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文學(xué)里的巫師,許多人會想到羅爾德·達(dá)爾的《女巫》、蒂芬妮·梅爾的《暮光之城》,更會提及《哈利·波特》里的霍格沃茨魔法學(xué)校,魔藥課、飛天掃帚、咒語對決、隱藏的密室與神秘的魔法生物……但學(xué)校禁止巫師們在現(xiàn)實世界施展巫術(shù),于是,讀者總是隱隱期待著哈利·波特在遭遇欺凌時可以無視校規(guī)而施展巫術(shù)技能。
文學(xué)中的巫師并非純?nèi)皇亲骷姨摌?gòu),在漫長的中世紀(jì),巫師一職長期與世俗生活相伴而行,更深度影響了文學(xué)藝術(shù)創(chuàng)作。想要了解西方巫術(shù)史,如今就有一本《巫術(shù)的歷史》可以一探究竟。該書作者蒙塔古·薩默斯既是作家,也曾在大學(xué)學(xué)習(xí)神學(xué),在巫術(shù)、吸血鬼和狼人研究領(lǐng)域,他具有無可動搖的最權(quán)威的地位。在書中,作者系統(tǒng)全面地闡釋了與巫師相關(guān)的各種知識,描繪了諸多引人入勝的奇幻情節(jié),包括女巫騎著掃帚在天空中飛翔著去參加巫魔會、女巫可以幻化成其他人的模樣,等等。此外,本書還將女巫形象置于文學(xué)作品的語境下進行分析,再聯(lián)系近年相關(guān)影視劇中的女巫角色,女巫的整體形象宛如一道社會棱鏡,引人深思。
(英) 蒙塔古·薩默斯 著| 陸啟宏 譯
上海三聯(lián)書店
戲劇文學(xué)中的女巫(節(jié)選)
新近的英國戲劇中有很多是以浮士德故事為主題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威爾斯(W.G.Wills)改編自歌德的悲劇之第一部分的戲劇,它于1885年12月19日在蘭心劇院(Lyceum)上演,由康威(H.H.Conway)飾演浮士德,喬治·亞歷山大(George Alexander)飾演瓦倫丁(Valentine),斯特林夫人(Mrs.Stirling)飾演瑪爾塔(Martha),埃倫·特里小姐(Miss Ellen Terry)飾演瑪格麗特,亨利·歐文(Henry Irving)飾演墨菲斯托菲里斯。考慮到其是馬洛和歌德的巨著,再比較故事的戲劇版本,此劇的劇本本身就顯得不重要了,優(yōu)秀的啞劇因得到女巫的廚房、惡魔的酒神節(jié)、石版印刷效果、機械論者以及泰爾賓(Telbin)和霍斯·克雷文(Hawes Craven)的畫筆協(xié)助而被四處宣揚,并被提升到偉大的高度,甚至被歐文飾演的紅毛墨菲斯托菲里斯提升到敬畏和恐怖的程度。紅毛墨菲斯托菲里斯這一諷刺的、疲倦的、好動的形象雖不真實,但敏捷和充滿活力,它支配了整個舞臺。試圖比較馬洛和歌德是荒謬的,這對于詳述巨著的優(yōu)點而言是多余的。在歌德偉大且復(fù)雜的著作中,故事在不朽哲學(xué)之中得到了升華。馬洛則完全忠于小冊子中的事件。在所有褻瀆的文學(xué)中,我?guī)缀醪徽J(rèn)為有比浮士德最后的演說更令人感到戰(zhàn)栗恐懼和承受極大痛苦的詞句:
啊,浮士德,
現(xiàn)在你只有一個小時可以活著。
然后你必須永世受罰!
