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4億建成的古城,一分錢沒賺,又虧了10億,錢去哪里了?
根據央視《焦點訪談》的報道,湖南張家界耗資24億打造的大庸古城,開業4年累計虧損超過10億,如今淪為了一座空城,唯一盈利的項目竟然是停車場。
張家界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城市,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天門山國家森林公園、張家界大峽谷等知名景點,2024年接待游客超過40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過620億元。而2024年張家界GDP也才654億元,可見旅游收入貢獻巨大。
為了把這些游客資源利用好,多賺一點錢,張家界就想多開發一些旅游項目。在2016年前后,全國掀起了古鎮熱潮,到處都在打造人工古鎮。
張家界覺得自己也行,于是在2016年3月,大庸古城項目正式立項,3個月后就開工了,基本上沒什么調查論證,就倉促上馬了。
當時,張家界想的很美,只用550天建完,然后每年可以實現營收近5億元,實現凈利潤近2億元。錢就可以嘩啦啦地進來,很快就可以收回成本,躺著賺錢了。
結果卻是工程不斷超預算,工期越來越長,最后花了5年才建成,投入資金竟然達到了24.43億元。
耗時這么長,投入這么大,本來也沒關系,如果按照之前規劃一年2億的凈利潤,應該不需要10年就能回本。但現實卻打臉了,2021年開業,當年就虧損0.81億元。之后2022年虧損1.51億元,2023年虧損2.49億元,2024年虧損5.96億元。一年比一年虧得多,四年累計虧損達10.8億元。
按這種發展趨勢,今年虧6億,明年虧7億,也不是沒可能。所以,這個大庸古城項目就相當于投入了35億元。
為什么大庸古城淪落到這種地步?首先,大家看看大庸古城的位置,它在張家界的市區,周邊都是商業居民區,和這個大庸古城格格不入。有幾個人會花錢跑到市中心去看一個人造古鎮?真正做得好的古鎮,往往都在一些著名景點附近,游客逛完景區,順帶逛一下古鎮。
其次,沒有特色,同質化很嚴重。說是古城,卻沒有任何特色,就兩個玩的項目,其它的都是商業街區和客棧酒店。
關鍵是兩個娛樂項目也沒特色,比如《遇見大庸》,光是在張家界就有很多類似的項目。為這個項目打造的劇院花了幾個億,結果客流量最高的時候只有349人。另一個娛樂項目飛行影院,2024年上半年平均每天不足15人。
第三,當然是決策者的失誤。張家界旅游集團董事長張堅持說當時對市場的預判有一定的主觀性,確實有一定的決策失誤。
你一句輕飄飄的主觀性,決策失誤就過去了,可這幾十億誰來買單?這么多錢都花哪里去了?有沒有人擔責?
據了解,就是離大庸古城不遠的10公里處,竟然還有一個“古庸城”的仿古建筑群,投資了17億,項目立項、開工建設和大庸古城差不多時間,但至今沒有開業,看來決策失誤的不只一個項目。
大庸古城現在基本上變成了一座空城,平時也沒什么游客,都是周邊的居民來休閑,帶娃玩。據說張家界已經成立了工作專班,要盤活大庸古城。
我想不出沒有游客來,還能怎么盤活?說實話很尷尬,如果繼續運營下去,那估計還要虧錢。但如果直接關閉,前期這么多投入不就打水漂了嗎?
從全國來看,人造古鎮已經在批量倒閉,不知道要給地方增加多少債務。對于為了政績,盲目舉債上馬項目的行為,應該有所糾偏,否則這樣的事情會持續上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