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就會發現:賈府的丫鬟們“寧做貴門妾,不做寒門妻”。
對她們來說,“拉出去配小子”是最狠的懲罰。
因為,一旦嫁給同階層的小廝,就意味著想翻身很難,不僅一輩子困在仆役階層,就連孩子也跟著沒出路。
而給爺做妾,至少能留在“福窩”里,吃穿用度不用愁,若主子發善心,抬做姨娘,運氣好生下兒子,說不定母憑子貴;又或者嫡母亡故,自己有機會“上位”,擺脫牛馬命運。
就像襲人,她在得到王夫人模凌兩可的承諾后,就主動和寶玉“初試云雨”,擺上“準主子”的款。
這并不是她有多愛寶玉,而是她心里太清楚,抱緊大腿,能改變自己、家人命運,過上“體面生活”。
可是,真實的“妾”真的是襲人想的這般嗎?過的滋潤,能實現階層跨越?
說實話,歷史上還真有人從“妾”逆襲,成為正妻。
就說漢武帝的第二個皇后衛子夫,她原本是平陽公主家的歌姬。
漢武帝去姐姐家喝酒,平陽公主為搞好姐弟關系,就安排美女歌舞表演。
第一波美女上來,漢武帝只是喝酒拉家常;平陽公主見狀,趕緊換一批新人,在十幾個美女中,漢武帝一眼就相中衛子夫,當天就在龍輦臨幸了她。
但進宮后,漢武帝就把這事忘了,硬是一年多都沒見衛子夫。
直到宮里要遣散宮女,別的女人都絞盡腦汁求留下,可衛子夫偏反著來,她主動哭著求漢武帝放自己出宮。
這種“反向操作”,反而勾起了劉徹的好奇心,當天就重新睡了她。沒想到就這一次,衛子夫直接懷孕。
后來,陳阿嬌“做作”搞巫蠱被廢,衛子夫生下太子劉據,被封為皇后。
她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也跟著沾光,憑實力當上大將軍。
歷史上,還有一位妾逆風翻盤,他就是曹操的卞夫人。
卞夫人生性豁達、又賢能,能從妾正式轉正,全靠“天時地利人和”。
早前,她是娼家女,被曹操納為妾后,日子并不好過,處處遭正妻丁夫人刁難、打壓。
直到曹昂為救曹操而死,丁夫人徹底和曹操鬧掰離婚回娘家,卞夫人才有轉機。
她抓住機會,成為曹操的“賢內助”,把后宅打理得明明白白,將其他姬妾生的孩子視如己出;
最關鍵的是,她娘家沒有什么勢力,不會像其他貴族夫人那樣給曹操添亂。
曹操一看,這老婆既能撐門面,又能管后院,還沒外戚麻煩,干脆就把她扶正,自己專心打拼事業。
衛子夫、卞夫人逆襲的概率,比中彩票還低。
細看都有外在原因,她們都是“工具人”。
衛子夫靠生孩子、外戚給力;而卞夫人,天下大亂,丈夫是梟雄、原配自己退出。
這各種加滿的buff,缺一不可,才換來二人的逆襲。若換成普通人,現實比想象更加殘酷。
因為,大部分小妾根本沒這運氣。貴門里的小妾,沒有一個過得不憋屈的。
就比如香菱,她對夏金桂沒有半點惡意和威脅,恭恭敬敬地伺候主母,心里盼望著和睦相處,壓根沒想過像寶蟾樣爭寵使壞。
可夏金桂就是看她不順眼,沒事找事,先是嫌“香菱”的“香”字犯了自己名諱,硬給改成“秋菱”;后來伙同寶蟾設計毒害香菱。
也許會有人杠精,說“香菱”只是個例,只要自己有手段、會“綠茶”手腕,照樣像林噙霜那樣過得比當家主母還要滋潤。
可事實不是這樣,真相比想象更殘酷。
在古代,妻和妾的地位,簡直是云泥之別。
據《唐律疏議》中記載:
妻者,齊也,秦晉為匹。妾通買賣,婢乃賤流。
妻亡數年,夫更娶者,不坐以再娶。
一日為妾,終生不得為妻;一日為婢,終生不得為妾。
妻,是明媒正娶,秦晉之好,三書六禮抬進門,名字能寫進族譜,地位和丈夫平等,是“正牌合伙人”。
在家能管錢、管下人,甚至能替丈夫納妾。生的孩子是嫡子嫡女,有優先繼承權,此外考科舉都自帶光環。
而妾呢?一個字——慘!