這個場景令人無法忍受,它充滿痛苦而令人不忍卒讀,它過度負(fù)載了無望的黑暗和絕望。
在某種程度上,這至少與浮士德故事相似。我在這兒不可能不提到一部與浮士德故事相關(guān)的早期荷蘭世俗戲劇,其被稱為“荷蘭中世紀(jì)文學(xué)珍寶之一”,即《尼姆根的瑪麗的絕妙歷史,她在超過7年時間里與魔鬼交通》,其于1520年由安特衛(wèi)普的威廉·沃斯特曼(William Vorsterman)出版。我們有必要注意故事的一些特征。年老的教士吉斯布希特先生(Sir Gysbucht)的侄女瑪麗有一晚遇到了以獨眼目南(Moonen with the singleeye)形象出現(xiàn)的魔鬼,他承諾教她招魂術(shù)所有的秘密,但禁止她畫十字,并將她的名字改為格雷琴的莉娜(Lena of Gretchen)。但是,瑪麗獻身圣母,她堅持在她的新名字中至少保留M,因此她的名字變成了艾瑪金(Emmekin)。“因此,艾瑪和目南居住在安特衛(wèi)普。在市場的金樹標(biāo)記之下,目南每天進行謀殺和宰殺,以及做各種不道德的事情。”于是,艾瑪下決心拜訪她的叔叔,并堅持讓目南陪她去尼姆根。這是個節(jié)日,艾瑪有機會在廣場看到在彩車(pageant-waggon)上演出的神秘劇。圣母正在上帝的寶座前為人類祈禱,艾瑪聽到這些祝福的話后感到懊悔。目南奪去了艾瑪?shù)纳さ埂⒒柝剩詈蟊凰氖迨灏l(fā)現(xiàn)。尼姆根的教士沒有人敢聽艾瑪?shù)膽曰冢踔潦强坡〉闹鹘桃膊桓衣牐虼怂眯械搅_馬,那兒的教皇聽她懺悔,命令她穿悔罪衣,并用三條堅固的鐵條扣住她的頸部和手臂。艾瑪回到馬斯里奇特(Maestricht)轉(zhuǎn)化罪人(Converted Sinners)的修道院,在那兒她的悔恨是如此強烈,她的謙卑是如此真誠,因此天使顯示了神圣的寬恕,在她睡覺時除去了她的鐵條。
你去馬斯里奇特,你能夠
在轉(zhuǎn)化罪人修道院看到
艾瑪?shù)膲災(zāi)梗莾河腥齻€
鐵環(huán)懸掛在墳?zāi)股戏健?/p>
▲ 電影《女巫》(2020)
魔法和仙境在羅伯特·格林(Robert Greene)的戲劇中顯得很突出,他在英國文學(xué)中所處的地位至少有賴于他的散文和他的戲劇。在我看來,《培根修士和邦吉修士可敬的歷史》(其日期幾乎可以被確定為1589年,盡管第一個四開本出版于1594年)顯然是因為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成功才被創(chuàng)作出來的。格林沒有喪失利用流行的機會,他有著十足的英國式偏好,我肯定他參考了一個關(guān)于牛津魔法師的古老英國傳說,這個傳說與被引進自法蘭克福和維滕堡的故事一樣令人印象深刻。認(rèn)為引進的故事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層次上并不是否認(rèn)它的重要性和極大的魅力。盡管培根聲明如下:
你知道我已跳入地獄
看見魔王最黑暗的宮殿;
憑借我的魔法符咒,偉大的貝爾塞馮(Belcephon)
已經(jīng)離開他的住所,跪在我的房間里。
但是,培根的邪術(shù)比浮士德有著更清晰的脈絡(luò);此外,他的巫術(shù)和邦吉的魔法都無法構(gòu)成戲劇的基本主題。劇中也勾畫了威爾士王子愛德華(之后的愛德華一世)對“弗萊辛菲爾德(Fressingfield)的美麗少女”瑪格麗特的愛。的確,培根用魔法召喚精靈,我們得知他在布拉斯諾斯學(xué)院(Brasenose)學(xué)習(xí),并了解到有關(guān)銅頭(Brazen Head)的片斷。人們可能注意到,培根的仆人邁爾斯(Miles)正是道德的邪惡,他最后鬧劇般地騎在魔鬼背上飛去,同時培根宣布他在余生中意圖為他的招魂術(shù)和魔法懺悔。
