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上有個段子,說的是外國人做的漢語考試題目,讓人忍俊不禁——甲對乙說好久沒看見丙了,忽然有人敲門,乙笑著說:“說曹操,曹操到。”
“說曹操,曹操到”在中國膾炙人口,形容對方出其不意地出現(xiàn)在說話者面前,常常給人驚喜。不過,為什么這句俗語的主角是曹操呢?
眾說紛紜
曹操真的跑得那么快?
“說曹操,曹操到”這句俗語產(chǎn)生的主流說法源自曹操救駕漢獻帝的故事。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中,董卓死后,其舊將李傕(jué)聯(lián)合西涼軍舊部殺回長安,逼死王允,重新掌握大權(quán)。可憐漢獻帝才出虎口,又入狼窩,再次淪為李傕、郭汜的“傀儡”。直到李傕、郭汜反目,漢獻帝在親信的保護下出逃,一路顛沛流離,走投無路之時,大臣楊彪向漢獻帝推薦曹操,說他平定青州黃巾軍有功,可以救駕。于是,就在李傕、郭汜的追兵殺到時,夏侯惇奉曹操之命率軍前來救駕,并將李郭聯(lián)軍擊潰。實在是很有“說曹操,曹操到”的感覺。
國歷君自制曹操表情包。底圖來源/影視劇《三國》截圖
不過,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都并未直接出現(xiàn)“說曹操,曹操到”這句話,只是曹操在救駕漢獻帝過程中如同及時雨一般的神兵天降,讓后人將這段故事比附為俗語“說曹操,曹操到”的源頭。并且關(guān)于曹操救駕漢獻帝的初衷,在《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也有不同的說法。
《三國志?武帝紀》中記載:
“太祖將迎天子,諸將或疑,荀彧、程昱勸之,乃遣曹洪將兵西迎。”
可見曹操選擇救駕乃是出于自己獨到的眼光和謀士們的力勸,而不是得到了漢獻帝的詔令。
《三國演義》第十四回中關(guān)于這段故事的描述卻是:
“太尉楊彪奏帝曰:‘前蒙降詔,未曾發(fā)遣。今曹操在山東,兵強將盛,可宣入朝,以輔王室。’帝曰:‘朕前既降詔。卿何必再奏,今即差人前去便了。’彪領(lǐng)旨,即差使命赴山東,宣召曹操……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報有天使赍詔宣召。操接詔,克日興師。”
在這里,曹操救駕則變成了他與漢獻帝的“雙向奔赴”——曹操已有意起兵救駕,又恰逢漢獻帝詔命前來,于是欣然前往。不過,無論是哪種說法,曹操在救駕一事中表現(xiàn)出的機敏迅速都和“說曹操,曹操到”這句俗語的內(nèi)涵基本一致。
除此之外,民間關(guān)于“說曹操,曹操到”還有不同的說法。一種說法說是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獨攬大權(quán)的時候,在朝廷中耳目眾多,無處不在,所以在朝中說曹操壞話的人總是要很小心,說不定一說曹操,曹操就能接到耳目的稟報,說不好下一秒就能出現(xiàn)質(zhì)問。這種說法十分契合曹操的“奸雄”形象,因而也廣為流傳。
曹操墓出土的玉觿。來源/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
而真正與“說曹操,曹操到”這句俗語最為接近的出處,應(yīng)該是明末清初的文人毛宗崗在點評《三國演義》第十二回《陶恭祖三讓徐州 曹孟德大戰(zhàn)呂布》中曹操喬裝躲過呂布追殺這一情節(jié)時的批語:
“見了曹操,反問曹操,舍卻曹操,別趕曹操。諺云:方說曹操,曹操就到。”
以此來感嘆曹操逃命脫身的驚險。
事實上,無論是哪種說法,“說曹操,曹操到”這句俗語背后所反映出的乃是曹操做事迅速果斷的風格。歷史上的曹操也不乏跑路的名場面,每每到情況緊急需要逃命的時候,跑起來可一點兒都不慢。
風緊扯呼
曹操想跑真的可以跑得很快
曹操在一生中遇到的逃命時刻一點兒也不少,而每到危急關(guān)頭,他也基本都能展現(xiàn)出跑路的堅決和迅速,可謂是“說曹操,曹操已經(jīng)見不到”。
曹操第一次跑路的名場面來自他從洛陽逃回陳留,《三國演義》中為曹操安排了“謀董賊孟德獻刀”這段精彩的情節(jié)。說曹操在獻刀行刺董卓失敗后假意向他借了一匹好馬,“牽馬出相府,加鞭望東南而去…逃出城外,飛奔譙郡”。這讓董卓在事后識破曹操的行刺意圖后無從追拿,引出陳宮與曹操的相遇。《三國志》中的記載雖然沒有如此驚心動魄,但曹操在聽聞董卓想要拉攏他時,當機立斷“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跑起路來絲毫沒有猶豫。
曹操最為危險的一次跑路應(yīng)該是在前文提及的濮陽之戰(zhàn)中,在《三國演義》中,曹操被呂布誘入城中伏擊,與親信將領(lǐng)失散,又被呂布迎面撞見,命懸一線。在此危急情況下,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縱馬竟過”,即便呂布追上詢問他“曹操何在”,他也依舊鎮(zhèn)定自若,將呂布騙走,而后快速逃出城外,撿回性命。
國歷君自制曹操與呂布表情包。來源/電視劇 《三國演義》截圖
與之相較,宛城之戰(zhàn)中曹操被張繡趁夜攻殺,憑借典韋拼死擋住追兵,他“從寨后上馬逃奔”,半途中,曹操的坐騎中箭倒地,又幸得長子曹昂將馬換給他,繼續(xù)“上馬急奔”,這才得以走脫。只是這次跑路中,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愛將典韋都為了掩護他逃命而身亡,可謂是代價最大的一次跑路。
而曹操一生中最為魔性的跑路名場面,也是最能體現(xiàn)他當機立斷的,應(yīng)該是潼關(guān)之戰(zhàn)中被馬超追趕逃命的那一次。《三國演義》中,這一回的描寫可謂一波三折:
“操在亂軍中,只聽得西涼軍大叫:‘穿紅袍的是曹操!’操就馬上急脫下紅袍。又聽得大叫:‘長髯者是曹操!’操驚慌,掣所佩刀斷其髯。軍中有人將曹操割髯之事,告知馬超,超遂令人叫拿:‘短髯者是曹操!’操聞知,即扯旗角包頸而逃。”
從此為曹操留下了“割須棄袍”的典故,而曹操也再一次貫徹了他跑路的堅決和迅速,馬超剛說曹操,曹操就跑!
