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城市,陜西省縣級市,渭南市代管。位于陜西省東部黃河西岸,關(guān)中盆地東北隅,北依宜川,西鄰黃龍,南接合陽,東隔黃河與山西省河津、鄉(xiāng)寧、萬榮等縣市相望。
韓城歷史悠久,夏、商時期以“龍門”代稱。西周稱韓(侯)國,后為梁(伯)國。春秋戰(zhàn)國為少梁邑。秦惠文王十一年(前327)置夏陽縣。隋開皇十八年(598)改稱韓城縣。其后有多次變更。后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復(fù)名韓城縣,此后再無變更。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 ,字子長,生于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陜西韓城南,另說今山西河津), 西漢史學(xué)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后任中書令。發(fā)奮繼續(xù)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xué)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fēng)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yè),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jì)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rèn)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dá)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四史”之首,被魯迅譽(yù)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以下照片為1907年在陜西韓城縣地區(qū)所拍攝。
當(dāng)時韓城的主街道
韓城芝川鎮(zhèn)
太史廟
司馬遷墓祠
司馬遷墓祠
司馬遷墓祠 祠堂前的石階
司馬遷墓祠
司馬遷墓祠
司馬遷墓祠 墳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