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漢蹲在田埂上,手指搓著泥土,盯著天空直嘆氣。老輩人說“六月初三早看天,一年不用問神仙”,這天的天氣,藏著下半年旱澇的門道。“六月初三晴一天,家家辦個討米碗”——大晴天不是喜,是旱情要上門。
“六月初三見夜雨,七十二天連綿陰”——夜雨雖解旱,可倆半月雨不斷,澇得慌。
閩清81歲的蘇大爺掰著指頭數:“去年初三下了雨,秋收稻穗壓彎稈子,準得很!
”可今年情況有點怪,湖南清晨烏云壓境,午后雷暴突襲長沙,陣風刮得樹直晃。氣象云圖顯示,湘西暴雨如注,張家界、永順單日雨量沖100毫米,按農諺該是豐收兆?但重慶預測未來26天連旱,農諺說“初三雨,澇到底”,這矛盾咋回事?
專家說,農諺是老祖宗的區域經驗,副高北抬、冷暖氣流碰撞,確實易觸發降雨。可現在氣候變了,澇旱能并存,長江中下游可能偏旱二成,雨水多的地方反要防滑坡。王伯蹲在棉田邊笑:“諺語是老祖宗的‘雷達圖’,但咱得看手機——政府發了旱情預警!
”他邊說邊扒開土,棉根周圍排水溝挖得深:“農諺說要雨,科學說可能旱,雙保險才穩當。
”雨是好雨,可下多了也愁人,愁人得很。旱是壞旱,可提前蓄水,挖溝排澇,莊稼也能扛過去。湖南老張的玉米地,去年因連陰雨澇了半畝,今年他早把田壟加高,就等看農諺靈不靈。
重慶劉嬸的紅薯苗,政府給拉了水管,她說:“農諺說初三晴要旱,咱有備就不怕。
”您發現沒?農諺像把老尺子,能量個大概;科學像新秤砣,稱得更準當。未來十天,南方部分地區雨還多,北方可能轉晴熱,地里的活計得看天又看預報。
“諺語是寶,可別當圣旨”,這是村里老支書常說的話。您那兒六月初三是晴是雨?
農諺準過嗎?評論區曬出家鄉天象,一起驗證老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