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李子全身皆是藥,七月食之勝良方”,這和大家想象的是不是不一樣?一直以來,人們口中說的都是“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怎么突然之間,李子又全身都是藥?是不是搞錯了。事實上,凡事都有兩面性,而李子樹下埋死人的說法,它非常的片面,而且也沒有什么依據,只是人們誤傳罷了,但是李子的藥用價值,卻是有相關記載的。
我記得宋代的時候,李重元就寫過:“沉李浮瓜冰雪涼,竹方床,針線慵拈午夢長”。如果說李子不能吃的話,那么這被冷水浸過的李子和甜瓜從何而來?因此,進入7月,正好就是吃荔枝的季節了。
7月,沉甸甸的李子壓彎枝頭,迎來集中上市的盛季。唐代詩人白居易贊其“色潤房陵縹,味奪寒水朱”,道出李子色澤如玉、味壓朱紅的特質。它在普通人眼中,可能只是一個李子,一種水果,但是在中醫眼中,它堪比一味行走于枝葉間的天然良藥。
為啥說一個李子“五味藥”?
中醫視李子為藥食同源之寶,其果肉、核仁、根皮、花葉各有妙用,堪稱“一味李子五味藥”。
1、果肉:肝之良友,津之源泉
李子性平味甘酸,能清肝滌熱、生津利水。唐代孫思邈直言“肝病宜食之”,尤其適合陰虛內熱、咽干水腫者。
現代研究揭示,其果肉富含谷酰胺、絲氨酸等氨基酸,可促進肝細胞修復,對肝硬化腹水患者尤為有益。
2、核仁:降壓通便,祛斑美顏
李核仁含苦杏仁苷與脂肪油,具利水降壓、潤腸通便之效。《本草綱目》載其美容奇方:核仁研末調蛋清敷面,可治“面黑干、臉生黑斑”,連用五日即見光潤。
3、根皮:解毒止痛,平沖降逆
李根白皮(刮去皺皮的內層)是《金匱要略》名方“奔豚湯”的主藥,專治氣逆上沖引起的腹痛寒熱;煎水含漱還可緩解牙痛,外敷療小兒丹毒。
4、李花:美容養顏,護膚
李花古為面脂原料,可“去粉滓黑黯,令人面澤”。
1、 李葉:驚癇可鎮,金瘡能愈
李樹葉煎湯內服輔助治療小兒驚癇,外洗則愈刀傷潰爛。也是非常不錯的一種藥材。
進入7月為啥要吃點李子?
七月李子恰值自然成熟期,此時果實飽滿、糖酸平衡,維生素C(2-7mg/100g)與抗氧化物質含量達到峰值,遠勝提前催熟的果實。
另外,其豐富的果酸與膳食纖維更能刺激消化液分泌,專克夏季食欲不振。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選擇多吃一點李子。
值得一提的是,盛夏高溫加劇肝臟代謝負擔,而李子中的性成分可加速毒素分解,減輕肝臟力。中醫強調“酸入肝”,李子的微酸正契合肝氣疏泄需求,尤宜熬夜、飲酒者養護肝臟。
李子雖好,筆者在這里也要提醒大家,一次性不要吃的太多,如果是脾胃比較的虛弱的話,要少吃一些,避免引起腸胃的負擔,甚至出現腹脹腹瀉等情況。在挑選的時候,也要盡可能的選擇新鮮的李子,不要選擇有苦味甚至沒有成熟的李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