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信陽市新縣新集街道組織轄區21個村居,結合自身防汛風險特點分區域開展“全市安全日”應急演練活動。此次演練以“實戰化、全覆蓋”為目標,聚焦地質災害、山洪暴發等防汛薄弱環節,通過模擬險情場景、強化應急響應機制,全面提升基層防汛減災能力,切實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演練以“連日大雨引發地質災害風險”為背景,各村居因地制宜設計場景:新城社區肖沖地質災害點模擬山體滑坡預警,5分鐘內完成5戶16名群眾轉移;金河村在閔崗、豐收嶺模擬河水暴漲,緊急疏散危險區群眾;艾洼社區針對紫金山莊地質災害隱患開展汛期培訓;代洼村、勝利社區分別針對依山建房戶、獨居老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山體滑坡避險演練。全街道共動員400余人參與,其中群眾超200人,通過“演練+培訓”模式,確保群眾掌握避險路線、預警信號等關鍵信息,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新集街道構建“街道-村-組-戶”四級包抓責任體系,將防汛任務細化至12座水庫、21個村居,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管理模式。演練前,街道督促各村居完善防汛預案,制定“一庫一策”“一村一案”,并創新推出防汛應急“一張紙”預案,簡化流程、明確分工。同時,累計發放400余份“防汛避險明白卡”,標注風險點位、撤離路線及責任人聯系方式,確保應急信息“一卡在手、心中有數”。
實戰檢驗成效顯著。搶險隊伍分工明確、配合默契,肖沖地質災害點群眾轉移僅用5分鐘,彰顯高效應急能力。但演練也暴露出短板:部分老年群體疏散速度較慢。對此,街道黨工委書記熊在潮在總結中強調,將針對特殊群體制定“一對一轉移方案”,強化結對幫扶,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此外,街道通過沙袋堆疊、排水系統檢查等細節,進一步夯實物理防線,讓安全措施“看得見、摸得著”。
此次演練是新集街道防汛備汛工作的縮影。入汛以來,街道堅持“預防為主、防抗救結合”,通過隱患排查、物資儲備、隊伍培訓等舉措,構建“人防+物防+技防”立體化防御體系。下一步,街道將持續完善應急預案,加強監測預警,并計劃開展夜間演練、跨村聯動等科目,全面提升復雜條件下的應急處置能力,堅決打贏防汛減災主動仗。(通訊員:肖世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