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天子九逃”是指安史之亂(755年)后至唐朝滅亡前,皇帝因戰亂或政變被迫九次逃離長安的屈辱事件。
這些逃亡深刻反映了中晚唐中央集權的崩潰和藩鎮割據的亂局。
一、唐玄宗:安史之亂出逃(756年)
安祿山叛軍攻破潼關,玄宗攜楊貴妃、楊國忠等連夜逃往四川,長安淪陷。途中發生馬嵬驛兵變,楊貴妃被縊死,玄宗失去實權,太子李亨即位。
二、唐代宗:吐蕃入侵出逃(763年)
吐蕃趁安史之亂后邊防空虛,攻入長安。宦官程元振隱瞞軍情,代宗倉皇逃至陜州(今河南三門峽)。吐蕃占據長安15日,郭子儀以疑兵計收復都城。
三、唐德宗:涇原兵變出逃(783年)
涇原軍途經長安時因犒賞粗劣嘩變,德宗逃往奉天(今陜西乾縣)。叛軍擁立朱泚稱帝,圍攻奉天。次年李晟收復長安,德宗方返京。
四、唐德宗:李懷光叛亂再逃(784年)
將領李懷光與朱泚聯合叛亂,德宗從奉天逃往梁州(今陜西漢中),直至叛亂平定。
五、唐僖宗:黃巢起義出逃(880年)
黃巢軍攻破潼關,僖宗在宦官田令孜挾持下逃往四川,滯留四年。黃巢在長安稱帝,大肆屠戮宗室。
六、唐僖宗:藩鎮混戰再逃(885年)
田令孜與河中節度使王重榮沖突,王重榮聯合李克用攻入長安,田令孜挾僖宗逃往鳳翔。
七、唐僖宗:三逃寶雞(886年)
邠寧節度使朱玫立襄王李煴為傀儡皇帝,僖宗被田令孜挾持至寶雞,后輾轉漢中。
八、唐昭宗:李茂貞叛亂出逃(895年)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攻入長安,昭宗逃往終南山石門避難。李克用出兵解圍,李茂貞退兵。
九、唐昭宗:朱溫脅迫遷都(901-904年)
宦官韓全誨劫持昭宗逃往鳳翔投靠李茂貞。朱溫圍攻鳳翔,兩年后李茂貞投降,昭宗被交予朱溫。904年朱溫逼其遷都洛陽,同年弒君篡唐。
“九逃”事件核心脈絡總結表
歷史背景與影響
1、根源問題:
藩鎮割據:安史之亂后節度使擁兵自重,中央無力掌控(如朱泚、李茂貞)。
宦官專權:神策軍由宦官掌控,甚至廢立皇帝(如田令孜、韓全誨)。
邊防空虛:吐蕃、農民起義(黃巢)趁虛而入。
2、王朝終結:
九次出逃加速了唐朝權威崩塌,最終朱溫通過白馬驛之變屠殺朝臣,904年弒昭宗,907年建后梁,唐朝滅亡。
這一系列事件揭示了中晚唐“國都六陷、天子九遷”的衰亡軌跡,表面是帝王倉皇奔命,實則是中央集權徹底瓦解的縮影。
從盛唐“萬國來朝”到天子如傀儡流徙,不過百余年光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