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祭國殤永不敢忘
——共赴國難時期的桐梓記憶見證抗戰勝利80周年
- 梁隆賢、張澤培
位于貴州省北部的桐梓縣,雖然地處西南邊陲,但即使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于緊鄰國民政府陪都重慶,桐梓縣也還算是國民黨政府統治比較嚴密的一個地方。面對外辱入侵、國難當頭,在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積極高昂的斗爭策略指引下,政府組織宣傳發動,百姓自發參與的抗日救亡、反特鋤奸運動形式多樣、深入人心。時值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嚴康、魏樹先(女)二位親歷烽火歲月的老人記憶猶新……
嚴康老人
魏樹先老人
一、顯赫標語振士氣
上世紀三十代后期,隨著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桐梓縣城南門城墻兩側書寫著一副醒目的大標語,右面一側是“軍人第一”,左邊內容為“軍事第一”。
據嚴康老人回憶,標語是用茅草碾碎扎的大排茅刷沾白石灰寫的,字體大約有80公分,正方形,筆畫約有15公分粗,非常醒目,把中國軍民誓死捍衛祖國家園的決心,直觀地烙印在了婁山關腳下的黔北大地。
但凡有進出城門的百姓,只要是識字的都會高聲念讀,不識字的也要問旁人寫的是啥,為什么要寫這個標語?
二、磚墻彩繪添仇恨
上世紀五十年代前期,桐梓縣城南門糧油倉庫的灰磚墻上,留存著一幅長約四米,寬近兩米的彩色畫。畫體色彩主要為黃、白、藍、紅組成。
畫面是一個無頭的日本軍官,身穿馬甲,腳蹬黃色皮靴,手持皮鞭;日本軍官的左面有一大洋馬,馬的顏色是土紅色。有一個穿藍色爛短褲,亂發、疲瘦如柴的中國人跪趴在地上,低頭遮臉,頭發蓬亂,倦態十足;日本軍官的一只腳踩跨在中國人身上,另一只腳是要上馬的動作。生動形象的宣傳形式,讓桐梓人民刻骨銘心地記錄下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我國,殘害百姓、作威作福的殘暴嘴臉。
三、愁容大媽述惡行
抗戰期間,位于桐梓縣城中心的大十字,即如今的縣人民政府大門朝外一帶,設有一座崗亭,崗亭上有掛一個很大的時鐘。
在崗亭的外墻上,懸掛著一大副粗布畫,畫的是一個中國老大媽,圖中的大媽頭發挽的巴巴轉,松松跨跨。大媽后面的一片爛矮房子正在燃燒,有火光和濃煙,老媽帶包裹坐地,一副愁容。
抬眼望去,畫中大媽的滿臉愁容和她身后的情景,無時不在向人們控訴,日寇屠我同胞、毀我家園的惡行。
四、鐵鏈套犬批漢奸
抗戰后期,桐梓縣城南臺埡口墻壁上還有一幅印象深刻的漫畫標語。
畫面是,一根很大的鐵鏈,套住一個人的雙腳但卻有著狗頭臉而且是爬在地上漫畫。人們都說畫的是大漢奸汪精衛,說汪精衛背叛了國家,替日本人做事,所以用鐵鏈子套住他;又說狗叫聲是“汪汪”,所以畫汪精衛狗頭臉。
漫畫旁邊配有文字標語:打倒汪精衛!
五、團管區內飛機洞
聽魏樹老人講述:在桐梓縣營盤山魚溪溝一側,如今享靈宮(寺廟)斜坡下面的彭家屋山旁邊,有一個抗日戰爭時期開鑿的防空洞,住在當地的人因為都知道此洞是用來躲避日本飛機轟炸的,所以都喊稱飛機洞。
此洞原是天然洞穴,后來經過人工規整開鑿、清理而成了可容納幾十個人的防空洞,飛機洞與李家祠堂(今逸夫小學)相通。
從1938年起,李家祠堂大門上貼了“團管區”三個大字。管理嚴格,常年有近千名義務兵在團管區集訓,訓練吃鐵米(毛谷子加河沙煮的飯),練拼刺刀。教官廖仲良手拿扁擔訓練義務兵,義務兵大多是光腳板,有的穿草鞋,穿的吃的都在等著捐贈,義務兵一批一批的送往抗日前線,大約兩三個月就送走一批。
(飛機洞原址)
六、擁軍支前捐物資
全民抗戰時期,桐梓縣城四小場壩和大十字,經常有群眾自發捐物,有政府安排有官員專門負責登記。堆積如山的物品有一丈多高,堆滿了整個四小場壩,捐贈的物資有豬肉和牛羊肉,手工粗布毛巾,竹制牙刷、筆筒以及鞋襪等等,其中捐獻最多的還是各種草鞋,草鞋中一半是糯谷草加爛布條打的草鞋,一半是梭草鞋。
(百姓自發捐獻的擁軍支前物資1)
(百姓自發捐獻的擁軍支前物資2)
七、師管區及電話總機班
座落在桐梓縣城,原中華民國海軍學校后的畢文遠家洋房,是當年國民黨黔東師管區駐地,房屋很寬,有石壩子。新征集的義務兵首站即在這里被送去河里洗澡。
師管區的一個電話總機班,駐所在桐梓縣城的老米市(今天的新華書店一帶),士兵們用毛巾或刷子沾泥巴水涂刷灰衣服里面的白布,袖子都翻出來涂刷,他們說飛機來后,泥巴色衣服能迷敵機,可以很好地防范日本人飛機的空襲。
八、預警燈籠懸奎閣
桐梓縣城下街,曾經有一個五層樓高的老建筑叫奎閣(又稱魁閣),上面掛著風鈴,風一吹,叮當叮當的,很好聽。
(抗戰時期的縣城奎閣)
抗日戰爭時期,奎閣成了桐梓縣城的戰事預警點。如果奎閣上掛出紅燈籠時,預示有日本飛機要來轟炸了,于是人們便趕緊收拾必要生活用品,拖兒帶女四外出躲避,也有一些人趕緊藏進樹林或自已家的床底下。如果奎閣上掛出的是黃色燈籠,那就預示可能要有敵機飛來,要做好準備。只要是看見掛著的白色燈籠,則預示一切正常,暫時平安。
前線后方同仇敵愾,抗日鋤奸鎖憶留痕,漫漫川黔古道有知,巍巍婁山雄關為證。告別極弱極貧的時代,已經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我們,永遠不能忘卻,那段刻骨銘心的烽火歲月……
(注:本文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梁隆賢、張澤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