是個“臨時工”,結婚不能走正門,得從側門進,連婚禮都沒有。生的孩子是庶子庶女,天生低人一等,沒有繼承權。
妾就算妾被寵上天,也只能在后院爭風吃醋,想撼動正妻地位,幾乎是逆天而行。
自漢代霍光之后,妾室扶正,是大家族的忌諱。即便主母位置空缺,也是另續弦,而不是讓妾上位。
因為,扶正妾室,關乎家族名聲,會被外界嘲笑“無德”“失禮”,還會影響子孫聯姻、科考。
到了唐宋,就把這事直接寫進律法:若將妾升為妻,丈夫和妾都要受刑,服刑后還要恢復原身。
就算兩個人情投意合,男人鐵了心要為小妾扶正,也很難做到。
這一切,不是由男人說了算。
上有父母、下有嫡子女;內有家族、外有師友,甚至不相干的人都會跳出來阻攔。
而妾和奴婢一個等級,是財產,想讓一個“物品”突然變成一家之主,就好比讓乞丐直接當皇帝,身份差距太大,規矩也不允許,社會也不認可。
而且男人地位越高,家族越顯赫,想打破這些規矩就更難,幾乎不可能實現。
所以,一日為妾,終生為妾,終身都撕不掉標簽
此外,在《匯苑》直接說:
妾,接也,言得接見君子而不得伉儷也。
這說白了,妾就是合法“工具人”,供男人消遣的,在法律上不算家庭成員。
而最慘的是妾的命不值錢,若妾頂撞正妻,等來的不是“正義”,而是勾欄妓院。
甚至,主家打死妾最多判個“流刑”,但很多時候根本不會真流放;
想象一下,官府眼皮子底下都懶得管,會有多慘。
所以,選擇大戶人家的妾,約等于簽了一個賣身契。你是臨時工,表面上很光鮮,但是實則生死不由己,由他人。
這還不是最扎心的,還有更扎心的。
在古代,小妾根本不算“人”,而是像家具、牲口一樣的財產,可以隨意買賣贈送、任意處理。
比如,白居易晚年瘋狂養家妓,等18歲后賣出;蘇軾贈友人小妾。
如果說,這是后人杜撰的風流韻事。
那《夷堅志?王直夫妾》中記載,總有幾分可信吧!
同里陳秀才者,慕王之風義,以己妾贈之。妾年方十八,姿容明麗,王欣然受焉。
南宋有富商為討好官員,竟直接把小妾當禮物相贈,還順手附贈賣身契。這比一送匹馬還隨意。
看到這里,仍有人杠,會覺得“做妾,至少活著,餓不死”。
確實如此,但細品卻不是那么一回事。
選擇做小戶妻,的確有可能餓著,吃不飽飯。但窮有“人權”,算是個人。
《水滸傳》中潘金蓮不愿意為富戶妾,被送給賣燒餅的武大郎。
日子過的苦,但她至少有兩層“保底”:
作為正妻,丈夫不能隨便休妻。就算是和離,她也不會凈身出戶,能分家產,帶走自己的嫁妝。
孩子們雖然窮,但好歹是嫡出,種田讀書都有奔頭。
這就像玩游戲選了“hard 模式”,雖然天天打怪升級。但,角色是自己的,裝備和經驗值都是自己的。
如果你仍心一橫,選了當大戶人家的妾。
那你的劇情,可能是這樣:首先通房丫鬟起步,端茶倒水伺候正妻洗腳,每天舂米、干活劈柴洗衣服,樣樣不落下。
表面吃穿不愁,實則一舉一動都被人拿捏。生死榮辱全看主家臉色。
而更揪心的是,在古代,大多數女孩子沒得選。
在明代《醒示姻緣傳》里有這么一個故事:
一對窮人家父母,以20兩白銀的價格,把女兒賣給富商做妾。這價格和當時一頭黃牛價格差不多。
這哪里是嫁女,分明是被當貨物,連討價還價的資格都沒有。
最后,回到標題“豪門妻,貴門妾,該怎么選?”
這看似是古代女性在正妻和小妾之間的抉擇,但從來不是“享福”或“吃苦”的問題,而是一場生存和尊嚴之間的博弈。
幸運的是,今天我們能決定單身、戀愛、婚姻自由,能專心搞事業。
而這些權利,是無數女性千百年來的血淚抗爭史。
所以,下次再有人吹噓古代三妻四妾有多美好,妾也能逆襲成大女主時,請把這篇文章甩給他,直接回懟回去:美好嗎?分明是吃人的禮教,給女性帶上的枷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