▲ 電影《魔法壞女巫》(2024)
格林的《憤怒的奧蘭多》(OrlandoFurioso,4to,1594)改編自阿里奧斯托(Ariosto)的第23詩篇,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女巫梅利莎(Melissa);《阿拉貢的阿方索國王》(Alphonsus,KingofArragon,4to,1599)直接模仿了《帖木兒》(Tamburlaine),其中有一名有著美狄亞(Medea)這一古典名字的女預(yù)言家,她用魔法召喚“穿著白色法衣、戴著紅衣主教法冠的”卡雷哈斯(Calehas),這里還有穆罕默德提到的銅頭。一部更為有意思的戲劇是《一面窺視倫敦和英格蘭的鏡子》,這是一部關(guān)于希伯來先知約拿的歷史和尼尼微悔悟的被精心制作的神秘劇。角色中有一個善天使、一個惡天使以及“一個穿著魔鬼衣服的人”,這個人受到小丑亞當(dāng)?shù)闹負(fù)簟T诔霭嬗?598年并“已經(jīng)數(shù)次公開上演的”《詹姆士四世在弗洛登山被殺的蘇格蘭史,混合了歡樂的喜劇,由仙女國王奧伯蘭上演》中,仙女僅僅在一篇散文序言和幕間喜劇內(nèi)出現(xiàn)。
喬治·皮爾(George Peele)的民間傳說《年老妻子的故事》(The Old Wives Tale)的迷人片斷介紹了術(shù)士薩克里邦(Sacripant)的奇異片斷的混合。薩克里邦是著名女巫麥羅埃(Meroe)的兒子,他偷走了迪莉婭公主(princess Delia)并用符咒控制她。薩克里邦的力量來源于魔鏡里的光亮,魔鏡只有在特定情況下才能被打破。最終,杰克在一個友善的鬼魂之幫助下打敗了薩克里邦。鏡子碎了,光亮熄滅了,公主回到了愛人和朋友身邊。
其他出現(xiàn)在伊麗莎白及其后繼者統(tǒng)治時期的各種戲劇中的魔法師包括:《克利奧蒙先生和克萊邁德斯先生》中的布賴恩·桑斯弗伊(Brian Sansfoy);《居魯士的戰(zhàn)爭》(The Wars of Cyrus)中的魔法師;格林的《培根修士和邦吉修士》中的培根修士、邦吉修士和雅克·凡德馬斯特(Jaques Vandermast);偽莎士比亞劇作《梅林的誕生》(The Birth of Merlin)中的梅林和普洛克西穆斯(Proximus),此劇也呈現(xiàn)了魔鬼的形象;《基督教世界的七位戰(zhàn)士》中的奧曼蒂尼(Ormandini)和阿加利奧(Argalio),劇中還有一位女巫卡利布(Calib)以及她的夢淫妖(incubus)塔帕克斯(Tarpax)和他們小丑般的兒子瑟克布斯(Suckabus);密爾頓(Milton)假面劇中的克姆斯(Comus);克凱恩(Cokain)的《一個假定的王子特拉波林》中的奇術(shù)師瑪戈(Mago)以及他的三個精靈埃奧(Eo)、梅奧(Meo)和埃利奧(Areo),內(nèi)厄姆·塔特(Nahum Tate)將之改編成《一位公爵和沒有公爵》(A Duke and No Duke),此劇于1684年11月在特魯里街上演,并且以一種或另一種形式出現(xiàn),有時是“滑稽的情節(jié)喜歌劇”,有時是敘事歌劇,有時是鬧劇,它一直流行至19世紀(jì)早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