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伏時間定在7月20日。這個日子比往年明顯偏晚,老農們已經開始擔心田里收成。夏至后第三個庚日才算入伏。
2025年從6月21日數到7月20日,整整29天才迎來頭伏。晚入伏意味著什么?老話說"早入伏雨連綿,晚入伏旱了田",這可是祖祖輩輩總結的寶貴經驗。
三伏天總共30天分三段。
7月20到29號是初伏,中伏到8月8號,末伏持續到18號結束。
為啥今年特別短?
中伏只有10天,比有些年份少了一半。這種30天的三伏天確實不多見。
氣象預報顯示七月下旬有雨。但老農們更相信"晚入伏"的警示,早早開始挖深溝渠蓄水。
去年隔壁村就吃了大虧。
同樣晚入伏的年景,沒做準備的王老漢家玉米地減產四成多。現在種地雖然能抽水灌溉。可碰上連續高溫干旱,光靠機井也救不活整片莊稼。
專家說農諺和科學要結合。衛星云圖再準,也抵不過老把式們幾十年的看天經驗。今年閏六月更得小心。
"一年倆六月,伏天熱死牛"的俗語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鎮里已經下發抗旱通知。
要求各村檢查水利設施,提前做好應急預案準備。種地的張大爺最有心得。他總說"伏天不下雨,秋后餓肚皮",這話糙理不糙。
氣象數據顯示近十年趨勢。
晚入伏年份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少兩成,確實容易鬧旱。不過現在技術先進多了。
滴灌噴灌都能用,比過去靠天吃飯強不少。但老經驗該聽還得聽。畢竟莊稼是種在地里,不是長在天氣預報上。
您覺得今年收成會咋樣?歡迎留言說說您知道的防旱妙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