝勾連上下。花架下一蚱蜢,正獨享安寧,背部的一點紅色與菊花洋紅呼應,饒有意趣。
四屏之四繪牽牛蜻蜓,生機盎然。牽牛花鮮艷奪目,闊葉濃淡濕潤,墨葉紅花交相輝映,各具姿彩。雖系潑墨傾朱寫牽牛,但寫中帶工,細微的白斑點表現得細致入微。畫面整體疏密有度,穿插有致,牽牛花口向上取勢,墨葉聚散下垂,藤蔓纏繞穿插,一只蜻蜓自右上翩然飛來,平衡畫面,生機頓現,可謂點睛之筆。
繪制套屏之難,在于構圖:面貌一致方成氣勢,又要兼及各自變化,以免雷同,較之獨幅,更有賴畫家細意經營,用心配搭,齊白石長于布局推敲,營造巧妙自然,依照物象組織筆墨,強調虛實和墨色干濕的變化對比,起伏有致,微妙多端。在紅與黑,濃與淡,干與濕,疏與密的對比中揮灑筆墨,講究法度,真率自然,拙中寓巧;用筆雄渾健拔,骨肉兼得;用色酣暢淋漓,墨氣飛揚,將其"似與不似"的主張彰顯得淋漓盡致,觀此四屏,可見齊白石鼎盛時期的高妙絕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