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這幾年發展得太快了,街上跑的電動車越來越多,大家關注的焦點也慢慢集中到了電池上。電池好不好,直接決定了車能跑多遠、充多久電、安全不安全這些關鍵問題。現在的主流是鋰電池,技術成熟,用得也多,但它也不是沒毛病,比如資源少、安全隱患大、成本高。
所以全世界都在找替代方案,鋁電池就是其中一個備受關注的選項。2021年,印度一家叫Saturnose的公司跳出來說,他們搞出了一種鋁離子電池,12分鐘就能充滿電,續航能到1200公里。
電池技術的前世今生:鋰電池和鋁電池的較量
要弄明白印度這事兒,得先從電池技術說起。現在電動車里用得最多的就是鋰電池,從1991年開始商業化,發展到現在已經很成熟了。它的優點很明顯,能量密度高(150-300Wh/kg),重量輕,能循環充放電好多次,所以成了電動車和手機的標配。
但問題也不少。首先,鋰這東西在地球上不算多,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智利這些地方,供應容易出問題,價格也老是波動。其次,鋰電池充電太快或者天氣太冷太熱的時候,容易過熱甚至爆炸,安全隱患一直沒完全解決。再加上制造和回收過程對環境不太友好,大家都覺得得找個更綠色、更便宜的辦法。
鋁電池這時候就冒出來了。鋁在地球上多得很,地殼里占了8%,比鋰多太多了,價格也便宜。而且鋁電池理論上能量密度更高,因為鋁離子(Al3?)能帶三個電子,鋰離子(Li?)只能帶一個,理論上存電能力更強。還有,鋁的化學性質穩定,不容易著火爆炸,安全性看著也比鋰電池好。所以從資源、成本、安全這些角度看,鋁電池確實有潛力。
但鋁電池也不是完美的。它的技術難點挺多,首先鋁離子帶三個電荷,在電解質里跑得慢,充放電效率就不高。其次,循環壽命短,用不了多久就得換,電動車這種需要耐用的場景就不太合適。還有,鋁電池體積能量密度低,做出來電池可能太大,車里放不下。這些問題讓鋁電池一直停在實驗室,沒能大規模用起來。
印度鋁電池的驚人宣稱:真有那么神?
2021年,印度Saturnose公司突然放了個大招,說他們的鋁離子電池(叫Ea2I)能量密度高達600Wh/kg,比鋰電池的150-300Wh/kg翻了一倍還多;充電12分鐘就能滿,續航1200公里;壽命15年,能循環充放電1萬次;成本還只有鋰電池的一半。這數據一公布,全球都炸了。要真能做到,那電動車行業不得翻天啊!
但這事兒聽著太美了,美得讓人有點不敢信。先說充電,12分鐘充滿電,假設電池容量是100kWh,算下來充電功率得500kW。那時候特斯拉的超級充電站才150kW,這500kW得多強的電網和充電樁才能撐得住?現實里根本不靠譜。
再說續航1200公里,能量密度600Wh/kg聽著很牛,但鋁離子的移動效率低,實際輸出電壓和能量可能沒那么高。還有體積問題,鋁電池通常比鋰電池大,裝車里會不會占太多地方?這些技術細節,Saturnose沒細說。
更讓人起疑的是,Saturnose特別神秘。他們沒公布詳細實驗數據,也沒請同行專家驗證,就說這是“專有技術”。印度科學研究所一個化學家接受采訪的時候就說過:“沒數據誰知道真假,電池這東西不是隨便說說就能信的,得拿出證據。”網上也有不少人吐槽,說這公司可能是炒作,想拉投資。
不過也不能完全說Saturnose是瞎吹。全球對鋁電池的研究確實在往前走,2015年斯坦福大學搞了個鋁離子電池,充電只要1分鐘,雖然能量密度和壽命都不行。2019年澳大利亞一家公司(GMG)用石墨烯加持鋁電池,說能幾秒鐘充電,循環3000次。這些例子說明鋁電池不是天方夜譚,技術在進步,只是離大規模用還有距離。
全球鋁電池的進展:離商用有多遠?
鋁電池的研究這幾年確實熱起來了。2025年1月,美國化學學會發了一篇論文,說他們用含氟化鋁的固態電解質做了一個鋁離子電池,循環壽命能到1萬次,容量幾乎不掉,主要瞄準電網儲能。
同月,中國北京理工大學和幾所高校也搞了個突破,用新型固態電解質解決了鋁電池的腐蝕和濕度問題,循環1萬次也沒啥衰減。這些成果聽著挺靠譜,說明技術在慢慢成熟。
印度這邊也不甘落后。2021年,印度石油公司跟以色列一家叫Phinergy的公司合作,研究鋁空氣電池,想用印度的鋁土礦資源搞點名堂。鋁空氣電池跟鋁離子電池不太一樣,主要是不可充電的續航補充,但也說明印度對鋁基電池挺上心。
但鋁電池想商用還有幾道坎。首先是電解質,鋁離子需要導電性高又穩定的電解質,現在的離子液體和固態電解質都太貴,做不到大規模生產。其次,實際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還得再提高,不然沒法跟鋰電池比。最后,鋁電池的產業鏈完全沒成型,生產流程、質量標準都沒影兒,短時間內沒法跟鋰電池抗衡。
鋰電池不服輸:還在進化中
鋁電池這邊熱熱鬧鬧,鋰電池也沒閑著。如今,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能到350Wh/kg以上,成本一直在降,回收也做得更好了。特斯拉、比亞迪這些大廠還是靠鋰電池吃飯,供應鏈成熟,生產效率高。印度本土的電池廠,比如Exide和Amara Raja,也在優化鋰電池,沒人敢隨便把所有鋁電池收入囊中。
鋰電池這幾年進步不小。比如寧德時代的CTP技術,把電池結構優化,能量密度和成本都更有優勢;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提高了安全性和空間利用率;特斯拉的4680電池通過加大尺寸和改進材料,讓性能更強。還有回收技術,2025年全球鋰電池回收市場估計能到100億美元,回收率超90%,資源壓力小了不少。這些都讓鋰電池短期內還是電動車的主角。
Saturnose的Ea2I電池喊得響,但到現在沒見量產。2023年網上有消息說他們可能因為技術瓶頸或者缺錢放慢了進度,這也挺正常的,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到市場哪有那么容易。
不過鋁電池也不是沒戲,比如鋁空氣電池在長途運輸和應急電源上有點優勢,2022年印度政府跟Phinergy合作,想用在電動巴士和卡車上,補鋰電池的短板。還有電網儲能和航空航天,鋁電池耐高溫、安全性好,也能找到用武之地。
市場數據也挺有意思。2025年全球鋁離子電池市場規模估計56億美元,到2032年能到100億,年增長率25.92%。這說明需求在漲,電動車和可再生能源存儲推了一把。但想真用起來,電解質成本、能量密度、生產可行性這些問題還得解決。
Saturnose的鋁電池2021年喊得震天響,但到現在沒啥動靜,商業化遙遙無期。全球鋁電池研究有進展,可技術成熟度和產業鏈跟鋰電池比還差得遠。鋰電池靠著技術迭代和完善的市場體系,繼續穩占電動車的主流位置。
鋁電池在特定領域有點潛力,但想取代鋰電池,還得再等等。Saturnose這事兒算不上完全的笑話,畢竟推動了大家對鋁電池的關注,可要說領先世界,那真是言過其實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