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陳冰在《天賜的聲音》里被張靚穎一步一步地指導發聲之時,她眼中閃爍著光芒。
我突然明白了,真正讓人心動的時刻,不是對著頂流吶喊,而是看到有人將做好的食物喂到新人的嘴邊??吹疥惐?,努力地模仿張靚穎教給她的“破碎感唱腔”,就在那剎那,這檔節目首次讓我不自覺地坐直了身子。
等到看見張靚穎輕輕地靠近陳冰耳朵邊,仔仔細細地去調整她的呼吸節奏,就連“委屈感得從后槽牙那兒發出來”這樣聽著有點玄乎的細節,都親自給做示范的時候。
大家伙兒這才猛地察覺到,所謂的導師帶教啊,早就變成節目組精心謀劃出來的一幅大大的裝飾畫啦。
重點從來不是陳冰那首《曾經你說》有多令人驚艷。
而是她在備用采訪間說,“靚穎姐當場讓我把手機里前任的痛哭語音公放出來,以便找尋感覺”,這種通俗易懂又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才是真正吸引人的亮點。
更讓人意外的是,樂評人梁源竟然突然從一貫的毒舌轉變為溫和的態度。
“張靚穎給陳冰重新塑造了一副新的聲帶”,這比起觀看嘉賓與評委之間的激烈爭吵要珍貴得多——畢竟看慣了那些假裝爭吵的場面,真正能夠看到技藝傳授的機會可是相當難得的。
想想王錚亮剛幫唱的黃子弘凡,在后續采訪時,僅僅會說“前輩氣場太強大了,自己都不敢與之搭話”。
再看張靚穎輕輕捏著陳冰的下巴,緩緩地教她微微顫抖發聲:“想象一下,在那廣袤無垠的撒哈拉沙漠之中,不慎將最后一瓶防曬霜給弄丟了之時,所流露出的那種深深的絕望?!?/p>
這樣具體到好似能滲入每一個毛孔的指導,使得貴圈中那些所謂“傳幫帶”的客套話,剎那間就如同豆腐渣工程一般轟然崩塌了。
多少音綜將新人當作收視的墊腳石,而這姐偏偏要用自己當作人肉的升降梯。
但別著急,把他抬到很高的位置。實際上這事確實挺讓人詫異的。
當“帶新人”成為能霸占熱搜,整整三天的話題時,恰好表明,這在行業里已經算是很稀罕的行為了。
你瞧劉雨昕跟阿云嘎合作那會兒,那兩位頂尖的能人,各自盡情發揮自己的才藝,讓整個場地都受到了震撼。
表演結束后,就各自回去休息了。
就如同公司搞團建的時候,那些表面上很熱情的同事,在拍照的時候,勾肩搭背地喊著“常聯系”,可一轉過身,甚至連微信的備注都不愿意改一下。
節目組顯然地在搞事情。把陳冰的原始的干吼那版,以及張靚穎的特訓版,剪成了AB對比的形式,就差直接打上“藝人改造真人秀”這樣的標題了。
畢竟歌手之間爭番位,能夠炒作三天,而那種真誠教學的清流,反而得依靠魔鬼剪輯來當作賣點,這貴圈的魔幻現實主義,又增添了新的案例。
突然理解,為何王源在表演時總是如同考試中的好學生一般。
頂流偶像,又有哪個敢像張靚穎這般蹲在地上教導吐氣呢?
在粉絲圈那如同顯微鏡般的審視下,導師觸碰新人手指,都能腦補出80集的狗血劇情。
當“避嫌”相較于“傳藝”更為重要時,所謂的合作舞臺,不過是稍微高級些的廣播體操表演賽罷了。
我們早已經習慣,把歌手當作魔術師——僅僅負責在臺前,變出那完美的高音。
所以當張靚穎掀開帷幕,展示出道具機關的時候,連彈幕都在刷屏“不必如此實在”。
就好似發現米其林大廚,居然公開了調味的配比,有人感激得落淚,有人卻罵她壞了行規。
這類教學的殘酷事實是:陳冰能夠快速練成“破碎感”,完全是因為張靚穎將自己徹徹底底地撕裂,把自己當作樣本。
就像梁源所指出的那樣:“讓聲帶深深地沉浸在情緒里”,相比于教授轉音技巧,其難度要大上百倍之多。
這哪是什么唱歌教學呀?簡直就是一種自我毀滅式的付出——得清楚神秘感才是藝人最為寶貴的資本。
現在閉上眼睛,有多少爆款舞臺,在落幕之后就爛在了硬盤里呢?
陳冰唱出的那個眼眶發紅的尾音,恐怕是這季節目中,唯一能夠鉆進聽眾被窩的事物。
當張靚穎拍著她的后背說“現在你偷走我的武林秘笈了”時我瘋狂截圖的拇指,正在發燙——在這內娛熙熙攘攘的名利場里,終于有人停下了腳步,為后來者點起了燈。
與其夸張地說靚穎乃菩薩,不如慶幸尚存有一愚人,敢于舍棄飯碗而去充當教練。
下次瞧見某某藝人再度發布通稿吹噓“提攜后輩”,先將此調教陳冰之未刪減版甩予對方。
當教學視頻比精心修飾之舞臺更具威力之際,某些混時日之導師難道不該慌張到踢翻那鍍了金之轉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