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平王作為春秋后期的楚國君主,于內亂中殺兄奪位的他,在楚國國力持續衰退的情況,不僅不思進取,反而使得楚國國力江河日下,失去了與晉國持續爭霸的資格,更因為寵信奸臣費無忌,強奪太子未婚妻孟嬴,差點導致楚國亡國。
楚平王為楚共王幼子,楚國內亂中繼承王位
楚平王本名熊棄疾,乃是楚共王的幼子,其四個兄長分別是楚康王熊昭、楚靈王熊圍、楚初王子比和四兄子晰。其父楚共王去世后,長兄楚康王即位,周靈王二十七年(前545年),在位十五年的楚康王去世,其子熊員即位,是為楚郟敖。
楚康王在位期間,對自己的四個弟弟很是寵愛,兄弟間關系極為和睦,因此楚郟敖即位之后,便任命二叔公子圍為令尹,掌管楚國兵事。然而,隨著公子圍掌握權力,野心卻是越來越大,不斷謀劃奪取國君之位。
楚郟敖四年(前541年)冬,公子圍借著探望楚王病情的機會,用束冠的長纓將楚郟敖勒死了,并趁機殺死了他的兩個兒子幕和平夏。得知消息,時任右尹的子比逃往晉國,時任宮廄尹的子晰逃往鄭國,公子圍遂即位,是為楚靈王。
楚靈王在位期間,對于幼弟熊棄疾還是比較重用的,先后命他率兵攻滅了陳國和蔡國,并讓他擔任陳、蔡地區的地方長官。
楚靈王十二年(前529年)春,由于此前楚靈王殺死了蔡國大夫觀起,觀起之子觀從遂一心想要替父親報仇。他先是假借熊棄疾的名義,將在外逃亡的子比和子晰召回,進而促成熊棄疾、子比和子晰的聯盟。
趁著楚靈王在乾溪章華臺享樂,熊棄疾與兩位兄長返回楚國,并派須務牟和史猈潛入國都,殺死了楚靈王的兒子太子祿和公子罷敵,然后擁立子比為王,是為楚初王,子晰為令尹,棄疾為司馬。
得知國都政變后,楚靈王在申亥的領地上自縊而死,但楚國人卻不知道這個消息,觀從于是勸說楚初王殺死熊棄疾,否則國家不會安定,但被楚初王拒絕。
不久,熊棄疾派人在國都散布楚靈王返回國都的消息,又派曼成告知楚初王和令尹子晰說,“楚靈王回來,都城的百姓和司馬熊棄疾都要殺死你們,你們還是早早了結吧,免得自取其辱?!?strong>楚初王和令尹子晰于是在恐懼中自殺,同年五月二十三日,熊棄疾即位,是為楚平王。
奪取兒媳又殺死太傅,伍子胥因此逃亡吳國
彼時,晉楚中原爭霸,秦晉兩國則因地緣關系問題時常爆發戰爭,“秦晉之好”隨之瓦解,為了對抗晉國,秦楚兩國隨之結盟,秦國為此先后將宗室女嫁給了楚成王、楚共王兩代楚王,而晉國則通過扶持吳國來牽制楚國。
熊棄疾奪取楚王之位后,秦哀公又派使者前往楚國,商議聯姻事宜,并決定將女兒孟嬴嫁給楚國太子建。
楚平王二年(前527年),太子建年滿十五歲,楚平王遂派費無忌前往秦國,替太子贏取孟嬴。然而,當孟嬴被迎入楚國郢都之后,費無忌卻在楚平王面前百般夸贊孟嬴的美貌,甚至蠱惑楚平王將孟嬴據為己有。
楚平王聞之大喜,遂不顧兒子的想法,直接將兒媳調包,另選了一個齊女冒充秦國公主嫁給兒子,自己則將未過門的兒媳孟嬴據為己有,次年便生下一個兒子熊珍。
楚平王六年(前523年),由于調包兒媳的丑聞暴露,楚平王父子因此生隙,楚平王于是派太子建遷居城父戍邊。
太子離京后,費無忌趁機不斷在楚平王面前進讒言,說太子建因為妻子被奪,極為怨恨平王,又說太子戍邊后對外結交諸侯,對內掌握兵權,揚言要進攻都城。楚平王因此召見太子建的太傅伍奢,對其予以訓斥。
伍奢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費無忌的讒言,于是勸說楚平王不要聽信讒言而疏遠骨肉,費無忌則勸說楚平王嚴懲太子一黨,結果楚平王下令囚禁伍奢,并命司馬奮揚將太子建召回京城, 意圖將其誅殺,太子建聽說后連夜逃奔宋國。
伍奢被囚后,費無忌又再度進讒言,說伍奢有兩個兒子,如果不趁機將他們全部殺死,未來必然成為出國禍患。楚平王遂以赦免伍奢為條件,召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尚和伍員入京。伍尚認為如果不去便是不孝,如果父親被殺而不能報仇便是無謀,于是勸說伍員逃走,自己則前往都城送死,結果伍奢、伍尚被殺,伍員則逃往吳國。
死后十年吳國大舉入侵,“柏舉之戰”后被掘墓鞭尸
楚平王十三年(前516年),楚平王去世,將軍子常因為太子熊珍太過年幼,而且其生母原本應該嫁給太子建,因此建議立庶長子、令尹子西為王。然而,子西認為王位傳承自有法則,如果隨意改立君主,便會給國家釀成禍亂,于是仍立熊珍為王,是為楚昭王。
伍員逃至吳國后,投入公子光門下,在得知公子光有奪取王位野心后,將刺客專諸推薦給了公子光。楚平王去世次年,吳王僚派兩位公子興兵伐楚,但退路卻被楚軍切斷,公子光趁機派專諸刺殺吳王僚,而后自立為王,是為吳王闔閭。得知吳國政變,兩位公子遂率兵降楚。
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后,重用伍員治國理政,重用孫武治軍練兵,吳國國力得以迅速增強,并于楚昭王四年(前512年)、五年(前511年)、七年(前509年)先后三次出兵伐楚,三戰三捷,先后奪取舒邑、六邑和居巢等地。
楚昭王十年(前506年),在蔡國邀請下,晉、齊、魯 、宋、蔡、衛、陳、鄭、許、曹、莒、邾、頓、胡、滕、薛、杞、小邾等18個諸侯國在召陵會盟,共謀伐楚。同年四月,蔡國出兵攻滅楚國附庸沈國,楚國則于同年秋出兵圍攻蔡國,吳國君臣認為攻楚時機已到,遂出兵三萬救援蔡國。
楚將子常見吳國來勢洶洶,遂放棄攻打蔡國回防本土,吳國趁機與蔡國、唐國組成聯軍,攻入楚國境內。在孫武的指揮下,吳國軍隊出其不意,穿過楚國北部的大隧、直轅、冥阨三道險隘,直奔楚國都城。
楚昭王擔心國都有失,急派令尹子常、左司馬沈尹戌、大夫史皇等率出兵抵御,吳楚雙方隔漢水對峙。孫武采取后退疲敵、尋機決戰的策略,主動率兵后退,誘使楚軍渡河追擊,吳軍三戰三捷,并最終在柏舉一舉擊潰楚軍,史皇戰死、子常棄軍逃往鄭國,吳軍則趁機一路追擊楚國潰兵殺奔楚國都城,楚昭王得知消息,不顧大臣反對逃亡隨國。
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吳軍攻破楚國郢都,伍員為報父兄之仇,將楚平王的陵墓掘開,破開棺槨拖出尸體,光天化日下當眾把楚平王尸身鞭笞三百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