國歷君自制曹操表情包。底圖來源/影視劇《三 國》截圖
不僅跑路時果斷,曹操遇事也能臨機決斷,迅速行動。官渡之戰(zhàn)中,許攸半夜前來投靠曹操,向他獻上偷襲烏巢的計劃,之后曹操立刻親率精銳連夜奔襲,一舉焚毀了烏巢大營,可謂兵貴神速。
但曹操凡事都快刀斬亂麻的性格也會造成失誤,赤壁之戰(zhàn)時,周瑜用反間計離間曹操和蔡瑁、張允,曹操盛怒之下即刻將二人推出斬首。少頃意識到自己中計的曹操已然追悔莫及,只能強裝鎮(zhèn)定,自吞苦果。
果斷的性格讓曹操屢屢死里逃生,化險為夷。不過也折射出曹操狠辣的一面,這都為“說曹操,曹操到”這句俗語增添了另一種注腳。
真?zhèn)坞y知
曹操其實不想跑
曹操“奸雄”形象的產(chǎn)生,《三國演義》功不可沒,羅貫中在書中為曹操安排了諸多情節(jié)來展現(xiàn)他奸詐多疑的形象,更是通過誤殺呂伯奢事件喊出了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圍繞曹操的“奸雄”形象,文學和影視作品也演繹出了諸多生動的故事來強化曹操對朝中大臣嚴密監(jiān)控。
《三國志》手抄本。來源/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
但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其中對曹操形象的刻畫都有強烈的時代因素和觀念投射。《三國志》成書于晉,而晉的奠基者司馬懿曾效命于曹操。因此,若將曹操刻畫成無惡不作之人,司馬懿便會被視為助紂為虐之徒;反之,若將曹操描繪得過于正面,司馬氏篡魏建立的政權(quán)則會顯得缺乏合理性,難以服眾。基于此,晉對曹操的刻畫采取了褒貶并重的態(tài)度。故而陳壽雖然在《三國志》中描寫了曹操的狡詐,也不得不承認他是“超世之杰”。
魏晉以后,隨著正統(tǒng)觀念的不斷加深,曹操的形象開始逐步向“奸雄”靠近,他也一步步背上了篡權(quán)奪位的惡名。唐代小說《獨異志》中雖然將曹操稱為“魏太祖”,但已經(jīng)開始著重刻畫他殘忍兇暴,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性格。宋代學者洪邁的《容齋隨筆》中將曹操斥作“為漢鬼蜮”,將劉備建立的蜀漢王朝奉為漢室正統(tǒng)的延續(xù),曹操成為奸臣的代表。同一時期的宋代小說《三國志平話》中則直接虛構(gòu)了曹操篡漢自立的情節(jié),徹底將他釘在了“奸雄”反賊的恥辱柱上。
進入明清兩代,“蜀漢王朝”的正統(tǒng)地位在儒學和理學的加持下成為官方共識,曹操不可避免地淪為了亂臣賊子的代表。曹操奸詐殘暴,篡權(quán)奪位的印象逐漸成為主流,因而在《三國演義》中,曹操總是以專權(quán)跋扈,濫殺無辜的形象出現(xiàn),所謂“說曹操,曹操到”的奸詐印象也只是民間的演繹和擴大。晚清小說《孽海花》在第二十九回中直接引用“說到曹操,曹操就到”,可見這句俗語已經(jīng)深入人心。
曹操畫像。來源/《中國歷代名人畫像譜》
然而即便如此,曹操在漢末三國時期的雄才大略與英雄壯舉也無法抹殺,正如《三國演義》開篇在介紹曹操登場時描繪的那樣:
“為首閃出一個好英雄,身長七尺,細眼長髯,膽量過人,計謀出眾。”
曹操面對十八鎮(zhèn)諸侯討董相互推諉時痛惜的“諸君北面,我自西向”令人動容。只是時代劇變,曹操也在亂世中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正如詩中感嘆“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假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zhèn)螐驼l知?”
當年獻刀刺董的曹操,心中其實不想跑。
“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三塊石牌。來源/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
頗為有趣的是,毛宗崗在點評“方說曹操,曹操就到”這句俗語時,其實還有后半句:“當面錯過,豈不好笑。”毛宗崗的評語無疑是對呂布有勇無謀,錯失良機的調(diào)侃,但其中也暗含著對曹操逃過一劫的惋惜,這么看他也是一位堅定的“蜀粉”。
2009年,河南安陽的曹操高陵被正式確認發(fā)現(xiàn),自此,曹操從歷史和小說中又重新走入了現(xiàn)實,如今再說曹操,曹操便能真的看到了。
國家人文歷史原創(chuàng)稿件,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