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聽一個媽媽講過一個真理:真正學習好的孩子,根本是不需要輔導的,只有學習差的孩子才需要天天在旁邊盯著、催著”
剛開始的時候還不信,直到我看到親戚家的一個女兒,每天放學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關在房間里寫作業(yè)
如果作業(yè)沒寫完,吃飯的時候不吃、想要上廁所也憋著不出門,整個“作業(yè)寫不完,其它什么事都靠邊站”的態(tài)度,簡直是讓人看了稀罕得不行
羨慕之余,我也不禁感嘆說:“真好,都不用盯著,孩子就能那么優(yōu)秀,真是太省心了”
沒想到,媽媽卻反問我:
為什么要盯著孩子呢?學習本來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呀,如果父母一開始就把學習看成“必須要盯著才優(yōu)秀”,那孩子的思維可就真的成了“不催不動,催了也懶得動”的思想常態(tài)了,因為在孩子的心目當中也認定了學習這件事情,一開始就是給家長學的”
那家長每次盯孩子寫作業(yè)的意義在哪里呢?很多家長的認知都停留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家長盯的應該是效率,希望孩子能早點把作業(yè)寫完
?第二,家長盯的就是質量,如果發(fā)現(xiàn)了錯誤就要及時糾正
?第三,家長盯的還是習慣,希望通過監(jiān)督的方法讓孩子慢慢養(yǎng)成主動寫作業(yè)的好習慣
可結果呢,不知道為什么,孩子的學習就變成了越盯效果越差、越催孩子也越擺爛叛逆,有些孩子甚至還到了“討厭學習”、“不想讀書”的厭惡地步
事實上,這就是盯孩子寫作業(yè)的底層邏輯一開始就錯了
從表面來看,也許盯著孩子寫作業(yè)就能提高效率、質量、和好習慣,可家長在“盯”的過程中恰恰很容易給孩子傳遞過多的負面情感和體驗
比如,每次看到孩子寫作業(yè)的效率不高、質量很差,也沒有一個好習慣時,絕大多數(shù)家長第一反應就是暴怒指責,然后再變本加厲地貶低孩子,希望以此來激發(fā)孩子的上進心
可孩子呢,偏偏又是天生的反骨心理,你越是說他不好、他就越是擺爛,你越是看不起他、他就越展現(xiàn)自己最糟糕的一面
這是什么?這就是態(tài)度
父母前期傳遞的態(tài)度是什么樣子,孩子后期所反饋的態(tài)度也是什么樣
所以,家長盯著孩子寫作業(yè)的底層邏輯,根本就是孩子的態(tài)度問題,態(tài)度好了,效率、質量、還有好習慣,自然而然也就統(tǒng)統(tǒng)跟著提升了
那么,家長們弄清楚這個底層邏輯后又該做些什么呢?蘭媽特意總結了以下幾個重要觀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01
建立生物鐘
嚴格管控時間,什么時間就必須按規(guī)定做事
好的學習質量,是一步步學出來的,好的學習態(tài)度,也是一步步養(yǎng)出來的
這個過程,家長要盯的也從來不是孩子作業(yè)對了多少題、錯了多少題,而是我們孩子回家后有沒有把“先寫作業(yè)”當成潛意識里的第一件大事
學校開家長會的時候,老師針對班上學生提出了一個通用的建議:
一定要嚴格把控孩子的時間,讓孩子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時間觀念,到了什么時間就必須要按照原先的規(guī)定去把某件事做好,就比如放學后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yè),家長就要求孩子至少在21:00之前必須要全部完成,至于沒有完成的作業(yè),那就讓孩子第二天到學校自己跟老師交差吧
對此,臺下的家長紛紛都表示“老師,我是按照你的方法去要求孩子的,可孩子還是拖拖拉拉,甚至還撒謊說作業(yè)已經(jīng)寫完了,實際上就是第二天早上到學校借同學的作業(yè)抄答案呢”
說到這里,蘭媽突然想到村里的一個男孩
這個男孩,小時候就有小偷小摸的習慣,爺爺奶奶為了防止孩子偷東西,都給自己的小金庫上了把鎖
可結果呢,男孩總是能想出很多辦法撬鎖、打開抽屜,剛開始是偷錢,后面就是偷手機玩兒
