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在北京召開的第二屆前沿教育大會上,趙毅穎以《甲骨文跪人構形萬年證源》為題,用松嫩平原、紅山文化玉器和早期甲骨文為物證,講述了祖國萬年文明文字文物刻畫“跪人”是我們古代中國祖先對生命觀、宇宙觀的偉大創(chuàng)造和發(fā)現(xiàn)。網(wǎng)易報道稱:來自沈陽市于洪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的趙毅穎,闡述和演示了《甲骨文“跪人”構形萬年證源》,予人深刻烙印。
趙毅穎
2019年5月6日,趙毅穎在《文字文物研究》公眾號發(fā)布《生命之源——甲骨文“母”構形起源及內涵破解》一文提出,“跪人”構形是“天龍座”,這一發(fā)現(xiàn),著名公眾號《璠隱先秦》2024年3月28日發(fā)文《細數(shù)家珍:甲骨文“母”字揭示的家庭與社會》大段引用并評語:“具有里程碑意義”,見圖一:
趙毅穎專注于遠古文明文字及文物的保護和研究20余年不遺余力。這里僅以他對出土文物和甲骨文中“跪人”與“天龍座”關系的發(fā)現(xiàn)為例,可見其對中華文化孜孜以求的執(zhí)著精神。
2022年8至10月,沈陽魯園古玩城,一位來自黑龍江藏家贈我“松花江骨刻文”①猛犸象牙、黑龍江玉石器刻符(兩件),其中有“天龍座”、大熊座、小熊座“七星”組合“跪人”意象,及甲骨文“母”起源構形刻畫,見圖二:
消息在2022年8月19日《文章文物研究》公眾號《甲骨文“母”構形起源本義內涵再證——以冰河期猛犸象牙刻符為證》,2022年10月10日《文字文物研究》公眾號《生命之源 生命之母——物證甲骨文“母”構形起源》發(fā)布,并在沈陽市于洪區(qū)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趣味古文字”微信群講座詳細介紹。
“跪人”構形在“松花江骨刻文”,黑龍江玉石器發(fā)現(xiàn)多件多字,見圖三:
紅山文化直至殷商時期,國家出土玉器跪人刻畫傳承不斷,例如巴林右旗博物館石跪人、殷商婦好墓玉跪人,見圖四:
天龍座的三個流星群是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一,其母體21P/Giacobini-Zinner(賈可比尼)彗星每 6.61 年回歸一次。流星體墜落到地面成為隕石。現(xiàn)代研究者在古隕石中發(fā)現(xiàn)了構成生命的基本物質,為探索地球生命起源找到了依據(jù)。
《初學記》:“見大雷繞北斗,樞星光照郊野”,黃帝母親“感而孕”;《太平御覽》:“見流星貫昂,夢接意感”,禹的母親“吞神珠”(應指隕石)生下禹。可見,遠古祖先認識到生命起源與星辰、星宿,流星、隕石的重要關系,并表現(xiàn)于文字。
甲骨文“母”構形起源本義內涵為“腹懷小熊座七星、背負北斗七星之天龍星王母”意象,是古代先民心中至高無上的“生命之源”、“生命之母”,亦為“龍之傳人”之源。
甲骨文400余單字跪人構形皆是“天龍座”刻畫崇拜。
古希臘托勒密在公元一至二世紀才總結出“天龍座”。
甲骨文距今3700年,是成熟文字,前輩學者推斷甲骨文起源至成熟至少萬年。
據(jù)黑龍江省博物館研究員魏正一先生鑒定考證,松花江骨刻文距今兩萬年以上,這是和距哈爾濱25公里的閻家崗舊石器遺址出土古生物化石刻符比較研究的結論。
經(jīng)過數(shù)年研究,趙毅 穎得出結論:文字、文物表現(xiàn)“天龍座”是華夏祖先生命觀、宇宙觀探索的偉大成就并傳播世界!
一技之成,良多甘苦。20多年,趙毅穎保護收集刻畫起源文字符號的松嫩平原、紅山文化玉器及松花江骨刻文達500余件套,撰寫學術論文百余篇;在保護研究的同時,公益講座300余場次。學習強國、網(wǎng)易、北斗融媒、黑龍江新聞網(wǎng)、沈陽日報等媒體專題報道。
年近花甲的趙毅穎是一位僑眷,他在講座中常常表達對祖國的深情熱愛;我們有理由相信他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道路上,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注:①,“松花江骨刻文”,見“百度百科詞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