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想當南哥!”當下,“蘇超”賽場激戰正酣,南京隊憑借凈勝球優勢力壓鹽城暫列積分榜第一,守住“南哥”地位。賽場外,南京正以更迅猛的姿態,在科技產業賽道上開啟一場全新的“競速”,全力打造“機器人之城”。
產業優勢加速布局
當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成為各大城市競相角逐的新賽道。機器人是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關鍵領域。今年春節,宇樹科技“點燃”人形機器人概念后,各大城市紛紛加速布局,南京自然也不甘落后。
南京在軟件產業發展方面本就具備領先優勢,這為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前不久,南京舉行的機器人產業工業軟件供需對接活動,進一步推動了工業軟件在機器人研發設計、控制算法、運維管理等環節的深度應用。
目前,南京已形成整機、關鍵零部件以及系統集成應用全鏈條體系,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近200家,總體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其中,南京埃斯頓自動化公司作為南京機器人產業的“鏈主”企業,表現尤為亮眼。其擁有全系列覆蓋3到700公斤負載、87款工業機器人產品,在2024年市場占有率達到了10%,成為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機器人品牌。
目前,國產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南京匯川技術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年產40萬套(臺)機器人及其配套產品項目已正式投產;江蘇堅米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簽約落戶南京生態科技島,將致力于行業級高性能通用足式、人形機器人的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中電光谷與南京雨花臺區簽署項目投資協議,計劃打造百萬平方米級別的先進制造和智能制造產業集聚區。
埃斯頓自動化集團戰略規劃相關負責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活力”是南京營商環境的關鍵詞,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有效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為埃斯頓等高科技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南京以國際化視野吸引外資,讓市場充滿機遇與動能。這些優勢為南京打造“機器人之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多方布局謀跨越
面對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產業“風口”,南京積極行動,全方位布局產業發展。
日前,南京市政府召開常務會議,審議了《南京市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下稱《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搶抓發展機遇,整合資源力量,統籌推進優質企業培育、重點項目招引、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全面提升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同時,會議還研究了推動新一代信息通信產業發展工作,強調要聚焦關鍵領域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為機器人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
6月11日,南京舉行2025智能機器人發展大會,現場揭牌了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并成立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生態聯盟,為產業發展搭建了重要的平臺和載體。
根據《行動計劃》,南京計劃到2027年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綜合實力位于全國前列,核心產業規模超100億元,培育5家整機量產企業、引育150家相關企業,科研、工業、服務領域形成50項以上規模化應用,打造2個特色產業集聚區,建設創新平臺和聯合體等。
《行動計劃》還提出聯合軟件龍頭企業建設具身智能創新中心,建設具身智能數據采集和訓練中心、概念驗證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板塊園區帶頭打造具身智能機器人應用場景等,全面提升產業集群化發展水平。
品類齊全是南京機器人產業的特色和優勢之一。
上述負責人表示,在機器人與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交叉融合方面,南京作為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有長三角地區運營規模最大的智算中心,“人工智能+機器人”能為很多傳統行業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
在行業人士看來,南京在人才研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軟實力,也為機器人產業升級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從蘇超賽場的“南哥”到科技產業賽道的“機器人之城”,南京正以堅定的決心和積極的行動,在具身智能領域展開突破。
南京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南京構建了以工業機器人為主力軍,協作、物流、安全應急、公共服務、個人消費、醫療健康等多領域特色機器人協同發展的產品體系,加快布局人形機器人。
記者 潘潔
編輯 潘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