對此,很多人都建議奶奶不要慣孩子,在孩子第一次撬鎖的時候就要好好教訓一頓,可奶奶始終害怕太嚴厲,孩子就會跑到外面不回家,很多次犯錯的結果也都是不了了之
結果,在中考的前幾天,男孩再一次把奶奶的積蓄偷走六百不說,抽屜里鎖住的一部新手機也順手牽羊拿到學校被同學偷走了
奶奶得知真相的第一反應,就是氣得把男孩狠揍一頓泄氣,可男孩卻反手把奶奶按在地上打…
那一刻,奶奶根本無力還手,心中也無限后悔,后悔小時候沒好好管教、長大后根本管不住了
所以,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特別是想要幫孩子建立良好的生物鐘,那時間觀念的培養(yǎng)則是刻不容緩了
為此,在生物鐘的建立、和時間管控方面,蘭媽特意總結了以下幾個小技巧:
1、時間計劃表要有,這是孩子認識時間的第一步
2、計劃表的內容規(guī)劃也要由孩子完成,這是孩子在行使自己的權利,也是家長尊重孩子的表現(xiàn)
3、時間管控不能只是針對孩子一個人,家長必須要先做到嚴格遵守,讓孩子明白:這件事是針對全家人的
4、孩子學習的時候也不能閑著,哪怕拿一本書坐在旁邊裝裝樣子,只要讓孩子感覺到你在讀書學習,那孩子就會慢慢對書里邊的內容產(chǎn)生興趣
5、堅持住了,陪著孩子一起進步努力,把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用在自己的身上,孩子慢慢就能看在眼里、學在行動上了
02
改善學習基地
清空視線干擾,學習桌上只能出現(xiàn)書本文具
學習,一定是一件需要思考的高度集中活兒
特別是那些高知識分子的研究學習,往往真的是做到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撲在自己手里的研究、和課本學習上了
大姑家的兩個兒子都是學霸,大兒子讀書學習的時候從來不讓人靠近,房間門口還專門貼著一張“閑人勿擾”的紙條
用大兒子的話來說:“深入學習的過程很多人都不懂,是根本沒有時間去理會外界的事物,如果我太專注了,沒有去及時回應一些事情,可能就會讓爸爸媽媽覺得我不和睦人,性格太孤僻單調了,既然如此,我不如直接告訴別人:我很忙,我在努力學習呢”
小兒子呢,也是一個小書迷,每天晚上不看會書就睡不著覺
比較典型的一次,大姑一家打算去草原玩,大家在收拾行李的時候,小兒子的袋子里裝的居然全部是作業(yè)和課外書
大姑勸孩子:“好不容易休息了,就好好出去玩玩,放松放松”
可小兒子卻瞬間急紅了眼,直接帶著哭腔的聲音說“不行,今天的事情必須要今天做完,不然今天推明天、明天又推后天,我就一直少學習一天了”
講真的,這樣的領悟可是很多成年人都沒有的東西,我們一邊希望孩子如何努力、如何優(yōu)秀,卻一直沒告訴過孩子具體的方法是什么
親戚家的一個女兒,寫作業(yè)的時候總喜歡開小差,明明半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yè),最后硬是寫了一、兩個小時都沒完成
媽媽氣得暴跳如雷,每一次都把女兒劈頭蓋臉的臭罵一頓,可女兒依然是死性不改,作業(yè)也依然是寫到深更半夜才睡覺
沒辦法了,當說了不聽、罵了也起反作用時,媽媽只好躲在一旁偷偷觀察,才發(fā)現(xiàn)孩子每次寫作業(yè)到太晚的原因,根本不是作業(yè)太難不會做,而是小動作太多了
你看著她在低頭寫作業(yè),實際手上卻是在偷偷疊紙條、編繩子,學習桌上也被畫得亂七八糟,一點都沒有學習該有的氣氛
媽媽問她“為什么那么多的小動作”,女兒回答說“我也不知道,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是呀,控制不住自己想貪玩的心,這才是常態(tài)
我們家長要克服的困難,也是幫孩子清理視線干擾,而不是上來就批評孩子貪玩、沒有學習態(tài)度,如果孩子真的有態(tài)度了,又何來后面的一樁樁、一件件問題呢
特別是那些自控能力不夠、學習觀念又不足的孩子,一定要改善好學習環(huán)境,在孩子學習的視線范圍內就不能出現(xiàn)和學習無關的東西
當然了,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家里面最好是能隔開一個小空間,給孩子專門設計成書房
