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4月初,暢行于黃河東阿段生態廊道上,沿線的山東省文化體驗廊道“幸福河畔·和美鄉村”文明實踐展示區,風景秀美,令人眼前一亮。
東阿縣聚焦黃河與鄉村振興兩大戰略深度融合,把文明實踐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立足黃河特色生態景觀資源優勢,以“文明實踐+”新模式為總抓手,重點打造了“幸福河畔·和美鄉村”文明實踐展示區。
提質生態宜居
展示區地處黃河下游,區域內河面開闊,兩岸沃野平川、樹木林立,生態環境優越,具備得天獨厚的沿黃自然景觀資源和旅游優勢。周邊村落利用黃河豐富水源,積極發展農林牧副漁業,形成了具有黃河特色的生態農耕經濟,包括以黃河鯉魚為主的養殖產業,以黃金梨為主的沿黃果品種植產業,以培育牡丹產業、艾草產業為主的文化旅游產業等。
當地依托黃河國家森林公園,申請了“姜莊黃金梨”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輻射井圈、李坡等村發展果蔬種植,著力打造“百里黃河百里花廊”的千畝沿黃生態旅游產業帶。充分發揮艾山村民俗體驗、艾草種植等優勢,實施美麗宜居村居項目,著力打造魯西平原第一山居,吸引“人氣”,匯聚“財氣”,點燃“煙火氣”。為充分保護好當地優良的生態環境,展示區建設了9個文明實踐站,成立了19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廣泛開展了百姓宣講比賽、生態環保、護河凈灘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3000多場次,參與群眾1萬余人次,進一步宣傳展示了東阿美好生態。
助推產業興旺
東阿縣突出“一村一品·瓜果飄香”,重點發展沿黃9個村莊的優勢產業,并輻射帶動周邊自然村,打響“沿黃九品·品品連鄉”品牌,號召引領群眾共建共享美好生活,品風、景、味、事、物、政、業、才、源之美。
當地深化文旅融合,全力打造文旅融合發展新高地,圍繞情景互動,建設了農郭菜園、十三工坊、林下樂園等體驗項目,開發含有鯉魚、艾草等元素的伴手禮20余類,編排大秧歌、王皮戲、雜技等演藝節目。圍繞健康養生,培育艾草艾灸、中醫膏方、山居露營等業態,搭建艾鯉廣場、艾的月亮灣等場景,開發各類研學課程40余項,讓游客感受到濃濃“艾”意。
圍繞休閑度假,在沿線村莊打造十里花堤、百里畫廊、千畝梨園,建設黃河風景旅游步道和濱水驛站,舉辦黃河健步走、越野徒步行、艾山牡丹游等賽事活動,真正讓田園山野寫滿詩意、近山親水完美邂逅。充分發揮沿黃鎮街地理優勢、產業優勢,聚焦群眾需求,圍繞重點人群和重點領域,探索實行菜單化服務,開展送技術到田間、送服務到群眾等“五為”志愿服務活動,形成了“向陽薔薇”“黃河兒女”“橋邊姑娘”等一批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特色做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助力文化振興
展示區依托鄉村文化振興,立足沿黃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了艾山風景區,現已打造成為集牡丹觀光、黃河文化展示、傳統民宿、農事體驗、特色美食、手工作坊、休閑養生于一體的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東阿縣銅城街道充分發揮山水區位、民俗體驗、牡丹艾草種植等優勢,堅持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積極打造城郊休閑、本地文化體驗等主題特色鮮明的鄉村“微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村史館、昆蟲館、艾園等特色文化場館。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資源優勢,重點圍繞爭創全國中醫藥文化傳承創新先行區,大力傳承中醫藥文化,開展千人紅色文化研學、艾山黃河露營音樂嘉年華、“艾”上中醫藥系列中醫藥文化科普等系列特色文化活動。
東阿縣創新探索“文明實踐+”新模式,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智慧云屏”項目,在郭口村首推免費無線網絡,在郭口、艾山村建設了“文明實踐+主題郵局”項目,助力鄉村文化振興。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做實“文化進萬家”、鄉村閱讀等文藝志愿服務活動,把更多優秀電影、戲曲、圖書、文藝演出送到農民群眾中間,年均開展送電影下鄉6000余場次、戲曲500余場次,送圖書5萬冊,構建和諧美麗新農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