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一響,黃金萬兩。
在很多人的眼中,地鐵是衡量一個區域、乃至一個城市的重要指標,甚至可以通過地鐵線路的多少來判斷這個城市的能級和繁榮度。
蘭州目前除了已經在運行的地鐵一、二號線一期工程之外,其他的線路幾乎沒有消息,大家對于接下來地鐵是否還會修建及其關注。
近日,有網友在政府留言板咨詢關于蘭州地鐵3號線和7號線的的問題。
網友提問:請問蘭州地鐵3號線和7號線現在規劃到什么程度了,什么時候準備上報審批。要是能建成3號線和7號線,就會方便很多蘭州市民的出行。
官方回復:《蘭州市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市自然資源局已面向社會完成公示。城市軌道建設必須得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我市新一輪建設規劃的批復,目前我市正在開展城市軌道交通第二期建設規劃的編制研究工作。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的具體信息請關注蘭州市政府網站有關工作動態。
從政府回復的信息來看,3號線和7號線短時間內將不會修建。
今年,蘭州市自然資源局正式發布《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稿)中,交通發展里面就包括了軌交的規劃。
區域交通發展目標:到 2035 年,全面建成“外聯內暢、立體多元、綠色智慧”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能級全面提升,形成多路徑、多方式對外交通格局。
打造“123 出行交通圈”,實現 1 小時到達蘭西、關中、成渝等臨近城市群主要城市,2 小時到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其他主要城市群,3 小時到達國內省會城市。
鐵路樞紐:全面融入國家“八縱八橫”鐵路網,強化鐵路樞紐地位。構建以蘭州為中心的蘭徐、蘭武、蘭渝、蘭蓉、蘭西(寧)、蘭新、京蘭等多向放射的鐵路網格局。實施中心城區鐵路瓶頸擴容,提升蘭州河谷地帶客運通道能力。完善普速鐵路網,依托蘭新、蘭青、蘭渝、隴海、包蘭和朱中鐵路形成“一環四射”鐵路環線。
優化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布局。形成以蘭州西站、蘭州站為主體,以蘭州新區南站、蘭州新區站為輔助的“兩主兩輔”鐵路綜合客運樞紐布局。
將中川機場站建設為航空、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公路客運、常規公交一體銜接的綜合客運樞紐。改造提升蘭州火車站,新增高鐵客運設施,預留城市軌道接入樞紐條件。預留新蘭州北站、蘭州生態創新城北站空間。在新蘭州北站預留城市軌道接入條件。
- 公路網絡:構建“三環八射多聯”的高速公路網。構建“二環十二射”的普通干線公路網。推進農村公路建設。構建中心城區“兩中心、四樞紐”公路客運樞紐布局。(“兩中心”為蘭州火車站和蘭州西站,“四樞紐”為新汽車東站、汽車西站、汽車南站和汽車北站。近期將汽車東站、天水路汽車站、蘭州客運中心整體搬遷至新汽車東站,遠景結合新蘭州北站選址布局蘭州汽車北站。)
- 航空樞紐:打造區域重要的航空樞紐(到 2035 年,力爭旅客年吞吐量達 4800 萬人次,貨郵年吞吐量達 50 萬噸)。推進通用機場建設(優化通用機場布局,逐步推進通用航空發展,因地制宜發展低空經濟)。
- 內河航運:提升黃河干流蘭州段航道能力;充分利用黃河干流蘭州段黃金通道優勢,持續發展水上旅游休閑和水上公交,新建7 座碼頭,提升改造 12 座碼頭,打造 5 級雙向航道。
- 物流樞紐體系:構建“三樞紐六組團”物流樞紐格局,鞏固蘭州國家物流樞紐地位。
綜合交通發展目標:建成“功能完善、規模匹配、快慢有序、便捷高效”的城市道路網系統。優化路網結構,提高道路網密度。到 2035年,實現交通暢行“1234”目標,即中心城區 10 分鐘上快速路,20 分鐘出城,30 分鐘到達鐵路樞紐,40 分鐘到達航空樞紐。
道路交通網絡:保障“三橫四縱兩聯”的快速路網、完善“七橫十五縱”的骨架性主干路網建設空間,拓展中心城區進出通道通行能力。
建設跨黃河通道。中心城區共布局 45 處跨黃河通道,其中新增 19 處,包括快速路橋梁 3 座,主、次干路橋梁 14 座,高速公路橋梁 2 座。自河口至東崗段規劃跨黃河城市道路橋梁平均間距約為 1.6 千米。
公共交通系統:推動公共交通系統轉型升級。布局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其他公交方式為補充的多模式、一體化的公共交通體系,促進公交組織模式逐步由“線路型”向“網絡型”轉變。到 2035 年,公共交通分擔率力爭達到 35%。
加快軌道交通網絡化發展。規劃期力爭形成由骨干線和輔助線組成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骨干線東西串聯中心城區,支撐東西向高強度交通需求。
提高常規公交服務水平。加強空間保障,形成“快線-普線-支線-城鄉公交”層次分明的常規公交線網體系,到 2035年,實現中心城區公交站點 500 米內全覆蓋,符合運營條件的行政村公交車通達率達到 100%。
積極發展特色化公交。推進包括水上公交、定制公交、旅游公交等輔助公交發展,實現與軌道交通、常規公交、出租車和共享單車“五位一體”的城市公共交通運輸體系。
落實公交設施優先布局。依托南北濱河路、西固東西路、西津東西路等路段設置總長度 100 千米的雙向公交專用道,并加強公交專用道使用監管。結合公交專用道實施,改造港灣式公交站點。
保障公交樞紐場站設施供給。保障城市軌道交通場站、公交樞紐站、停保場、首末站等設施用地,總面積約 176 公頃。充分發揮公交樞紐的綜合效益,加強樞紐與周邊用地一體化規劃及場站用地綜合利用,將綜合開發收益反哺城市公交企業運營。
慢行空間系統:鞏固慢行交通重要地位,提升慢行空間品質,構建便捷通暢的休閑步道網絡。到 2035 年城市綠色出行比例不低于83%,步行和非機動車交通分擔率力爭達到 48%。
停車設施布局:優化調整停車供給結構。按照滿足基本車位、從緊控制出行車位的原則,形成以配建停車設施為主、公共停車為輔、路內停車為補充的停車供應體系。
實施停車泊位差異化供應策略。結合區位、功能、土地利用情況和開發強度等因素,將中心城區劃分為限制區、平衡區和適度發展區三個停車分區。限制區停車供需比例為0.8:1、平衡區停車供需比例為 0.95:1、適度發展區停車供需比例為 1.1:1。
加大公共停車設施建設用地供給。按照“貼近需求、分散設置、方便使用”的原則,在具備建設條件且存在供需缺口的地區布局公共停車設施。鼓勵建筑物配建的停車泊位對外開放,積極建設地下停車場、立體停車設施及機械式停車設施。
智慧交通建設: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融合 5G、智能網聯、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推動各類交通運輸基礎設施、運載工具數字孿生技術研發,推動交通基礎設施向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提升基礎設施安全、效率和品質。
從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來看,未來10年交通建設會更加暢通便捷,一些大家關心的軌交、城市公共交通、低空經濟等都有涉及到。
來源|執著的晚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歡迎留言、轉發、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