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WTT薩格勒布站國乒二線陣容繼續五項掛空,僅收獲4個單項亞軍。有人說看這批年輕人就沒有冠軍相,但咱們不從玄學出發,來點實際的,石洵瑤和陳垣宇輸給日本選手,暴露了國乒一大致命缺點——沒有靈性。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大藤沙月又是一個伊藤美誠式的人物,不但外形長得像,發球也一樣很有威脅性。再由點及面去觀察日本乒協的這批年輕選手,自從伊藤美誠巔峰期的高光表現后,越來越多的日本選手注重發球的迷惑性,以及落點的靈活性。
在WTT薩格勒布站的男女單決賽中,咪咕視頻的賽事解說嘉賓周冠達在評論時,說出了一個要命的事實,他指出石洵瑤在和大藤沙月打比賽時,一直在用反手相持,用自己的三分之二臺,打大藤沙月的半臺,雖然基本功很好,但是被人家的落點調動的疲于奔命,最后只能交出比賽。
而在點評陳垣宇和張本智和的比賽時,周冠達指出,陳垣宇的優點在于正手進攻能力強,反手體系相對較弱。在陳垣宇使用正手爆沖時,張本智和很自然地守在正手位,快帶或者反拉陳垣宇的正手爆沖,尤其是在第三局陳垣宇領先時,連續防住了4個球,使得陳垣宇的領先優勢瞬間化為烏有。
其實,周冠達的解說和點評,對于石洵瑤和陳垣宇來說都是一個本質的問題,那就是打法相對套路,缺乏靈活性和變化。這其中就暴露出國乒的這些二線陣容選手打法落于舊套,不懂得變通,打球沒有創意,所有的落點固定,套路都被人家摸清了,防死了。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巴黎奧運會上,其實張本智和也用心研究了樊振東的打球落點,好幾次在正手位置防住樊振東的拉球。樊振東在第二局結束后換衣服期間,讓自己冷靜下來,調整思路,變換直線、中間追身位和正手三個落點,打亂張本智和的節奏,最終拿下比賽。
而陳垣宇被張本智和防守住正手位的拉球后,又打回張本智和的反手體系,也就是以自己的弱點,去打別人的最強點,如果還能贏球的話,那就真的是沒天理了。
而在女單比賽中,石洵瑤的接發球一直吃發球,沒有任何變通的辦法。這不由讓人想起王皓評價林詩棟的打球隨意和隨性問題,比如王皓說偶爾會削一板這種隨意的打法,就是不夠專業的表現。
但其實林詩棟的反手體系,又何嘗不是在海南省隊時,通過不太專業的訓練所琢磨出來的創意呢?也就是說,對于專業隊的打法,有可能會讓年輕運動員墨守成規,而開放式的教學,可以讓年輕運動員有創意有靈性。
現在我們看WTT或者奧運會的賽事,就可以發現歐美、日韓等乒協運動員,打球相對來說,更有創意和靈性,比如莫雷高德在巴黎奧運會上勾了一個讓樊振東哭笑不得的回旋球,比如法國的西蒙高茨的放高球,比如伊藤美誠、大藤沙月、吉村真晴、平野美宇等人的發球等等。
現在很多國乒的教練強調專業性和固定落點,雖然這樣有利于指那打那,打球更加精細化和科學化,但這個專業的同時,便會讓很多從小接受專業訓練的運動員落入套路式打法,遇到問題時就會一條路走到黑,沒辦法變通思考問題,嘗試走其他的路子解決問題。
這就是專業和創意相違背的地方,現在的國乒已經在專業和模板的套路上越走越遠,但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國乒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的結束,難怪國乒現在的年輕人打直拍和顆粒膠的人越來越少,有創意有靈性的年輕選手越來越少。
這一點應該值得國乒教練組認真思考一下,各位友友,你們覺得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