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超的賽事熱度持續攀升,上周末,常州主場對陣南京的比賽中,0:4,敗給南京,常州又雙叒叕輸了。
五場比賽,一球未進,一場未贏,常州“筆畫不夠用了”,“0州”沖上熱搜第一。
但上周六這場比賽,常州隊主場對陣南京隊,門票預約人數達到76萬,單場觀眾達到36712人,再次刷新“蘇超”單場紀錄。
賽事熱度迅速轉化為城市發展的"經濟引擎"。6月21日當天,常州各大景區預訂人次較去年同期暴增6倍,酒店預訂人次同比增長30.45%;抖音平臺上"蘇超常州"相關熱點達65個,“全國文旅給常州加油”等5個熱點進入抖音熱榜TOP1,相關視頻播放量超21億。
這股熱潮不僅點燃了文旅消費,更帶動了城市交通網絡的活力。5月,常州奔牛國際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42.3萬人次,同比增長17.9%。新增的香港航線客座率超90%,暑運前新開及加密的熱門旅游航線,正為城市注入更多流動的能量。
在經濟運行方面,常州更是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今年1-5月,常州市外貿進出口總值達1473.2億元,同比增長13.7%,增幅全省第二、蘇南第一。其中,民營企業表現優異,同期進出口927.1億元,增長22.6%,增速高出全市整體9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核心力量。
回顧近年來的發展,常州經濟實力發展迅速,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萬億大關,成為江蘇省內第5個、全國第26個GDP突破萬億的城市;2024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813.6億元,同比增長6.1%。
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優質的財政結構,優于全國大部分城市。2023年,常州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80.3億元,稅收收入585.3億元,稅收占比高達86.0%,高居江蘇各市之首。2024年,常州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97.8億元,稅收占比84.1%,連續兩年位列江蘇省第一。良好的財政收入結構為常州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在全國新能源賽道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常州的新能源產業地位卻十分穩固。新能源產業規模突破8500億元,產業集聚度全國第3、投資熱度連續三年全國第1。新能源整車產量近80萬輛,創歷史新高。2024年,工信部授予常州“中國新能源之都”產業名片,這無疑是對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高度認可。
展望2025年,常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點工作目標,努力實現新能源整車產量突破100萬輛,新能源產業規模邁上“萬億元臺階”。
目前,常州共集聚江蘇時代、理想汽車、天合光能等在內的產業鏈企業3400余家;動力電池產業鏈完整度高達97%、全國第一;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10的龍頭企業中有4家布局常州,動力電池銷量約占全國1/5;2024年新能源整車產量近80萬輛,約占全省70%;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產值超4500億元;光伏產業規模居全國前列,接近全國1/10。
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常州市在這方面也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65元,排名第四,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速4.90%。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3元,增長4.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71元,增長5.6%。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居民收入增幅快于城鎮居民1.1個百分點。
就業是民生之本,1-5月,常州市城鎮新增就業達4.86萬人。全市新開發就業見習基地62家,累計達973家;開發高質量青年就業見習崗位6554個;組織青年參加就業見習5367人,完成省定年度目標任務的134.18%,完成數和完成率均位居全省第一,為城市發展注入可持續的人才動能。
輸了足球,贏了流量,即便因賽事表現被調侃為“0川”,常州這座“新能源之都”仍以文旅、交通、經濟、產業、民生等領域的硬核實力,在輿論場中收獲關注與認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