當書房里只有書本、和學習用品時,孩子的眼中盡是知識、心里面對學習的態(tài)度自然也會更積極端正一些了
03
打造朋友圈
凈化學習氣氛,管不住自己孩子就管別人娃
孩子的成長,如果父母是第一影響力,學習氣氛是第二影響力,那么社交的朋友圈子就是孩子的第三影響力了
在以前,一提起孩子的上學要托關系分一個好班的時候,蘭媽都覺得“什么是好班?什么又是不好的班?學習就是靠孩子自己去實現(xiàn)能力的,能學得進的孩子在哪里都有展現(xiàn)的能力,學不進的孩子只不過是換了個地方虛度光陰”
可事實上,當蘭媽真正經(jīng)歷之后,才真正明白了什么是“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了
蘭媽的大女兒,是隨機分配的班級,班主任年輕漂亮、講話的時候又特別溫柔,簡直就是學生們眼中的完美老師
可隨著孩子們漸漸長大,班上又有很多留守孩子在家里沒有爸爸媽媽管教,以至于這些孩子經(jīng)常作業(yè)不交、課上帶頭傳紙條影響課堂紀律
時間久了,班級紀律太差、老師也管不住了時,整個教室都變得烏煙瘴氣起來,一個班五十多個孩子,真正能認真聽講、考高分的,也永遠就只有那十幾個孩子
剩下的孩子呢,也并不是說他們不優(yōu)秀、沒有努力,而是自控能力太差經(jīng)不起誘惑而已
蘭媽的大女兒就是如此,每次一說起課堂聽講時,她都告訴我:“前面和后面的同學可討厭了,每次都偷偷傳紙條,影響我聽課”
我告訴她:“你別理他們,自己認真聽講就行了”,可女兒卻很無奈地說了一句“可是我就是控制不住眼睛不朝他們看,然后等到回過神再去聽講時,發(fā)現(xiàn)就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了…”
后來,班里轉來了一個學習成績特別好的女孩,還和女兒成為了好朋友
兩個小女生呢,有那么一個階段,每個周末都約定“周五晚上和周六先玩,等到周日再各回各家,各自補各自的作業(yè)”
可這樣的狀態(tài)沒堅持兩個星期,女孩就不愿意再來我家了
剛開始的時候女兒還以為她被拋棄了,每次見到女孩的時候也賭氣不說話,似乎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沒想到,再次見到女孩邀請她來家里做客時,女孩居然對我說了這樣一番話
她說:
“阿姨,你不知道,每個周只要把作業(yè)放在玩的后面去完成,那作業(yè)的質量就很差,因為玩是根本玩不好的,每次一玩的時候就舍不得走,即便是回到家里也心不在焉,寫作業(yè)的時候總想玩”
聽到那里,那么更加確信了“朋友圈質量”的重要性
當你周圍的朋友都是上課喜歡傳紙條、下課喜歡去操場打鬧時,那孩子跟著這樣的朋友,也只能學會傳紙條、遲到、不寫作業(yè)的臭毛病
而在幫女兒端正學習態(tài)度這條路上,我又開始了研究打造朋友圈的方法
剛開始的時候女兒也會反感我去干涉她的交友圈,可隨著我跟其他孩子溝通時,我發(fā)現(xiàn)越是“別人家的孩子”溝通起來,往往越是禮貌又有耐心的
相比于自家女兒,“別人家的孩子”能完整地聽我把話說完,還特別有眼力勁兒地幫我干很多力所能及的事情
于是,我改變的教育策略就成了“自己家的孩子管不住,就從管別人的孩子開始”
比如,小朋友們到家里玩兒時,我會一個勁兒地夸他們有用,什么時候都知道把學習放在第一位
在表揚的作用下,那些小朋友也是特別積極地掏出作業(yè)先寫,當身邊的朋友都成了“先寫作業(yè)再玩”時,大家瞬間就主動形成了“誰先寫完作業(yè)”的比賽猛將
所以,凈化孩子的學習氣氛,愛學習正能量的朋友圈打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幕
那我們家長能做些什么呢?比如:
?和老師溝通,幫孩子換一個安靜一些的座位
?鍛煉孩子的專注力,可以去有廣場舞的地方練習背誦課文
?邀請學習好的同學到家里寫作業(yè),讓孩子潛移默化地學到別人身上的優(yōu)點
?做一個懂得裝傻提問的家長,把孩子當成你的小老師,讓孩子多體會知識能解決問題的魅力,從而激發(fā)潛意識的好學天賦
那么,關于輔導作業(yè)的底層邏輯是什么這件事,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